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

140 人的小公司,如何打造出 DeepSeek?梁文鋒的領導學:員工不需要被 push!


2023 年 5 月,38 歲的梁文鋒宣布進軍 AGI;2024 年底發表的 DeepSeek-V3,該模型的效能不僅足以對標 OpenAI 最先進模型 GPT-4o,訓練成本更僅約 557.6 萬美元,用了僅約 20 分之 1 的算力資源,就達到了相同的效能。2025 年 1 月,DeepSeek-R1 模型的發布,更宛如在 AI 界投下一枚深水炸彈。
這家成立僅 1 年多的 AI 新創公司,為何能讓全球科技巨擘都為之震顫?或可從梁文鋒獨特的管理與用人哲學,窺探出一絲端倪。
全公司僅 140 人,DeepSeek 創辦人梁文鋒的用人哲學
「我們的核心技術職位,基本上以應屆和畢業 1、2 年的人為主。」梁文鋒曾表示,在招募人員上,他首重的是能力,至於經驗,反而是「扣分項」。
根據公開數據,DeepSeek 目前約 140 位的工程師團隊,幾乎清一色都是應屆畢業生或博士在讀生,「工作經驗在 3~5 年,已經是最多了,工作超過 8 年的,基本就 pass 了。」一名親近 Deepseek 的獵頭如此觀察。
不僅如此,招募新人時,DeepSeek 還非常看重他們在國際知名程式設計競賽的表現,「基本是『金獎』以下就不要了。」一名協力廠商指出。
授權、無為,不「push」員工、不干預人才發展
梁文鋒除了提供比中國一線科技大廠更優渥的薪資待遇,他授權、無為的管理方式,更是留才關鍵。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經歷,都是自帶想法的,不需要 push 他⋯⋯,當一個 idea 顯示出潛力,我們也會自上而下地去調配資源。」梁文鋒曾在訪談中如此形容他的「不干預」哲學。
談及梁文鋒,不少員工對他的形容是,與其說他像個老闆,不如說他更像個「極客」(geek)。梁文鋒的日常,就是看論文、寫代碼、參與小組討論,是少有具備一線研究員能力的公司掌舵者。
梁文鋒曾感嘆,中國 AI 和美國的真正差距,是來自「原創和模仿」的差距。「如果這不改變,中國永遠只能是追隨者。」
如今,DeepSeek 火爆全球,微軟、輝達、亞馬遜等一線美國科技大廠,乃至中國的百度、阿里巴巴等,紛紛高調宣告擁抱 DeepSeek R1 的服務之際,梁文鋒孜孜矻矻追求的「硬派創新」夢想,或許,已在實現的道路上。
(本文出自 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