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放棄不玩了?年收入不敵瑞幸咖啡、星巴克被爆擬售中國業務!外媒點名潛在買家

2025-02-27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支琬清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2025/2/27 最新消息】《路透社》(Reuters)援引知情人士報導,中國 KKR、方源資本和太盟投資(PAG)等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有意收購星巴克中國股群,而大陸國企華潤集團和外送巨頭美團也被點名為潛在買家。中國為星巴克全球第二大市場,為何考慮出售?星巴克近年來在中國市場遇到哪些瓶頸?以下為《經理人》2024 年 12 月的相關報導:

《彭博社》(Bloomberg)近期爆料,全球最大連鎖咖啡品牌星巴克(Starbucks)近期正在評估如何重整中國業務,並不排除出售部分股權的可能性,消息一出隨即引起市場關注。《路透社》(Reuters)隨後報導,星巴克已與顧問團隊進行非正式討論,考慮是否應該引入中國當地合作夥伴等多種選項。對此,星巴克表示,將努力尋找最佳的增長路線,包括探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中國作為星巴克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擁有近 7,600 家門店,占全球總數 19%,但中國星巴克的市場表現並不理想。

星巴克在最近一季度的中國營收雖然達到 7.837 億美元(約新台幣 254 億),比上一季度增長了 6%,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下降了 7%。更令人擔憂的是,同店銷售額已經連續 3 個季度下滑,上季度下降幅度高達 14%。

年收首次超越星巴克!瑞幸咖啡後起狂追,星巴克 CEO 坦言:中國市場「極度競爭」

星巴克新任執行長尼可(Brian Niccol)在上任後,承諾將重新審視中國業務,制定全新的發展策略。尼可坦言,中國市場環境「極度競爭」,整體經濟也充滿挑戰,當前的經濟形勢使顧客更謹慎消費。

在第四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尼可表示將專注於尋找更具長遠價值的戰略合作夥伴,來幫助星巴克在中國市場持續成長。

延伸閱讀:公開信曝光|星巴克新 CEO 上任,先承認犯4大錯!如何挽救像菜市場的咖啡館?

星巴克近年來面臨兩大困境:一是當地品牌崛起,二是消費者需求轉變。瑞幸咖啡迅速展店同時,推出更多貼合中國消費者喜好的飲品選項,像是之前爆紅的生椰拿鐵、近期一連串的奶茶產品等。相比之下,星巴克的經典產品和服務模式似乎難以吸引新一代的中國消費者。

此外,瑞幸咖啡也以更低價格、更豐富的產品線和強大的數位化能力,在中國市場快速崛起。

瑞幸7
瑞幸咖啡

2023 年,瑞幸咖啡在中國的年收入達到人民幣 249 億元(約新台幣 1115 億),首次超過星巴克;2024 年第三季總淨收入達到 101.81 億人民幣(約新台幣 452 億),首次實現單季破百億的規模。這些數字,促使星巴克不得不重新評估市場策略。

不僅如此,根據《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先前報導,瑞幸咖啡計劃最快 2025 年進軍美國市場,準備以低價飲品擊敗星巴克等競爭對手。在第二大市場被彎道超車的星巴克,可能在不久後又要在美國市場迎擊瑞幸咖啡這個棘手的對手。

非出售股權首例!肯德基、麥當勞,都曾透過類似方式重整業務

綜觀中國市場,國際品牌考慮出售中國市場部分股權,星巴克並不是首例。

早在 2016 年,百勝餐飲集團(Yum! Brands)便將中國業務的股份出售給當地投資機構,將業務分拆上市;麥當勞同樣在 2017 年將中國及香港業務的控股權,以 17 億美元(約新台幣 552 億)的價格轉讓給由中信集團和私募股權公司凱雷(Carlyle)組成的投資聯盟。

兩家國際品牌在出售股權後,都取得一定的市場成功。例如,百勝餐飲透過在地化策略重振了肯德基的品牌活力,而麥當勞則透過與當地合作夥伴協作,加強供應鏈的靈活性和效率。

外媒分析,星巴克如果採取類似策略,也許能透過當地合作夥伴的是經驗,更快適應中國市場的需求。

不過,出售股權也可能為品牌帶來風險,例如品牌形象稀釋以及核心價值觀弱化。尤其是在中國這樣高度重視品牌忠誠度的市場中,星巴克需要在保留品牌控制力和吸引當地消費者之間取得平衡。

改革 3 面向:在地化策略、數位轉型、改善實體店體驗

除了出售股權,星巴克也可透過其他方式重整業務。像是加強在地化策略,推出更多貼合中國市場的產品。

過去幾年,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經常推出針對節日設計的限量產品,如月餅禮盒等來迎合當地消費者需求。但與瑞幸咖啡靈活創新的飲品策略相比,仍顯保守。

瑞幸咖啡近年著重於打造「大拿鐵」產品系列,以奶的口感和風味為核心進行創新,全年推出超過 100 款新品。2024 年第三季度推出的「輕輕茉莉·輕乳茶」,首月銷量就達到 4400 萬杯。

延伸閱讀:星巴克「手寫名字」服務將回歸!新任 CEO 祭3招改革,菜單調整方向也曝光

另外,瑞幸咖啡從創立之初就採用數位化的「外帶自取+外送」的營運模式,透過數位化追蹤原料和口味、量化分析飲品流行趨勢,以數據驅動新品研發,維持一定的新品更新節奏。

憑藉數位化會員系統和線上訂單服務,瑞幸咖啡以後起之秀之姿迅速崛起,而星巴克在數位化布局上相對較慢。如果能星巴克也能著手加速數位化進程,例如提升外送服務的覆蓋率、開發更直覺的會員應用程式,將有助於吸引年輕消費者。

最後,改善門店體驗將是另一個突破口。尼可已經承諾改善門店效率和服務速度,並計劃對現有門店進行升級改造。結合更有效率的店內服務和更具吸引力的社交空間設計,或許能幫助星巴克重新贏回消費者的青睞。

資料來源:Bloomberg、Reuters、China Daily、Financial Times;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支琬清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