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商務溝通
feature picture
Pexels

傾聽不能只靠耳朵!如何用視線、姿勢傳達「我想聽你說」?

2024-01-11 整理.撰文 邵蓓宣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亞伯特‧麥拉賓(Albert Mehrabian)在 1971 年所提出的「麥拉賓法則」(Mehrabian’s Rule),溝通過程中,影響對方喜歡自己與否,非語言因素占了 55%,聲音回應則占了 38%,談話內容占 7%。

而當我們面對傾聽的課題時,更因為閉上了嘴,外在的所有行為舉止,成為了與說話者唯一的互動窗口。

如何透過「好好傾聽」提高好感?

1. 溫和地交會視線

對話時OK的視線
經理人

讓說話者知道「你有在聽」,視線的交會是最基本的要求。但一直緊盯對方,也可能會讓對方有壓迫感,難以自在說話。《聽懂暗示,跟誰都能聊不停》一書指出,最適宜的視線交會,應該是有時看著對方的眼睛,有時將視線移到嘴巴附近,或下巴到脖子之間的位置,這就能輕鬆地讓方知道你在聽他說話。

另一個使人舒服的眼神交會,是配合說話者的視線高度。像是爸媽蹲下和孩子說話,或和坐輪椅的老人說話等;另外,在工作場合中,也盡量避免用俯視的角度和對方說話,可以配合對方高度或蹲或坐著說話。

延伸閱讀:想提高好感度?那麽閒聊時,切記要避開這種「對話陷阱」

《阿川流傾聽對話術》一書說明, 如果想要向對方請教或訴苦時,至少要使自己的視線處於比對方略低的位置,才容易讓對方放鬆心防。 但不論如何,在聆聽的過程,視線不斷飄移,或斜看對方,都是大忌,這會透露出「你不想聽」以及「你不專心」的訊息。

2. 適時附和

附和,也是表達「我正在聽你講話」的回應。如果在談話中,只有自己在說,對方一直沒有附和,我們就會開始擔心,「是不是哪裡說錯?」或懷疑「他到底有沒有在聽?」但 如果對方溫柔而堅定地附和,或就著我們的話繼續追問,我們對於自己說的話也比較有信心, 想繼續談下去。

時機適切、自然的附和語,像是「喔」「是嗎」「嗯嗯」「原來如此」「然後呢」,再適度搭配點頭,對說話者來說就是一種「我想知道更多」的表現,讓對話更順暢地進行下去。

3. 全身肢體表現

傾聽,不只用耳朵聽,需要的是全身體的運用。不論是坐姿、站姿、和手腳擺放的姿勢,都是表現「你是否在聽」的方式。

當一個人想仔細聽對方說話時,通常會採取比較舒服的坐姿,並將身體往說話者的方向靠近,用稍微前傾的姿勢,並和說話者保持不遠不近,給予對方個人空間,又不至於離得太遠的最佳距離。

TED講者綺歐‧史塔克(Kio Stark)在著作《每一天的街頭冒險》中寫道,一分研究執法人員如何在審問過程建立信賴、維繫親密感的報告,審問人員會利用模仿與自我揭露,促成「體感的投契」,誘使對方揭露更多關於自己的事。

日本的精神科醫生神田喬也曾在其著作中指出, 「模仿」對方習慣性的肢體動作,可以引起談話者的強烈共鳴。 不論是模仿對方的用字遣詞、語調高低、說話節奏或呼吸頻率,有意識地藉由身體與對方同步動作,可以拉近與說話者的距離,甚至更易理解對方的話語。

全身肢體表現
經理人
延伸閱讀:跟 Z 世代員工溝通總有代溝、難理解?當代管理者須知:薪水、職銜已不再是最大誘因

4. 視覺化對方的訊息

真正的聽見,除了聽,還要看見,要聽進心坎裡、要連結腦部活動。而連結腦和心的聆聽,最重要的是理解。《傾聽力》一書中指出,聆聽的重點不是只有字句上的意思,而是應該設想,傾訴者到底心裡真正想說的是什麼。

《關鍵 4 秒》作者彼得.布雷格曼(Peter Bregman)舉出自己的經驗,某次全家準備出門旅行前,妻子向他吼說:「你最起碼可以把洗髮精放進行李吧?」放盥洗用品這種小事情,只需要 10 秒鐘,妻子卻不高興?事實上,妻子想要表達的是「出去旅行是全家人的事,為什麼只有我打包?」如果只是聽見表面訊息,只幫著打包了洗髮精,卻不理解說話者的用意,這就不算是真的接收到訊息。

另外,《傾聽力》還指出, 所謂的傾聽力,是從對方的字字句句中想像對方的腦海中浮現了什麼樣的影像後,我方也加以視覺化的能力。 以調酒師和女客人聊天為例,若女客人聊起男人的話題時,腦中必定有個清楚的男人影像,但是當聽眾的一方完全沒有想像男人的模樣,只是一般性地回答:「是啊,男人大概都是那樣。」這樣是不能成為一位稱職的聽眾的。如果能努力影像化客人所描述的男人,並詢問:「像是會偷看女友手機的那種人,對不對?」將聽到的字句視覺化,就能更細節地回應別人的描述,比較容易讓人感受到你的同理心。

繼續閱讀 人際溝通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