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支琬清

2025 年報稅季最後一天!常見錯誤、報稅門檻、流程一次看


2025 報稅季最後一天!財政部提醒,報稅錯誤最常見包括免稅額、所得及扣除額填報錯誤,提醒納稅人務必再次檢查。
今年報稅政策出現大幅變革,財政部全面調高免稅額、標準與特別扣除額、基本生活費,同時調整所得稅級距,為中低所得家庭、租屋族與育兒家庭帶來明顯減稅效益。
《經理人》完整整理所有關鍵變動,包含最新免稅與免報稅門檻、報稅方式與稅率級距變化。
2025 報稅時間|什麼時候開始報稅?報稅到什麼時候?
2025 年原報稅期間為 5 月 1 日至 5 月 31 日(遇假日順延至 6 月 2 日),然而近期受到川普「對等關稅衝擊」,財政部宣布 113 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與繳納期限延長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因此,2025 年報稅時間為 5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
配合報稅日期延展,民眾可在 4 月 28 日起至 6 月 30 日查詢所得及扣除額資料。另外退稅時程則維持不變,民眾於 5 月 12 日前所在地國稅局所轄分局、稽徵所或服務處以稅額試算書面回復;或 6 月 30 日前完成網路申報,即可列入首批退稅作業,退稅日期維持在 114 年 7 月 31 日不變。
2025 報稅時程表
項目 | 時間 |
---|---|
報稅期間 | 2025/5/1 ~ 2025/6/30 |
資料查詢期間 | 2025/4/28 ~ 2025/6/30 |
首批退稅發放日 | 2025/7/31 |
收入多少可以不用報稅、免繳稅?門檻一次看
根據財政部公告,2025 年起,「免報稅」與「免繳稅」門檻全面提升。
條件 | 年所得門檻 |
---|---|
單身免報稅 | 22.8 萬元以下 |
配偶合併免報稅 | 45.6 萬元以下 |
單身免繳稅 | 44.6 萬元以下 |
單身租屋族免繳稅 | 62.6 萬元以下 |
雙薪家庭(無扶養)免繳稅 | 89.2 萬元以下 |
雙薪家庭+兩名幼兒免繳稅 | 146.1 萬元以下 |
育有幼兒、扶養長者、名下無房但有租金支出者,均可大幅提高可扣除金額,實現免稅或退稅。
報稅怎麼報?四種方式+六種認證,這樣選最適合你
財政部提供四種申報方式,民眾可依自身設備、習慣與需求彈性選擇:
電腦報稅(桌電、筆電)
適合熟悉操作電腦的上班族,透過安裝財政部的報稅軟體或使用電子申報網頁,即可進行線上申報。登入方式包含已註冊健保卡、自然人憑證、電子憑證或行動電話認證、戶號、行動自然人憑證。
行動報稅(手機、平板)
最適合行動族群,只需登入財政部報稅網頁,登入方式包含行動電話認證、戶號、行動自然人憑證,幾分鐘就能完成申報。
二維條碼報稅
適合希望親自送件但能操作電腦者,下載報稅軟體填寫後產生條碼,列印帶到國稅局現場辦理即可。
紙本申報
針對不熟數位操作的族群,可人工填寫紙本報稅書,檢附相關證明後親送或以掛號寄至戶籍所在地國稅局。
新制扣除額、稅率與級距一覽
2025 年免稅額調高,適用於所有納稅人及受扶養親屬。另外,2025 年各項扣除額也較 2024 年有所提升。
類別 | 2024 年 | 2025 年 |
---|---|---|
每人免稅額 | 9.2 萬元 | 9.7 萬元 |
年滿 70 歲免稅額 | 13.8 萬元 | 14.5 萬元 |
單身標準扣除額 | 12.4 萬元 | 13.1 萬元 |
有配偶者標準扣除額 | 24.8 萬元 | 26.2 萬元 |
薪資特別扣除額 | 20.7 萬元 | 21.8 萬元 |
身障特別扣除額 | 20.7 萬元 | 21.8 萬元 |
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 | 每人 12 萬元 | 第 1 人 15 萬元,第 2 人起 22.5 萬元 |
稅率級距+試算範例:一分鐘算出你要繳多少
因 113 年度所得稅級距全面調整,報稅時須特別留意最新稅率變動。
所得級距(元) | 稅率 | 累進差額 |
---|---|---|
~590,000 | 5% | 0 |
590,001~1,330,000 | 12% | 41,300 |
1,330,001~2,660,000 | 20% | 147,700 |
2,660,001~4,980,000 | 30% | 413,700 |
4,980,001 以上 | 40% | 911,700 |
稅額試算公式:
應納稅額 = (所得總額 – 各項扣除額) × 稅率 – 累進差額
報稅常見問題 Q&A
Q1:忘了報稅怎麼辦?
→ 若未被查到,主動補報僅補利息;被查獲則最高罰三倍稅額。
標準扣除申報後能改列舉嗎?
→ 可在國稅局核定前書面更正。
網路申報資料錯誤怎麼辦?
→ 申報期間內可重新上傳;逾期需補交紙本更正。
身分認證失敗怎麼辦?
→ 可改用查詢碼+戶號或行動認證方式登入系統。
資料來源:財政部、遠見;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支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