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fizkes via shutterstock

遇到一點小事就抓狂!我是怎麼了?找出「過度反應」主因,培養穩定的情緒

2024-01-11 採訪.整理.撰文 尤韻蓉

《鈍感力》中有個故事,作者渡邊淳一在醫院工作時,有位主任教授總會當眾斥責下屬,讓他們在其他同事面前抬不起頭。如果是你遇到這樣的上司,會有什麼反應?

許多同事和渡邊淳一一樣,被訓斥後覺得很沮喪,對自己的工作能力感到質疑;但他發現有位學長不一樣,挨罵後總能不受影響,還能繼續跟其他人談笑風生。這種面對外在情境變化,不容易受影響的能力,他稱之為「鈍感力」。擁有鈍感力的人,更能接納他人意見、迅速調整做事方法,工作生涯也會比較順利。

延伸閱讀:神經大條一點,反而容易獲得幸福?幫助你活得更快樂的 3 個心態

這樣聽來,有鈍感力的人好像更有優勢,但其實他們也常因為不懂得察言觀色,遇到人際問題。反觀容易過度反應的人,雖然有時會被認為小題大作,卻因為心思敏銳,能注意到更多細節。

例如,容易焦慮的人,會盡可能把事情做好,連小地方都不放過,對主管而言是值得信任的對象;害怕被批評的人,更善於觀察他人、做出對方認同的事,在職場上能與同事、客戶都保持良好關係。對這些人而言,情緒就像內建警報器,提醒他們做決定時多加注意。

讓你受不了的「小事」,背後往往有不容忽視的「大事」

然而,情緒一旦過多、反應太大,也會造成內耗,讓人能難以平靜生活。像是過度擔心,就會花太多時間在不重要的細節,反而沒有精力做重要的事;討厭聽到負面回饋,就會把別人的需求擺第一,不斷壓抑自己。

鈍感力跟過度反應,就像位於情緒光譜的兩端,如果能把過度的反應收回來,靠近鈍感一點,就能享受敏感的優勢,同時自在地工作與生活。

一般人看待過度反應,通常會認為是負面的,情緒上來就想逃離或抑制,之後遇到類似狀況又容易受影響,情緒像是坐雲霄飛車,時高時低,無法維持平靜。諮商心理師蘇予昕表示,這些過度反應是在提醒人們,哪些事情容易影響自己,如果一直沒有正視它,就沒有機會化解、讓人生安定。

延伸閱讀:善待他人也要懂得保護自己!學會4個心理學技巧,誰都不能傷到你

《躲在蚊子後面的大象》以蚊子、大象比喻這樣的情況,當人們因為某件事有過度反應時,通常會覺得是蚊子(事件)的問題,事實上在它後面,藏有大象般沉重複雜的原因。例如別人只是說話口氣較差,或斜眼看了你一眼,你就會緊張、擔心自己做了讓他討厭的事。但深入探索,也許是因為你從小常面臨衝突,學到獲得他人認同,日子才會好過,導致後來得不到認可的時候,會聯想起以前的衝突,因而過度反應。

這次的特別企畫,以這樣的概念出發,希望帶領讀者從不同角度看待過度反應。當情緒來臨時,不再覺得自己脆弱,甚至能探討背後的原因,想辦法解決,找回穩定的力量。

拓寬視角、找出其他可能,面對刺激更能客觀看待

其實,要降低過度反應、增加鈍感力,是有辦法練習的。《生活比你想得更簡單》建議,在情緒來臨時,先休息 5 分鐘,在這段時間專注在呼吸上,或者想一些愉快的事,有助於平復情緒。

再來,《轉動內心的聚光燈,照亮人生更多可能》指出,有許多時候我們會有情緒煩惱,是因為腦中沒有其他可能性,認定事情就如你所想。比如主管罵了你一頓,你或許覺得他就是看你不順眼,但其實還有其他可能,像是他昨天和家人吵架,今天看誰都不順眼;或者他對你有很高期待,所以特別嚴厲等。

面臨過度反應時,可以試著列出更多可能的解釋,重點不在於找出正確答案,而是讓自己更客觀地看待刺激事件,降低反應程度。

除了列出可能性,也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訴家人朋友,藉由旁觀者的視角,協助你看到自己的思考是否太單一。試著看到更多面向,就有機會緩解過度反應,讓自己不再那麼容易激動。

125找到過度反應的根源,別再為小事抓狂
經理人
繼續閱讀 人際溝通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