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アニメ「進撃の巨人」公式アカウント

《進擊的巨人》正式完結!作者要透過「人類對抗巨人」的故事傳達什麼?

2023-11-08 整理 · 撰文 莊彙翌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日本動畫《進擊的巨人》最後一集在 11 月 5 日播出,正式迎來完結篇,結束自 2013 年首播以來長達 10 年的播映。

《進擊的巨人》是作者諫山創於 2009 年在日本講談社《別冊少年 Magazine》上開始連載的作品,2021 年 4 月完結,共發行 34 卷漫畫;截至 2023 年 9 月為止,全球銷量累積突破 1.2 億本。在 IMDb 上,高居粉絲票選前 50 大動畫影集的第一名,第二、三名分別為《死亡筆記本》及《鋼之鍊金術師》。

進擊的巨人.jpg
《進擊的巨人》結局最後,女主角米卡莎看向高空中象徵自由的鳥。
延伸閱讀:《進擊的巨人》動畫版正式完結!開播十年人氣不減的原因是?

2022 年 1 月《進擊的巨人》完結篇(The final Season part 2)分集播出後,更成為影音串流平台 Netflix 2 月全球最受歡迎節目,聲量是當月平均的 60 倍,超過《怪奇物語》、《陰屍路》等全球知名影集,更是唯一入榜當年度 IMDb 100 大電視劇排行的日本動畫,與《黑鏡》、《絕命律師》等並列。

為什麼《進擊的巨人》可以創造這麼高的聲量?諫山創筆下的劇情究竟有多大魅力?結局又有哪些意涵?

----------------------------〈以下有雷〉----------------------------

《進擊的巨人》後期劇情不再只是「人類對抗巨人」,多了對現實世界的反思

故事一開始,描述的是主角艾連.葉卡等人,在人類僅存的3道同心圓城牆當中生活,牆外都是以吃人為目的的巨人。有一天,最外圍的城牆被 60 公尺高的超大型巨人及全身布滿盔甲的盔甲巨人摧毀,艾連則目睹母親被闖進城牆內的巨人吃掉。艾連誓言要展開對巨人的復仇,驅逐所有敵人。

然而,看似是人類對抗巨人的劇情,卻因為艾連能夠變身為巨人而出現重大轉折,巨人到底是什麼?艾連如何獲得巨人能力?這些謎團構成故事基礎,在漫畫連載早期吸引許多讀者。

進擊的巨人2.jpg
《進擊的巨人》中,艾連等人成長的人類世界被 3 道城牆所包圍,隔絕外界的吃人巨人,既被保護,卻又不自由。
アニメ「進撃の巨人」公式アカウント

在謎底一一揭開後,牆內的人們發現,他們不只不是全世界僅存的人類,還是全世界的共同敵人——因為他們全是能夠變成巨人的「惡魔後裔」艾爾迪亞人。

《進擊的巨人》自此分成牆內篇及牆外篇,動畫在第四季(The Final Season)以牆外人類為視角,描述具有現代文明的瑪雷人,正在和其他國家戰爭;就是這樣的視角翻轉,讓讀者意識到,諫山創不只單純創造出有巨人存在的架空世界,而是基於真實的人類社會,所描繪出來的作品。在牆外篇,比起巨人吃人的橋段,諫山創刻畫更多有關於戰爭、人性及價值觀的碰撞與拉扯。

比方說,在牆外世界生活的艾爾迪亞人,全部都被關在收容區,限制出入,其他人痛恨艾爾迪亞這個民族,無論對他們做出任何事,都會被認為是正常且合理的,頗有種族歧視與種族隔離的意味。

進擊的巨人3.jpg
在《進擊的巨人》牆外篇,聚焦更多有關人類彼此不理解所產生的衝突和戰爭,因人性刻畫深刻,容易和現實世界的事件產生連結,一直是粉絲熱烈討論的話題。
アニメ「進撃の巨人」公式アカウント

主角一定是對的?《進擊的巨人》正反兩方觀點切換,引發讀者反思

在《進擊的巨人》牆外篇,原本的主角艾連不再是故事中的主角,而是成為連原本的夥伴也難以理解的「反派」。諫山創接受 NHK 採訪時曾說,身為一名講述故事的人,他一直想要切換 2 種不同觀點,原因就在於,讀者經常看見主角扮演正確的那一方,就會不自覺地認為自己的觀點(視角)就是對的,對立的另一方就容易成為反派。

當《進擊的巨人》牆外篇開始連載,讀者開始探索本該是敵人的人們的處境,逐漸熟悉、同情他們的立場時,主角艾連作為「敵人」出現了,他的侵略行動使得主角的正確性開始動搖。

「故事從受害者的角色出發,經過一連串的事件後,變成侵略者,這幾乎是從一開始就決定好的。」諫山說,他想要去除讀者往往認為「主角就是正義」的觀念,「任何人都可能會變成侵略者,我認為我們所有人都有可怕的一面。」

進擊的巨人4.jpg
艾連和始祖巨人結合,引發能夠毀滅世界的「地鳴」,外型也變得更令人戰慄。
アニメ「進撃の巨人」公式アカウント

就像在劇情中,牆內的艾爾迪亞人對瑪雷發動突襲,瑪雷人女孩賈碧看到自己的家鄉被毀、朋友被殺害,便認定艾連一行人是侵略者,進而展開報復。

日本作家和編輯島田一志(Shimada Kazushi)表示,從故事揭曉艾連其實是巨人後,而牆外有其他人類文明存在,到艾連不顧夥伴反對,決定毀滅世界的情節轉折,都迫使讀者去思考:「現在誰是對的?」

直到現在,劇中角色的決定究竟是對是錯,都有粉絲持不同看法。島田認為,這部漫畫之所以受歡迎,就在於它讓讀者體會到,世界並不能簡單區分善與惡。

《進擊的巨人》動畫完結篇補上更多對白,增添角色間的情感深度

11 月 5 日在台灣釋出的最終結局中,諫山補充了部分細節,讓讀者更能理解艾連的心境。艾連從來都不是誰的英雄,也不是完全善良且正義的一方,他毀滅世界的決定,不只是因為他無法抵抗命運,也是出自於個人情緒——對牆外存在人類社會而感到失望。

摯友阿爾敏則表示將和艾連共同承擔毀滅世界的罪孽,並感謝艾連帶他看見牆外世界,對比漫畫當中,只感謝艾連為朋友們選擇成為屠殺者,曾引起不小的爭議,動畫的改動更突顯阿爾敏對好友的理解和包容,讓每個角色的結局更加完整。

進擊的巨人5.jpg
《進擊的巨人》動畫補上更多對白,阿爾敏(右)表示要和艾連(左)共同承擔消滅世界 8 成人口的罪孽,增添角色間的情感深度。
アニメ「進撃の巨人」公式アカウント
延伸閱讀:《鬼滅之刃》4億票房的幕後推手!除了作畫精美,動畫公司幽浮社還有什麼本事?

在完結篇的最後段,艾連被安葬在一棵大樹下(也就是第一集午睡的地方),時光飛逝,經過了幾十年,艾爾迪亞人的文明不斷進步,高樓林立,然而,和平沒有持續太久,對外的戰爭不斷,飛彈炸毀了島上的一切,人們搬離這座城市,成為歷史遺跡。

諫山對此表示,幸福的結局可能是指,戰爭結束了,一切都很美好,可是「在我們所處的世界裡,戰爭和爭論的結束本來就不合理。所以不幸的是,我不得不放棄這種結局。」

進擊的巨人6.jpg
艾連(右)向他搭救的小男孩道歉,坦承他對牆外世界的失望,以及他無法控制命運的掙扎,而這將使他不久後剝奪小男孩的人生。
アニメ「進撃の巨人」公式アカウント

即使世界上沒有巨人,圓滿的和平結局也沒有到來,甚至重蹈覆徹戰爭和爭論的迴圈;《進擊的巨人》的結局,也暗示著人類歷史總是不斷循環,卻永遠得不到教訓。

資料來源|IMDb1IMDb2ForbesCrunchyrollnippon.comThe New York Times

繼續閱讀 策略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