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力子公司特力屋將於 10/16 登錄興櫃,公司預計 10/14 召開法說會,說明未來營運規劃及展望。
遠東SOGO董事長黃晴雯1月16日表示,確定敦化館於2025年12月下旬熄燈,主力精品櫃位將轉戰鄰近的SOGO復興館與大巨蛋。
誠品松菸在 2024年1月接手24 小時書店,截至2025年9月,松菸全館人流成長 3 成、整體業績成長 7 成,為何 24 小時書店能帶動營收成長?
大葉高島屋 2020 年曾經歷營收低潮,在董事長葉季展上台後,靠 3 大策略走出營收谷底、重返天母百貨霸主地位。
全聯會員早已破千萬,他們現在追求的是什麼?全聯行銷部協理劉鴻徵表示,他們的數據是最juicy的,接下來他們要怎麼善用數據?又怎麼強化會員經營?
樂高(LEGO)2025 年上半年營收高達54億美元,創下品牌同期新高,年成長達12%。銷售額更年增13%,其中針對成年人的產品線貢獻顯著。
美國服飾零售巨頭 GAP 集團近期宣布,未來會透過旗下品牌 Old Navy 將業務擴展至美妝及個人護理領域。
台灣已有 8 家零售業會員破千萬,等於一半國人口都是會員。數字漂亮,但下一步呢?會員真的愈多愈好嗎?零售巨頭的比賽,接下來要怎麼經營會員?
全聯目標今年電商營收突破百億,然而「全電商」與其他綜合型電商破百萬品項相比,還小得多,要怎麼競爭?
日本超商龍頭Lawson在千葉縣 6 間門市試辦「車中泊」服務。入住者可使用店內廁所、插座,並獲得專用垃圾袋 1 個,可讓Lawson幫忙處理垃圾。
必須關注技術的成熟,在效率與客戶體驗間取得平衡,不必盲目追求新技術。在適當的時間投入新技術的引進,創造企業有利的結果,取得客戶的滿意度,才是最重要的。
受關稅、通貨膨脹等因素影響,國人消費意願日趨保守,百貨公司首當其衝。反觀便利商店商品單價低,且多剛性需求,產值首次超越百貨。
攜手統一集團推出「中信 uniopen 聯名卡」,流通卡數有望突破千萬大關。如此龐大的商機,中信銀如何搶下的?
當逾20年的零售經驗變成包袱時,該如何重新開始?在實體零售業累積多年經驗後並轉戰電商時,台灣樂天市場執行長羅雅薰分享她最初的衝擊:「實體通路可以看到人潮在貨架前面怎麼停留討論,可是在電商,那些表情是抓不到的。」
UNIQLO與GU雖然同屬迅銷集團,但兩者策略大相徑庭。UNIQLO主打高品質、專注於機能與耐用;GU則以快速流行設計與平實價格,鎖定年輕族群。
解決手機電量焦慮悄悄變成現代人的剛需,共享行動電源品牌ChargeSPOT 如何從觀光商圈打進日常生活,靠著借電生意,成為台灣共享行動電源的市占冠軍?
在台灣零售通路快速整併之際,全聯與大潤發全面採用寄售制,成為品牌商無法忽視的制度風險。這種看似合理的銷貨付款方式,實則將現金流風險全面轉嫁給供應商。
統一在信義區開出DREAM PLAZA,董座羅智先表示花費是市場預期的3倍,專家點出2優勢、1挑戰,說明它可能怎麼在百貨林立的信義區立足。
LVMH集團董事長伯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被譽為在法國僅次於總統最有權勢的人,也數度登上富比士全球首富。
許多零售業都跟銀行合作推出聯名卡,像是遠東 SOGO 與中國信託、家樂福與玉山、好市多與富邦等。為什麼零售業這麼喜歡推出聯名卡?聯名卡對業績有何幫助?
日本「移動超市」德島丸深入偏鄉與都市,為高齡長者帶來便利購物與溫暖陪伴,創造兩百億年營收,成為社區守護者。德島丸成功的祕密:來自「鐵三角」夥伴關係。
亞馬遜績效考核制度大變革!從今年開始,將 16 項領導原則正式列入 KPI,文化契合將影響加薪與升遷。背後的原因為何?又會帶來什麼影響?
台灣本地人口正在減少,移工卻持續成長,甚至潛力商機有機會達 1000 億元,連超商、銀行、電信都搶進,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哪個產業有機會受惠?
台灣已成為部分國際電商平台在亞洲地區的核心海外流量來源之一。其中酷澎為本次調查中台灣流量最高的海外電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