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原本是非營利研究機構,卻在2025年宣布改組為公益性公司,與微軟長期合作下,它為何選擇這個時機「長大叛逆」?背後是資本布局與AI帝國野心。
過去需要高超修圖技巧或付費委託才能偽造的費用報銷單據,如今卻成為 AI 信手拈來的「傑作」,逼真程度讓專業審計人員都難以分辨。
應對AI人才需求,Google推出全新Google Skills平台,整合近3000門課程與證照,集結旗下資源提供實戰訓練,還能領取專業證書。
根據OpenAI最新數據,每週約有8億活躍使用者使用ChatGPT,其中約100萬人在對話中提及自殺計畫或意圖,另有約56萬人表現出精神病或躁狂跡象。
對於 OpenAI 帶來的巨大損失,微軟一直避而不談,甚至不願在財報中揭露明確數字。
許多人相信台灣已經在科技產業中佔據不敗之地,但在這片榮景之下,台灣人看不見近在咫尺的危險,是這一波AI革命,我們是否能保有優勢?
當 AI 成為日常營運的一部分、工具愈買愈多,企業的課題隨之改變,不再只是「怎麼用 AI」,也包括「怎麼管理 AI」。
Google 正式推出 Gemini 企業版,目標是打造一個能串連企業內部資訊、工作流程與員工的「企業 AI 新入口」。
Perplexity的AI瀏覽器Comet在2025年10月向全球所有使用者開放免費下載,Comet是什麼?跟其他瀏覽器差在哪?使用場景、QA一次看。
隨著 AI 技術的快速迭代,矽谷科技巨頭間的人才爭奪戰也隨之白熱化,其中 Meta 執行長佐克柏的 2 種人才策略持續被外界關注。
當AI可以幫所有人把基本功做到60分,企業對「及格」的定義就改變了。如果初階工作消失,新手要怎麼證明自己值得被雇用?企業又要如何培養下一代人?
AI導入後最先被精簡的職位,正是助理、行政、分析師等初階崗位。對企業而言,這似乎是提升效率的捷徑;但從長遠來看,這正掏空了整個職場的根基。
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的報告,應屆大學畢業生失業率上升,主要是科技業招聘出現結構性轉變,而入門級職位正被AI取代,新鮮人該何去何從?
OpenAI 正式推出了名為 ChatGPT Atlas 的 AI 瀏覽器,旨在將對話式AI深度整合到網頁瀏覽體驗中,徹底改變人們與網絡互動的方式 。
AI重重影響了維基百科的流量,甚至讓基金會擔心,可能間接衝擊網站營運,不過近日維基媒體基金會創辦人威爾士也在訪談中分享,維基究竟該如何在AI時代自處。
AI 寫程式神話破滅?Vibe Coding 發明者坦言 AI「幫倒忙」。三大真相:AI 難控複雜專案、反拖慢資深者 19% 效率,且隱藏高昂修復成本
AI 正在重新定義「被看見」的意義。未來,品牌不只要出現在搜尋結果,更要成為 AI 摘要的答案。能被引用、被信任的內容,才是突圍零點擊時代中的關鍵。
顧問公司德勤澳洲分公司,被揭露在為澳洲政府撰寫的報告中使用生成式AI,且內容出現重大失誤,在被學者抓包後,德勤承諾將退還部分款項。
OpenAI將於12月啟用年齡驗證機制,允許經驗證成人使用「erotica」成熟對話功能。
短短一年來,至今仍在虧錢營運的AI新創公司估值飆升將近1兆美元,這種空前壯觀的增幅激起AI泡沫化疑慮。專家表示,AI的確是泡沫,不過應該是「好」泡沫。
Facebook 是文字的年代、Instagram 是影像的年代、TikTok 是即時的年代,而AI影像生成工具 Sora,或許將開啟分享「腦中想像」
傳統的人才通道雖慢,但它是一台「經驗製造機」,確保組織永遠有人在學習,當企業為短期成本拆掉這台機器,等於在資產負債表上悄悄記下「未來人才赤字」。
還在跟 AI「對話」處理文書?學習 Vibe Coding,讓 AI 成為協作夥伴,將重複庶務自動化,真正解放你的生產力。
對於科技巨擘現在是否應尋找替代台積電 的方案,轉而委託英特爾 進行代工,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的答案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