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flikr

鴻海又一家「電動車夥伴」聲請破產!為何難以複製經驗,造車總是踢鐵板?

2023-10-04 數位時代 陳建鈞

鴻海電動車夥伴 Lordstown Motors 在 6 月時聲請破產,雙方法律攻防戰尚未落幕,現在鴻海的另一位夥伴、加州新創 IndiEV 也走上了破產之路。

《彭博社》報導,IndiEV 向美國加州法院聲請《破產法》11 章保護令,列出了 283 萬美元的資產和 2,640 萬美元的負債。鴻海去年 10 月與 IndiEV 簽署合作備忘錄,預計協助 IndiEV 打造原型車,不過,隨著 IndiEV 的合併夥伴資產年初被清算,IndiEV 今年上市的計畫也跟著告吹。

對此消息,鴻海回覆《數位時代》,「INDIEV 的破產聲請,不會影響我們在俄亥俄州的其他業務與生產營運,也不會影響我們持續尋找更多客戶。我們位於俄亥俄州的工廠和團隊仍然是公司的資產,可以滿足那些希望把電動車推向市場的新創公司,或傳統汽車製造商。」(INDIEV’s bankruptcy filing does not impact our other business and manufacturing operations in Ohio, nor our continued efforts to find additional customers. Our facility and team in Ohio remain an asset to company to respond to the market demand of either start-up or traditional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who want to see their electric vehicle brought to market.)

鴻海昨天(10 月 3 日)也宣布與加拿大固態電池設計製造商 Blue Solutions 簽訂合作備忘錄,將攜手旗下芯量科技(SolidEdge Solution)與 Blue Solutions,針對兩輪電動車市場共同開發打造的固態電池生態系。

從 2021 年 6 月成立 MIH 聯盟算起,鴻海正式揮軍電動車領域已經接近兩年,然而至今為止傳出的消息卻顯示,即使是在 3C 領域有著如此豐富經驗的製造業巨頭,想跨入一門新的領域仍然是難上加難。為什麼?

延伸閱讀:鴻海 AI 伺服器市占 7 成,又成輝達大供應商!劉揚偉再埋電動車彩蛋:5 家在談合約

鴻海在手機界呼風喚雨,為何造車卻踢鐵板?電動車門檻有多高?

根據《彭博社》(Bloomberg)報導,剛邁入 2023 年不久,鴻海便在電動車合作上遇到瓶頸。今年 1 月 Lordstown 便因為聲稱與鴻海共同打造的電動皮卡車成本太高,成本超過了目標售價的 6.5 萬美元而要求鴻海暫停生產,且禍不單行的是,沒多久該車款傳出在寒冷環境下拋錨的災情,不得不緊急召回。

事後 Lordstown 便公開表示,假如沒辦法與經驗豐富的汽車製造商合作,他們恐怕沒辦法繼續生產這款電動皮卡車,換言之,他們認為即使鴻海有著豐富的製造業經驗,經歷過各種大風大浪,但現實就是沒辦法滿足他們的電動車製造需求。

Lordstown Motors電動皮卡
鴻海與Lordstown合力推出了一款電動皮卡車,然而Lordstown卻聲稱成本過高,倘若沒辦法找到新的合作夥伴分攤成本,將無法繼續生產這款車。
陳映璇攝影

Lordstown 指出,他們必須找到其他能夠分擔成本的合作夥伴,否則第一款電動車將沒辦法繼續生產下去,屆時會與鴻海一起投入新款電動車的開發。Lordstown 執行長愛德華.海托爾(Edward Hightower)指出,「如果我們沒辦法找到那位合作夥伴,我們就看不到自己投資的商業理由。」

鴻海在 2021 年 11 月與 Lordstown 簽署 2.3 億美元的協議,買下其位於俄亥俄州的廠房,成為鴻海在北美製造電動車最重要的樞紐,並獲得 Lordstown 的股份,同時雙方也定下代工合作的關係。

鴻海積極搶下代工訂單,電動車夢能實現嗎?

鴻海近年積極投入電動車領域,其成立的 MIH 聯盟已經爭取到超過 2400 位會員,吸引各路製造商、車廠共襄盛舉,並且在泰國與 PTT 集團合資成立 Horizon Plus 展開電動車生產,甚至在中東也與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IF)共同成立電動車品牌 Ceer,預計 2025 年端出新車款。

鴻海希望藉由打造類似於電動車領域的安卓系統,透過標準化、模組化降低生產成本,並且能夠快速調整,從而為各種客戶打造滿足其需求的產品。但電動車量產一直是個巨大難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就曾經表示,電動車產業最難實現的就是量產及獲利,並聲稱過去 100 年來誕生了無數汽車及電動車新創,只有特斯拉成功克服這兩道難關。

Monarch Tractor
外界認為目前最有機會的,則是鴻海與Monarch Tractor的電動農機合作。
陳映璇攝影

鴻海目前實際生產的除了原型車外,只有數十輛電動巴士及 Lordstown 的皮卡車,俄亥俄州廠房目標年產能上看 33 萬,但現在只用到很小一部份,鴻海也持續與電動車新創接觸,希望獲得代工的機會。

延伸閱讀:電動車價格戰掀連鎖效應!為何特斯拉、比亞迪銷售威風,股價卻很疲軟?

早在 2021 年 2 月就與美國電動車新創 Fisker 宣佈合作,計畫推出 3 萬美元(折合約 97 萬台幣)以下的平價產品,然而這起合作至今仍懸而未決,雙方仍舊生產成本談判當中,不過鴻海 3 月初透露,為 Fisker 設立的生產線正在進行改造作業,預計第一季內就會完成。而已經與鴻海簽署初步協議的加州新創 IndiEV,手邊卻僅剩下 22 萬美元資金,一旦沒辦法在今年 7 月完成 SPAC 上市,恐怕就會面臨破產危機。

鴻海現在最有機會的,反而是去年 8 月與 Monarch Tractor 締結的代工協議,協助其生產電動農機及電池模組,當時預計 2023 年第一季就會啟動生產計畫,將生產轉移至鴻海的俄亥俄州廠房。

在電動車新創成功率低迷的情況下,與大廠合作或許會是可能的解方,雖然短時間要獲得傳統車廠採用、甚至代工並不容易,不過鴻海近年積極與通用汽車、Stellantis 等車廠接觸,持續打入各大車廠的電動車供應鏈。

2018 年時,鴻海曾在美國政府邀請下於威斯康辛州設立面板廠,被時任美國總統的川普是世界第八大奇觀,但最終鴻海縮小了在當地的投資規模,原先預計創造 1.3 萬個職缺,到現在也只僱用了 1,000 多人,而在美國引發爭議。

外媒無不擔心擔心鴻海將會重蹈覆轍,走入相同的結局。但目前鴻海對電動車業務的發展仍然信心滿滿,預期電動車業務將能在 2025 年創造 330 億美元以上的收入,搶佔全球電動車 5% 市場。

資料來源:BloombergClean Technica

(本文出自數位時代

繼續閱讀 製造業 鴻海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