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ESG
feature picture
侯俊偉攝影

量販龍頭的永續轉型:不再「天天都便宜」的家樂福,如何讓員工、顧客都接受?

2024-06-18 採訪・撰文 盧廷羲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很多工作都有標準路徑,但我覺得永續沒有。」家樂福永續長蘇小真說,台灣推動永續的產業,以金融、製造業為主,零售業要如何做永續,是一大挑戰,因為從現況來看,消費者關注食物永續(food sustainability)的意識,不如歐美國家來得高。

食物永續,就是確保食品生產過程,採取的方法對環境有可持續性的意識。家樂福有70%的營收來自食品,家樂福從2018年期望成為食物轉型的領導者,提供給顧客高品質的食物與服務。訂定好中心思想,各部門能依照主軸調整。

例如行銷訴求,把廣告標語從「天天都便宜」,改成「每個人都值得最好的」;採購方面,不只以供應商、消費者為優先,還要考量環境、社會面,更加了解每項產品的來源。

延伸閱讀:DHL 台灣如何用「超市集點」的概念推動減碳,還吸引 5000 家客戶加入?

關注食物源頭與供應鏈,非籠飼雞蛋占比已達21%

家樂福從核心本業出發,關注食物的源頭與供應鏈,因為生產者如果使用農藥、化肥,會造成高碳排,當家樂福選擇的供應商,採取更乾淨、天然的生產方式,自然達到減碳、永續的效果。

蘇小真指出,對品牌來說,當永續與本業密切相關,雖然執行的困難度與風險都很高,但也存在更多商機,長期下來,會變成新的商業模式。在食物轉型上,他們採取4大策略,關注動物福利(推動非籠飼雞蛋承諾及動物福利標章鮮乳)、產地直採(如紅瓦厝國寶玉荷包)、有機與生態農業(如石虎友善香蕉)、友善土地(自有品牌包裝100%使用可回收、可再生或可分解材質)。

舉例來說,2018年起,家樂福與非營利組織合作共同推動台灣非籠飼雞蛋雞(以放牧、平飼等方式養雞,廢除格子籠)轉型,2023年非籠飼雞蛋雞占家樂福整體雞蛋銷售比例達21%,他們更宣示2025年起,旗下所有量販通路、超市都停售「籠飼雞蛋」。

延伸閱讀:比一般雞蛋少 7 成碳排!石安牧場已 100% 回收廢棄物,為何還要自建發電廠?

與員工、顧客長期溝通,不再從「價格」來看待食物

推動食物轉型、非籠飼雞蛋初期,家樂福內部出現一波反彈與質疑,「這價格真的賣得出去嗎?」蘇小真說,這只能不斷溝通,使員工、供應商與顧客慢慢認同。她分析,價格看起來是瓶頸,但只要觀念改變,就能解決問題,「就好像許多年前,大家覺得有機蔬菜很貴,但現在消費者已經能接受。」

家樂福向消費者宣導,吃到不健康、生產過程不好的食物,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到頭來看醫生花的錢更多。同時,在賣場推出更多相關產品試吃活動,讓消費者親身體驗好食物的差別。蘇小真就曾遇到一位消費者表示,他孫子吃雞蛋一定過敏,卻可以吃非籠飼雞蛋,認同好的生產過程會帶來好的結果。

針對餐廳、飯店等商業夥伴,家樂福則採取利他精神,介紹符合動物福利標章的農民給餐廳或飯店,「他不一定要來採購家樂福的雞蛋或產品,而是要讓大環境朝同一個方向走。」

在零售產業,永續議題有很多面向,最基本的是減塑、減碳。2022年,家樂福減少340公噸的塑膠用量,將近1067噸碳排。家樂福加入統一集團後,也配合集團政策推動碳盤查。2023年透過「從i開始」活動,推廣消費者選購10大價值(如:地方創生、永續漁業)產品開始,藉由日常消費落實永續。

儘管成績斐然,但蘇小真強調,並不是光做可以被量化的事情,就是做永續,「不一定要被這個名詞拉著走。」她認為,經過多方溝通,當顧客、供應商不再以「價格」來看待食物,所有人都認同永續價值,才會從封閉循環(大家都喊貴)變成正向循環(大家都接受理念)。

TIPS 零售業如何促使消費者關注永續價值?

① 從訴求便宜到訴求品質,讓消費者不再只以「價格」看待食物。
② 推動食物轉型,要到源頭看生產者,對環境的照顧與作為,像是推動產地直採、生態農業。
③ 介紹符合永續目標的供應商給商業夥伴,讓大環境朝同一個方向走。


蘇小真

政大EMBA全球企業家組、中央大學法文系。曾任家樂福企業社會責任暨溝通總監、全國行銷總監。現為家樂福永續長、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家樂福

1959年在法國成立,1989年進駐台灣,是全台店數最多的量販店龍頭,2018年開始推動食物轉型計畫,2022年減少340公噸的塑膠用量,將近1067噸碳排。

繼續閱讀 零售業 ESG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