feature picture
Alexa from Pixabay

中國青年失業率升至 20.8%!年輕人為何化身「賣崽青蛙」走上街頭?

2023-07-06 財經新報 姚惠茹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國青年 5 月失業率飆升至 20.8%,統計 16~24 歲青年就有逾 600 萬人失業,陸委會近期委託學界觀察中國穩定就業措施及相關工作情況,報告預估下半年中國青年失業率將再向上攀升,並從街頭湧現的「賣崽青蛙」,反映當前中國經濟下行、青年失業與社會不公平現象。

中國在新冠疫情期間過度封控,使得青年失業率大增,2021 年底以來從未低於 15%,2022 年青年失業率高達 19.9%,最新公布的 2023 年 5 月數據甚至攀高至 20.8%,大學畢業生失業率更遠高於一般青年,社會出現從「內捲」、「躺平」、「潤學」到「人礦」的輿論。

延伸閱讀:中國製造業漸漸復甦,為何仍難以重回「世界工廠」地位?

由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兼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信賢撰寫的報告指出,近期「賣崽青蛙」在中國各大城市遍地開花,年輕人穿著逗趣綠色青蛙裝在街頭販售青蛙造型氣球,逗趣模樣幾乎成為城市街頭笑聲的來源,然而因流動攤販性質,終究難逃「城管」驅趕。

以「賣崽青蛙」為例,引發輿論大反彈的是一隻「賣崽青蛙」在上海街頭「落網」,當場被城管要求褪去蛙皮,支持青蛙的網友主要有兩大理由,一是「不是生活所迫,誰會忍心賣兒賣女」,由於多數青蛙裝下是失業、下班後兼差的青年,也有無業老年人,折射出當前經濟下行,青年失業與社會不公。

延伸閱讀:失業怎麼辦?如何調整心情、重新出發?職場待業者該思考的 3 件事

再來從各類社會保險的短缺來看,廣州、武漢、大連等地陸續出現退休人士抗議醫療保險改革的「白髮運動」,各地不少退休人士的醫保金減少五至七成不等,使民眾對醫保制度改革的反彈浮上檯面,深究與近年每況愈下的地方財政有關,由於經濟下行、房地產與爛尾樓問題,致使地方財政因鉅額防疫支出惡化。

整體來說,正因經濟下行與疫情封控政府信任度下降, 影響中國社會與國家關係,代表社會心理出現焦躁浮動,無處宣洩下轉而將矛頭對準他人,具體呈現至日常紛爭增加,未來將對民眾政治信任造成衝擊,並對社會治理埋下不可預期的伏筆。

(本文出自財經新報

繼續閱讀 時事觀點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