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人力資源
feature picture
Grok生成

台積電工程師的一天:早六晚八是常態、深夜還有「台積電之歌」

2025-03-25 數位時代 李先泰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在台灣,台積電有「護國神山」美譽,是優秀人才的應許之地,也是投資人的「全村希望」。但是對於不少外籍員工來說,神山近看卻是魔山,為什麼?

隨著公司全球化佈局加速,台積電獨特的企業文化與管理模式在國際舞台上引發了廣泛討論。《SEMI VISION》甚至就台積電工程師的生活型態撰寫專文,其描述在晶圓代工產業工作的生活十分單純好懂,就是 「只有工作跟睡覺。」

究竟,在台積電工作是什麼體驗?

外國員工如何評價在台積電的工作體驗?

一句話:十萬青年十萬肝

在美國匿名論壇 Blind 和職場評論網站 Glassdoor 上,台積電的評分僅有 3 至 3.2 顆星,單從受雇者取向的評分而言,略低於英特爾、德州儀器、三星電子等競爭對手。

但事實上不少網外國網友認為,台積電是一個適合學習成長的地方,甚至有美國員工在 Reddit 發文,將在台積電工作的經歷比喻為「參觀威利旺卡巧克力工廠」,認為這是難得的職業體驗;據《Rest of World》報導,一名在台受訓的美國員工 Bruce 表示,當初收到台積電招募訊息時,認為自己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工作機會。

然而,負面評價跟正面評價同樣突出,而外國員工最大的不滿,主要集中在工作與生活平衡方面。例如,有評論指出:「高層很官僚,對待員工態度不佳,只有會玩『政治』的人才能活得很好」;也有人表示「難以平衡工作與生活。」甚至有前員工一度表示「是地球上最糟的工作場所之一。」

最知名的回饋,莫過於這段來自台積電美籍離職員工的描述:

「台灣員工認為美國人速度較慢是因為技術能力較差,但我不相信這是事實。 台灣人對每一項任務都營造一種虛假的緊迫感,認真推動『你需要立即完成所有事情』的氛圍 。但對於想要擁有正常工作與生活平衡的人來說,這根本不現實。」

文化隔閡,可能比語言隔閡更嚴重

語言障礙是外籍員工在台積電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據了解,台積電內部主要使用中文和台語交流,因此美國員工不容易理解會議內容和同事談話。

例如,在台灣的 Fab18 廠接受培訓的美國工程師 Bruce 表示(與上文是同一位Bruce), 儘管理論上會有台灣夥伴協助翻譯,但夥伴們往往因工作繁忙而無暇幫忙,導致他不得不依賴 Google 翻譯度過一天。

此外,管理風格的差異也造成文化衝突。台灣員工習慣高工時和嚴格管理,認為這是台積電成功的關鍵;而美國員工則更注重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對公司的階級制度和管理方式感到不適應。台灣員工形容美國人傲慢、鬆散、對命令常有意見,「很難讓他們做事」;而美國員工則認為台灣人試圖塑造美國人能力差、工作慢的印象。

事實上,台積電嘗試通過多種方式消除文化差異,包括放寬公司設備的網絡限制,允許美國員工使用 Instagram、Spotify 等服務;為台灣員工提供美國文化課程;建議主管用鼓勵代替批評、不要在公共場合對員工大聲斥責。還為外籍員工提供了搬遷支持、專屬新人培訓、學習中文補貼等支援措施。

就結果而言,日前傳出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的第一座晶圓廠,試產的晶片良率比台灣同類型設施高出約 4%,讓許多人非常驚訝。但不同國籍員工的工作衝突是否調解,仍有待觀察

回過頭來說,台積電的工作文化到底長什麼樣子?為何台美兩端的員工,在適應上有如此差別?

延伸閱讀:遭指「排擠美國員工」!4 月開庭審理,台積電回應:不評論訴訟中案件

高工時、高強度、高壓力…台灣人為何撐得住?

不可否認的,台積電工程師的日常工作具有鮮明的特色——高壓力、高工時和高強度。許多工程師每天工作超過 12 小時,週末也常需加班,還需 24 小時待命處理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

而由於台積電配發的公務手機鈴聲固定是「台積心靈捕手」,導致不少網友表示深夜聽到這段旋律簡直有 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而上述這種工作模式,已經催生出「賣肝文化」的說法,即工程師犧牲健康換取工作表現,也有了「十萬青年十萬肝」這樣的網絡用語,反映了台積電員工在高壓工作環境下的生活狀態。

至於台灣人為何比美國人更能接受這種高壓文化?若總結台積電研發處長楊光磊的說法, 簡單來說就是台灣人更刻苦且服從性更高。

楊光磊受訪時曾說, 勤奮、尊重權威的儒家文化是台積電成功的關鍵。 具體來說,台積電甚至曾組建了「夜鷹計劃」24 小時研發特別小組來加速製程開發。

台積電技術歷程.jpeg
在日夜研發之下,台積電目前3nm製程已進入量產。
台積電官網

台積電在台灣有多少廠房?

根據台積電官網與綜合媒體報導,台積電在台灣 7 縣市都設有廠房,至於員工人數,2024 年底台灣員工人數約達 8 萬人,由於預計 2025 在台灣招募約8 000 名新進同仁,包括工程師與技術員,可以說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十萬軍」不遠了。

新竹

  • 晶圓二廠(Fab 2)

  • 晶圓三廠(Fab 3)

  • 晶圓五廠(Fab 5)

  • 晶圓八廠(Fab 8)

  • 台積總部及晶圓十二A廠(Fab 12a)

  • 晶圓十二B廠(Fab 12b)

  • 全球研發中心(R&D Center)

  • 先進封測一廠(AP 1)

  • 2奈米超大型晶圓廠(Fab 20,即將落成啟用)

竹南

  • 先進封測六廠(AP 6)

台中

  • 晶圓十五廠(Fab 15,包括6、7、10、22、28奈米製程)

  • 先進封測五廠(AP 5)

  • 中科2奈米廠(規劃中)

桃園

  • 先進封測三廠(AP 3)

嘉義

  • 先進封測七廠(AP 7,興建中)

台南

  • 晶圓六廠(Fab 6)

  • 晶圓十四廠(Fab 14)

  • 晶圓十八廠(Fab 18,3至5奈米製程)

  • 先進封測二廠(AP 2)

  • 先進封測八廠(AP 8,原群創南科廠,改裝中)

高雄

  • 晶圓二十二廠(Fab 22,興建中2奈米廠)

台積工程師的典型工作日:朝六晚八是常態

而針對在台積電工作的體驗,外媒《SEMI VISION》曾經解析工程師的一天日程,通常從清晨就開始:

6:10 AM :起床。由於新竹科學園區交通繁忙,許多工程師選擇早起避開交通高峰。

7:00 AM :開車或騎摩托車上班。騎摩托車通常可節省50%通勤時間。

7:30 AM :到達公司停車場。儘管正式上班時間是8:30,但許多工程師已提前到達。

7:35 AM :開始工作,首先檢查產品狀態,確認是否有關鍵問題。

9:00 AM :生產製造會議,部門經理會提出各類問題,工程師需要提出數據或方案。

10:00 AM :更高層級的生產製造會議,必須就產品進度與品質回報(出包會被電)。

12:00 PM - 1:30 PM :午餐休息。

1:30 PM - 5:00 PM :參加各種會議,與不同模組、客戶或部門討論。

5:00 PM :整理會議重點,追蹤所有行動項目。

6:00 PM - 7:00 PM :晚餐時間,之後返回辦公桌檢查產品狀態。

7:00 PM - 8:00 PM :若無重大問題,將工作交接給晚班同事後準備離開, 但若有緊急狀況,工程師可能需要工作到深夜甚至更晚。

延伸閱讀:三星罕見發布道歉信!Q3 成績不如預期,敗在這 2 項業務被對手虐

在晶圓代工業或台積工作,必須知道的8件事

  1. 師徒制 :晶圓代工產業極其複雜,即使是擁有半導體理論知識的碩士畢業生也缺乏實務經驗,因此新進工程師仰賴資深同事的培訓,這使得師徒制成為台積電文化的核心部分。

  2. 懂整合很重要 :晶圓代工廠包含各種設備、產品、製程流程、自動化系統及量測工具。將所有這些元素整合到一個無縫的製造系統中,需要豐富的量產經驗和大規模的數據分析能力。

  3. 工作認真累半導體晶圓代工廠是極其高壓的工作場所,由於晶圓廠全年無休運作,工程師必須 24 小時待命,代表達到工作與生活平衡是一項挑戰,而留住熟練工程師對於技術迭代至關重要。因此,人才留任是考驗台積電主管的一大重點。

  4. 良率與產能是一切 :最大化良率與產能利用率對於任何晶圓代工廠都至關重要。每個製程步驟都是相互關聯的,例如不良的微影製程會對後續的蝕刻、薄膜沉積和缺陷率產生負面影響,最終降低良率。因此,晶圓廠仰賴數據驅動的技術,如統計製程控制(SPC),來監控關鍵參數並確保高效率。

  5. 能定價就能獲利 :晶圓定價直接影響晶圓代工廠的獲利能力。每個製程節點都必須考量設備折舊成本並確定損益平衡點。例如,雖然成熟製程節點可能看起來獲利較低,但完全折舊的設備使得這些製程仍具有成本效益。然而,中國在成熟製程節點上的積極定價策略,正在推動顯著的全球定價壓力,影響整個半導體供應鏈。

  6. 客戶成功就是自己成功 :許多客戶採用新的製程節點以保持競爭力,這就是為什麼台積電的前十大客戶與公司一同成長,並共同塑造半導體產業的未來。

  7. 產品變化飛快 :半導體產業具有高度多樣化的產品格局,因此在主要晶圓廠,每天早上都會舉行YEM會議,分別代表:良率(Yield)、設備(Equipment)、製造(Manufacturing),以分析產品組合、客戶需求變化,以及即將投產的新應用技術等等。

  8. 先進封裝最關鍵 :隨著領先的邏輯晶片朝向2奈米邁進,對先進封裝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 例如,台積電正在亞利桑那州投資兩座先進封裝晶圓廠,以支持其在 AZ P1 和 P2 的 N4/N3 製程。高效的先進封裝至關重要,因為不良的良率會顯著增加 HBM 和 GPU 的成本。

資料來源:rest of worldSEMI VISION台積電彭博社

責任編輯:李先泰

(本文出自數位時代

繼續閱讀 台積電
相關文章
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GRAVITY

從GOLF MONSTERS出發,GRAVITY打造沉浸式娛樂體驗空間

2025-08-07 經理人XGOLF MONSTERS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讓經典遊戲IP《RO仙境傳說》不再只限於螢幕,GRAVITY集團選擇推出沉浸式實體空間「GOLF MONSTERS」,重新定義娛樂與生活的邊界!走進台北嶄新的沉浸式娛樂空間,一邊是鮮明可愛的《RO仙境傳說》角色牆,一邊則傳來揮桿擊球的清脆聲響,這裡是GRAVITY集團新推出的實體旗艦空間——GOLF MONSTERS。

這是一間結合高爾夫運動、親子互動與社交娛樂的沉浸式場域,更是GRAVITY從遊戲開發商蛻變為「全方位娛樂生活品牌」的重要起點。

遊戲不只是遊戲,是生活的延伸

期望為現代人打造能夠陪伴生活、傳遞歡笑的體驗,GRAVITY集團以《RO仙境傳說》為核心,全面推進IP多元化,打造虛實整合的娛樂生活宇宙。這一場從虛擬延伸到日常的轉型旅程,首發作品便是「GOLF MONSTERS」。不同於一般的IP授權展覽或是舉辦快閃活動,GRAVITY選擇以實體空間深耕經營,並從最重視的台灣市場出發,展望亞太地區。

高爾夫運動為何會成為GRAVITY集團的起手式?「觀察到歐美、日本、韓國這幾年來高爾夫球風潮明顯年輕化、家庭化,甚至成為許多人社群打卡的新時尚。我們就是觀察到這個趨勢,所以希望用更生活化的語言與玩家重新建立連結。」GRAVITY理事金珍煥笑說。

GRAVITY
GRAVITY

他還補充道,這項選擇背後深藏著一份對跨世代陪伴的理解——有許多20多年前的RO玩家,如今紛紛成家立業,與其讓遊戲停留在過往青春回憶,不如讓它走進玩家們的生活日常,陪伴孩子一同成長、玩樂,甚至成為三代共遊的娛樂媒介。

三位一體的空間設計:健康、親子、社交

與其說「GOLF MONSTERS」是一間高爾夫球運動場,不如說它是一個兼顧運動與情感交流的生活場域。整體設計訴求的是「健康娛樂、親子共玩、社交互動」,不僅吸引家庭族群,還能提供空間給企業舉辦活動、高爾夫品牌聯名與KOL實體互動的機會。金珍煥觀察,相較於其他室內高爾夫場的時段規劃及產品供應,GRAVITY的場域從白天到夜晚皆維持親子友善氛圍,無論老中青,全齡都能輕鬆參與。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設施還具備跨國虛擬連線功能,能與韓國、日本、美國等地的玩家們展開同場競技,「大家可以同步進入同一張高爾夫地圖,一起開球、比賽,彷彿就身在國際賽事的現場。」金珍煥難掩自豪地說。

而之所以選擇台灣作為集團拓點首發站,金珍煥表示:「最主要是台灣市場對《RO》的熱情與黏著度,遠高於我們韓國本土。」也因為這些年在地耕耘的豐碩成果,讓GRAVITY深信台灣是推動虛實整合娛樂的最佳據點。如今,除了插旗台北外,GRAVITY也已著手評估在高雄等地開設直營或加盟據點的可能性。展望未來,東南亞市場更是GRAVITY下一階段的重要戰略,他說:「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我們都還在評估。希望從台灣出發,打造出一個深具亞洲文化的娛樂生活品牌。」

讓RO成為生活風格的代名詞

除了實體空間的拓展,「RO仙境傳說」也正在推動IP生活化工程。GRAVITY集團也與蝦皮、MOMO等平台開展新合作,並積極洽談餐飲、旅宿、服飾等異業聯名,一步步讓RO真正走入日常用品與潮流風格之中。

GRAVITY
GRAVITY

「我們在思考,RO是不是可以變成一種生活風格?一種讓你吃飯、旅行、運動,甚至購物時都能感受到快樂的方式。」金珍煥的語氣裡滿是期待。他也進一步透露,未來集團甚至有可能規劃推出小型主題樂園或主題館,以更多元形式貼近玩家的日常,讓這個陪伴玩家20年的虛擬角色群,能以更豐富的樣貌及姿態進入你我生活的真實世界。「因為看重與玩家長久的情感連結,我們希望他們的人生下一站,也能帶著RO一起向前走。」

在快速更迭的娛樂浪潮間,GRAVITY集團選擇用「生活實踐」重新定義遊戲與娛樂的價值。從經典《RO仙境傳說》的線上世界出發,穿越二十年的時空,走入真實空間、跨進家庭生活——他們的下一場冒險,才正要展開。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