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支琬清

2025 普發現金 1 萬元確定!行政院證實:依三讀條例編特別預算


財政部日前公布去年全國總稅收 3 兆 7619 億元,超徵 5283 億元,創下新高。國民黨提出《稅收超徵全民共享發放現金特別條例》,主張普發現金 1 萬元,並預計推動修訂《預算法》。然而稅收為何會超徵?其他國家又是如何解決稅收超徵?
稅收超徵是什麼?有哪些原因會造成稅收超徵?
政府財政收支以「量出為入」為原則,即先決定要花多少錢,再決定要收多少稅。而稅收超徵的定義為「實際稅收超過原編定的預算」,由於預算是在年度開始前預先編列,到實際結算時恐怕很難完全一致。
除上述提到,因預算編列低估、時間差之外,還有許多原因會導致稅收超徵:
稅收超徵可能原因 1:經濟成長率估算差距
當經濟大幅成長、企業獲利超出預期,可能導致相對的所得稅、營業稅、財產稅增加,進而使稅收提高。
以台灣 2022 年的情況為例,營業所得稅超過預算數 2943 億元,占總超徵數近 6 成。因2021 年編列 2022 年預算時,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財政部以當時央行預估 2021 年經濟成長率 5.08% 來估算營所稅,然而最終實際公布的經濟成長率為 6.53%。
稅收超徵可能原因 2:特殊稅制變化
稅制改革也可能會導致稅收超徵。例如賦稅署 2023 年表示,房地合一稅 2.0 上路,使得交易房地比預期增加,導致綜所稅超徵。
除營業稅、綜所稅等影響,如遺產稅也取決於當年度過世的富人數量、證交稅則看股市交易活絡程度,因此租稅收入常與政府預測有所落差。
賦稅署表示,各主要國家普遍存在無法精準預測稅收情形,差異數達 10% 以上也常有之。例如日本 2020 年稅收達成率 110.33%,意即超徵 10.33%;新加坡 2017 年超徵 11.77% 等。
稅收超徵一定要普發現金嗎?減稅、退稅也是常見做法
由於稅收超徵屬於普遍存在的現象,因此不少國家或地區制定不同政策來處理超徵的租稅收入,包含發放現金、減稅、退稅等。
根據《自由財經》報導,澳門自 2008 年金融海嘯後,考量到通膨及博弈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實施《現金分享計劃》。政府向符合資格的永久居民及非永久居民發放現金。
香港則長年實施稅項寬減以及租金免稅、電費補貼等措施;南韓 2008 年因應油價,針對低收入者和中小企業發放退稅金及補貼;美國則提出振興經濟方案,透過減稅等措施促進消費。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立法院、自由財經;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支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