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用「五一法則」決定消費額度!理財專家提醒,享受生活也別忽略了 6 大理財地雷

2023-08-04 編譯・整理 Kevin Liu

著作銷量累積超越 2000 萬本,美國理財暢銷書作家、藍西方案顧問公司(Ramsey Solutions)執行長戴夫・藍西(Dave Ramsey)曾分享過一項針對全美逾 1 萬名千萬富豪的調查,有 1/3 的受訪者表示,自己一生中的從未有超過 6 位數(10 萬美元)的家庭所得。表示 對這群千萬富豪來說,能夠擁今日資產,高額的「本業收入」並非最直接的決定因素。

不論薪水多寡,擁有正確且健全的理財觀念,才是能更早日達到「財富自由」的成果。前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全球電子商務與諮詢副總監、現為《CNBC》理財專欄作家的提姆・丹尼(Tim Denning)就提醒,錯誤的理財習慣,會導致手頭資金的流失,接連錯失利用資金投資、實現投資回報或者是降低複利的機會等等, 最糟糕的情況是過度花費而入不敷出,導致永遠無法開始投資理財的過程。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以下是幾個理財專家建議工作者應避免的理財地雷。

延伸閱讀:30 歲是理財的關鍵時刻!想為下半輩子存夠錢,別犯這3個錯

1.只儲蓄不投資,戶頭裡留有過多現金:

丹尼認為,存於戶頭的現金基本上「沒有價值」,特別在通貨膨脹與經濟不景氣的年代,有些人把錢放在戶頭裡只是單純是害怕風險,卻不願意探索不同的投資管道與自我進修,導致最後資產反而輸給薪水更少,但願意承擔一些風險的人。

2.依賴先買後付和分期付款:

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BNPL)、分期付款看似能夠提供民眾在現金不足時,仍可以享受生活。但過度依賴的結果,可能導致在期限過後,仍付不出來,因而承擔高額的利息費用。

3. 逢低再進場、等待進入投資的時機過長:

有些人會覺得現階段投資商品、股票的價格過高,可以再等一等。但這種想要預估正確投資市場的心理,往往證明是個錯誤。好比有人認為不動產的價格終將下跌,另一些人認為虛擬貨幣將再度翻紅,甚至是 Google 和微軟等科技業都將受惠 AI 題材而狂漲。

丹尼提醒,能正確預測的人往往不是你也不是我。最好的投資時刻就是現在,如果你不這樣做,那些錢就會花到別的地方去了。工作者可以考慮在每月發薪日後,就立刻將資金撥進投資戶頭,定期定額投資股票,剩下的錢才依據不同項目來分配金額。要記住,投資最重要的是在市場的時間而非進入市場的時機。

延伸閱讀:有理財的人一定要看!這些投資 NG 行為,超多人踩雷,快看你有沒有

4.只在乎節流,忽略了開源:

許多工作者覺得自己受困於薪水不夠高,而想盡辦法省錢,例如想盡辦法用折價券,或是讓他人請吃飯等等,但這些辦法或許都不如加強自己的職能,開源並非短期的成效,但目的在於讓自己在未來有更多機會,能賺更多錢。

5.用物質犒賞自己:

理財專家賈斯普里・辛(Jaspreet Singh )指出,餐費、房租的固定花費無法節省,但更多的開銷其實是在「想要」而非「必需」品。 對於老生常談的觀念,他提出「五一法則」,如果可動用的預算沒辦法一次買下 5 個這類「非必需品」,那就不該買 ;意即當「想要」的物品售價超越預算的 2 成,那最好打消念頭。

6.沈迷光鮮亮麗的社群:

社群網站如 Instagram、X.com(原twitter)上的華麗假象,導致這代人過度消費,因為他們想在社群上讓人刮目相看。但別被光鮮亮麗的騙局牽著鼻子走,聰明的消費者會把錢省下來,買一些同樣品質的無牌產品,炫富只會讓你未來更窮。

辛就分析,許多人的消費習慣是「懸崖消費」(cliff spending),拿到薪水馬上犒賞自己並昭告天下,很快戶頭的餘額就花到只能等待下次發薪的時刻,這都是缺乏預算的習慣,他建議察覺到這項情況的工作者,製作一份 Excel 表單,確實將自己的收入與支出列表,檢討自己的錢都花到哪邊去了。

連結:Business InsiderYahoo Finance

繼續閱讀 理財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