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Mac Gaither on Unsplash

不明疼痛、遠離社交可能是壓力升高的警訊!一張表測量:你的壓力超標了嗎?

2023-09-05 整理・撰文 尤韻蓉

你最近是否常感到焦慮不安,覺得工作永無止盡?或者,感到疲累不堪,假日都用來補眠?這可能都是你正處於壓力之下的訊號。依據2023年蓋洛普的《全球職場現況》報告,2021年與2022年全球員工感到壓力的比例都是44%,為歷年新高,而包含台灣在內的東亞國家更位居全球之冠。

什麼狀況可以稱得上是壓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定義,壓力是指面對具有挑戰性的情況,所感受到的擔憂或緊張狀態。徵兆包含難以放鬆、不能專心、情緒波動等等。這些跡象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壓力會刺激大腦做出反應,進而影響人們的身心狀況。

延伸閱讀:目標、期待太高,快被壓垮怎麼辦?壓力就像一座書櫃,6 步驟檢視哪些書該留下

過度壓力會讓大腦當機,容易出現衝動行為

《哈佛醫學院的SMART壓力管理訓練》作者王芳指出,正常的情況下,腦中的前額葉皮質區會控制認知能力,也會阻止衝動行為。例如,星期天晚上,你到酒吧喝酒,工作記憶迴路會提醒你隔天還要工作,促使你放棄第二杯酒,於是你保持清醒,準時回家。然而,在有壓力的情況下,腦部神經元會釋放大量的化學物質,減弱前額葉皮質的運作,降低判斷力,讓你縱情飲酒,隔天宿醉、上班遲到。

壓力除了讓思考能力下降外,也會改變身體機能。《Happy Stress 壓力是進化你大腦的「武器」》中提到,壓力會啟動交感神經系統,讓人猶如處於備戰狀態,呼吸急促,而長期下來,可能還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出現頭痛、心悸等症狀。

然而,有的人會覺得,工作哪有沒壓力的?所以對壓力引發的身心變化掉以輕心,最後導致嚴重後果。像是經常熬夜加班的工程師,忽略長期睡眠不足的問題,結果衍生出高血壓或心臟病等難以修復的疾病。因此要預防壓力帶來的問題,首要任務莫過於是「覺察壓力」。

不明疼痛、思緒混亂、遠離社交圈,都可能是壓力升高的警訊

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博士王芳指出,要辨別壓力是否找上你,可以從幾個方向觀察,包含身體、想法和人際關係等。當身體出問題,人們有時會以為自己生病了,卻查不出病因。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是壓力正透過身體抗議,像是腸躁症、頭痛、胃口改變等。書中提到一個案例,有很多痔瘡手術患者,在手術後仍感到疼痛,經驗老道的醫生會建議服用抗抑鬱或焦慮的藥,結果這些患者的疼痛感明顯下降,表示痛感的根源可能來自焦慮,而焦慮是壓力帶來的副作用之ㄧ。

除了身體警訊外,可以注意自身的思維模式是否有變化,例如變得消極、思緒混亂、健忘等。在與他人相處上也需注意,當處於壓力之下,人們可能會遠離社交圈,孤立自己。覺察不同面向的變化,可以讓你判斷是否正處於壓力的狀態。

如果發現自己面臨壓力,表示大腦正啟動交感神經,讓人緊繃,因此減壓可以先從放鬆開始。王芳在書中介紹了2種放鬆反應訓練:呼吸式放鬆反應訓練跟漸進式放鬆反應訓練。第一種方法可隨時進行,做法是給自己幾分鐘的時間專心呼吸。《Happy Stress 壓力是進化你大腦的「武器」》指出,吐氣的動作是由掌管休息的副交感神經主導,因此延長吐氣時間,可使心情平靜。另一種則是漸進式放鬆反應訓練,透過特定的動作,讓肌肉先緊繃,再放鬆。例如用力握拳幾秒,再放開,或者肚子用力緊縮,再放鬆,藉此讓緊繃的肌肉鬆開。除了放鬆法外,哭泣也是一種有科學根據的紓壓方式。傳統觀念會認為哭泣代表軟弱,但排出淚水時,會一併帶走有「壓力賀爾蒙」之稱的皮質醇,進而緩解壓力。

延伸閱讀: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該怎麼排解?試試「葉子正念」,讓負面情緒遠離你

適當的壓力能提升工作表現,增強記憶和學習力

事實上,研究顯示,適度的壓力其實也能夠帶來好處。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丹妮拉.考費爾(Daniela Kaufer)與團隊進行了一項實驗,讓小白鼠接受中等強度的壓力刺激(幾個小時被固定不能動),發現小白鼠的海馬迴區域(與記憶力相關)會生成新的神經元,幾周後,牠們的記憶力和學習力都有所提升。此外,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葉克斯(Robert Yerkes)與約翰.杜德遜(John Dodson)也做過類似實驗,並歸納出葉杜二氏法則(Yerkes-Dodson Law)。在量表上,X軸為壓力程度,Y軸為任務表現程度,他們發現壓力與任務表現的關係呈現倒U型,過少或過多的壓力都會造成表現下降,適中的壓力能帶出最好的表現。

然而要如何判斷壓力高低?《哈佛醫學院的SMART壓力管理訓練》解釋,壓力強度因人而異,同樣的壓力,對於某些人可能不會產生明顯的影響,但對其他人而言,可能引發大腦的反應,因此需要自我覺察,評估壓力的程度(參見下圖表)。

077測測看,你的壓力大嗎?
經理人

控管壓力,也能從改變對它的看法下手。在史丹佛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阿莉.庫朗(Alia Crum)的研究中,她發現對壓力抱持正向看法的人,比起持有負面看法的人,更容易適應壓力,進而可能有更好的工作表現。若要培養對壓力的正向看法,可以透過練習來實踐。

079你知道,哪些事情會損耗或補充自己的能量嗎?
經理人

透過儀式化的小習慣,建立大腦對壓力的正向連結

《Happy Stress 壓力是進化你大腦的「武器」》一書建議,當面臨壓力時,可以試著將它視為個人成長的機會。這並不容易做到,因此書中提出一個有趣的方法,就是創造一個簡單但獨特的動作,每次感受到壓力時,就執行這個動作,同時提醒自己對壓力的正面看法。

長期下來,大腦會將這個動作和正面看法聯繫在一起,只要執行這個動作,大腦就會自動產生正面的反應。這種的方法在運動員中很常見,就像前職業棒球選手鈴木一朗每次打擊前的招牌動作,他會拿球棒畫一個半圓,再拉一下衣袖。這些動作可以是在手心寫「人」、念咒語等,要是平常不會做的動作,大腦才能將它與正面訊息連結起來。

覺察壓力、控管或釋放壓力,使其保持在適當程度,可以幫助你提升工作表現,達到身心平衡。

健檢沒紅字,代表沒壓力?

儘管身體沒有明顯的症狀,還是可能有潛在的壓力,形成所謂的「亞健康」狀態,指的是介於生病與健康的臨界點。壓力的表徵可能是更細微的身心理變化,例如掉髮、疲勞、失眠、興趣降低、心情低落等,難以藉由健康檢查診斷出來,平時要養成自我覺察的習慣,才能及早紓壓,避免壓力演變成疾病。(資料來源|《哈佛醫學院的SMART壓力管理訓練》,方言文化)

繼續閱讀 壓力管理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