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關稅、通貨膨脹等因素影響,國人消費意願日趨保守,百貨公司首當其衝。反觀便利商店商品單價低,且多剛性需求,產值首次超越百貨。
攜手統一集團推出「中信 uniopen 聯名卡」,流通卡數有望突破千萬大關。如此龐大的商機,中信銀如何搶下的?
當逾20年的零售經驗變成包袱時,該如何重新開始?在實體零售業累積多年經驗後並轉戰電商時,台灣樂天市場執行長羅雅薰分享她最初的衝擊:「實體通路可以看到人潮在貨架前面怎麼停留討論,可是在電商,那些表情是抓不到的。」
UNIQLO與GU雖然同屬迅銷集團,但兩者策略大相徑庭。UNIQLO主打高品質、專注於機能與耐用;GU則以快速流行設計與平實價格,鎖定年輕族群。
解決手機電量焦慮悄悄變成現代人的剛需,共享行動電源品牌ChargeSPOT 如何從觀光商圈打進日常生活,靠著借電生意,成為台灣共享行動電源的市占冠軍?
在台灣零售通路快速整併之際,全聯與大潤發全面採用寄售制,成為品牌商無法忽視的制度風險。這種看似合理的銷貨付款方式,實則將現金流風險全面轉嫁給供應商。
統一在信義區開出DREAM PLAZA,董座羅智先表示花費是市場預期的3倍,專家點出2優勢、1挑戰,說明它可能怎麼在百貨林立的信義區立足。
LVMH集團董事長伯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被譽為在法國僅次於總統最有權勢的人,也數度登上富比士全球首富。
許多零售業都跟銀行合作推出聯名卡,像是遠東 SOGO 與中國信託、家樂福與玉山、好市多與富邦等。為什麼零售業這麼喜歡推出聯名卡?聯名卡對業績有何幫助?
日本「移動超市」德島丸深入偏鄉與都市,為高齡長者帶來便利購物與溫暖陪伴,創造兩百億年營收,成為社區守護者。德島丸成功的祕密:來自「鐵三角」夥伴關係。
亞馬遜績效考核制度大變革!從今年開始,將 16 項領導原則正式列入 KPI,文化契合將影響加薪與升遷。背後的原因為何?又會帶來什麼影響?
台灣本地人口正在減少,移工卻持續成長,甚至潛力商機有機會達 1000 億元,連超商、銀行、電信都搶進,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哪個產業有機會受惠?
台灣已成為部分國際電商平台在亞洲地區的核心海外流量來源之一。其中酷澎為本次調查中台灣流量最高的海外電商平台。
什麼樣的目標才足以推動真正的改革?UNIQLO 創辦人柳井正的答案是:「會讓人覺得你瘋了的那種。」
過去,移工最常光顧的便利商店並非全家,而是競爭對手統一超商,全家為何要經營移工客群?他們做了什麼,讓全家成為近 9 成移工最常去的超商?
以為被叫去賣便當,其實被派去當社長!從賣豬肉員工到掌握兆元帝國!LAWSON 社長竹增貞信,到底經歷了什麼?三菱商事如何靠「育才」成就霸業版圖?
亞馬遜和沃爾瑪考慮發行穩定幣,此前,Shopify也宣布讓顧客能用穩定幣支付。零售業動作頻頻,預告著穩定幣逐漸走向主流。穩定幣為什麼能引起企業重視?
萬達寵物是台灣最大連鎖寵物零售品牌,旗下品牌有「寵物公園」、「凱朵寵物」、「貓狗隊長」,以及專注寵物電商平台的「毛孩市集」,掌握127間實體門市和虛擬通路。2024年營收28.8億元,2025年首季營收7.85億元,創單季歷史新高。
近年大型零售業者紛紛進行併購,其中統一買下家樂福、Yahoo、PChome,副總經理劉宗宜表示這顯示統一併購策略的轉變,近年看重的是新生態系與商模。
全聯併購大潤發後,大潤發將於8月1日起升級為「大全聯」,並進行會員制度與點數整合,原大潤發「發幣」將轉換為全聯「福利點」(1發幣=10福利點)。
麗嬰房 6 月 3 日召開重訊記者會,表示董事會決議擬簽訂出售上海子公司股權合作備忘錄,並表示交易預計於 2025 年底前完成。
美國快時尚品牌 FOREVER 21 宣布向法院聲請破產保護,總債務金額高達15.8億美元,並計劃關閉美國境內354家門市,裁撤超過700名員工。
當零售業紛紛投入科技與數據競賽,Trader Joe’s卻堅守「人味銷售」路線,拒絕零售媒體並創造出超越好市多與沃爾瑪的高坪效。逆勢突圍的秘訣是什麼?
自有品牌是大型零售業者委託製造商代工生產,再由零售業自行命名的產品。由於流通成本低,能夠在不犧牲品質的情況下,壓低價格,成為零售業者的心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