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整理 李岱君

三星被擠下智慧型手機市占冠軍後,能否靠「AI 手機」再創巔峰?


稱霸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占冠軍長達 13 年以上的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在 2023 年讓出冠軍寶座給蘋果(Apple),且利潤較前年下跌 84.9%,僅剩 6.5 兆韓元(約台幣 1500 億元),創 15 年來新低,也是獲利首次跌破 10 兆韓元(約台幣 2400 億元)。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記憶體晶片、手機製造商,其產品廣泛應用於智慧型手機、智慧電視、平板及其他消費性電子產品,在疫情後由於市場疲軟,個人電腦與手機的庫存水位過高,導致獲利情況不樂觀,在晶片製造上更要面對英特爾(Intel)的進逼,還有超越台積電的壯志。
三星若想靠 AI 手機突圍,仍有技術障礙待突破
但隨著今年 1 月主打 AI 的新款手機 Galaxy S24 面市,可以即時通話翻譯、錄音逐字稿、文檔摘要、搜尋圈(在圖片或是任何軟體圈起畫面內容,就連結到自動搜尋)等功能,終於在首季逆轉頹勢。
AI 手機的優勢在於更好的人機協作,需要這些功能不用再另外下載應用程式,而是手機內建的功能,三星也同步透過軟體更新,將這些新功能搭載到舊機款中,但運行 AI 仍需要高效處理器,因此 AI 手機仍有市場潛力。
即便 AI 手機可望拉起一波換機潮,據法國《挑戰》(Challenges)報導,其 AI 的成分多半還是靠谷歌(Google)的 AI 產品 Gemini 支撐,例如搜尋圈即谷歌推出的功能,三星自己開發的生成式 AI 大型語言模型 Gauss 則在去年發布後就再也沒更新消息。
谷歌一直與三星都保持合作關係,作為谷歌安卓手機系統(Android),三星連年銷量亮眼,也鞏固了谷歌的地位,現在要擔心的是,主攻系統與軟體的谷歌,正向產品製造端前進,志在打造結合軟硬體的生態系。如果三星想要靠 AI 突圍,在缺乏技術護城河的條件下,硬體的優勢恐怕難以延續。
美國調查機構 IDC 預測,今年 AI 手機可望拿下智慧型手機中 15%的市占。市調公司 Counterpoint 認為到了 2027 年,比例會來到 40%。但市場上相左的看法是,即便 AI 方便,但現階段能帶來的實質好處,不一定能刺激消費,消費者還有可能會延後換機,這也是三星要面對的問題,即便推出新款手機打破了韓國的預售紀錄,但長久而言,若要依靠 AI 功能再創顛峰,三星要克服自身的技術障礙與媒合消費需求。
參考資料:Challen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