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人力資源
feature picture
ChatGPT

軟體工程師「黃金時代」終結?AI 顛覆科技人才生態,工程類工作恐掀巨變

2025-05-05 鉅亨網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近年來,人工智慧 (AI) 飛速發展,其潛力在各行各業引發廣泛討論。然而,最先可能受到 AI 衝擊的,或許正是催生這些技術的科技業本身,特別是軟體工程師這一群體。根據針對超過 25 位科技從業人員的訪談,AI 正在悄然改變技術勞動力市場的結構和招募邏輯。

AI Impact Lab 的創辦人兼負責人 Taren Stinebrickner-Kauffman 近日發表了一篇部落格文章,認為這些 AI 公司首先針對的就是軟體工程師。她認為,AI 革命可能最終會吞噬自身:即使 AI 不會導致整體大規模失業,工程類工作也會急劇下降。

為何科技業首當其衝?

文章指出,為何技術職位會成為首當其衝的目標?主要有四個強而有力的理由:

AI 公司最熟悉技術領域:AI 實驗室的員工本身就是工程師,他們開發的工具首先解決的是自己最了解的問題。開發編碼智能體比開發其他專業領域的 AI 所需外部知識少,進展可能更快。

成功指標更清晰:判斷程式碼是否有效比評估許多其他領域的成果容易得多,尤其是在程式設計競賽等有明確對錯的場景中,AI 工具表現出色。這種清晰度有助於 AI 模型產生訓練資料和進行自動化評估。

擁有海量高品質訓練資料:與活動策劃或虛擬助理等工作不同,網上有大量開源程式碼資料集,許多還帶有註釋和解釋,極大地方便了 AI 模擬工程師的工作流程。

AI 研究的遞迴改進動力:頂尖 AI 公司有強烈的動機利用 AI 加速自身的研發工作,形成「用 AI 提升 AI」的正向回饋循環。

儘管存在這些驅動因素,但調查顯示,AI 目前並非導致科技業疲軟的主要原因。

受訪者普遍認為,當前的裁員和招聘放緩主要歸因於宏觀經濟因素,例如利率上升和疫情後的市場調整。一個證明是,即使在明確禁止使用 AI 工具的產業 (如金融業),工程師的就業市場也同樣低迷。

此外,AI 目前尚未根本性地改變大多數技術職位。儘管 AI 在特定任務上能提升效率,但這種提升高度依賴具體任務和使用者熟練度。大規模、複雜或需要大量跨職能協作的工作,AI 工具帶來的效益往往被審查、偵錯和整合所需的時間抵消。

同時,工程師的工作不僅僅是寫程式碼,AI 目前在需求撰寫、品質保證、會議溝通等方面幫助有限。即使是知名科技公司,也並非全部廣泛應用 AI 工具。一位優秀的工程師即使不用 AI,通常仍比能力較低但使用 AI 的工程師更有價值。

然而,AI 正在對初級職位招募造成巨大壓力。許多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公司幾乎凍結了初級工程師和資料分析師的招募。 程式設計訓練營紛紛關閉,大學電腦專業報考人數也因前景黯淡而下滑。

高階工作更加吃香

於此同時,「碼農」崗位正在消失:純粹的日常編碼或資料查詢任務所需時間迅速減少。過去面試時寫出優秀 SQL 語句的能力已不再稀缺,初級員工如何快速創造價值成為難題。

延伸閱讀:提示工程師消失中:AI 更聰明、員工自己學,專職角色名存實亡

招聘經理預期 AI 編碼能力迅速提升:即使 AI 目前未顯著提升團隊效率,管理層基於對未來 AI 能力的預期已調整招募策略。他們預計 AI 在未來一年內就能勝任初級員工的工作,因此不願為長期投資的初級職位投入資源。

AI 提升了高階工程師時間價值:有經驗的工程師現在更吃香,因為他們擅長診斷並修復 AI 生成的不完善程式碼,類似於過去指導初級工程師的工作。AI 工具在系統架構、產品思維等需要經驗積累的領域仍顯不足,這凸顯了資深工程師的不可替代性。

由於 AI 提升了資深工程師價值並削弱了初級員工作用,加上就業市場更有利於獲取資深人才,企業自然不願再花費資深工程師寶貴時間培養新人。

因此,即使 AI 尚未取代人類工程師,它已悄悄重塑招募邏輯,真正受衝擊的是缺乏經驗又缺乏 AI 協作能力的年輕人。

這也引發了對未來人才儲備枯竭的擔憂,因為缺乏初級工程師的培養路徑,未來的資深工程師將從何而來成為一個明顯卻無解的問題。

延伸閱讀:職稱不再重要了!AI 時代下「大校準潮」強襲,這一種人小心被淘汰

此外,AI 正在模糊崗位邊界。受訪者回饋的最大效率提升來自於那些具備一定技術基礎但職位並非工程師的「半技術型」人才。產品經理現在可以藉助 AI 獨立完成功能原型甚至基礎功能開發,幾乎不再需要依賴工程師。

AI 正在降低「技術門檻」,鼓勵「全能型選手」和具備產品思維的人才。傳統團隊分工正在打破,產品經理、設計師、工程師的角色界限模糊。資料分析師也面臨轉型壓力,基礎任務被自動化或「平民化」,需要向「資料工程師」等更具技術性的崗位靠攏。

對於未來的預測

關於未來,Anthropic 執行長 Dario Amodei 曾預測,到 2025 年底,AI 可能編寫 90% 的所有程式碼。但來源認為這個預測可能過於樂觀。

目前 AI 在複雜工程任務中仍有瓶頸,缺乏長期記憶、後設認知能力等。同時,產業轉型需要時間,即使在科技業內部,行為改變的速度也遠不及技術迭代。

排除超級人工智慧 (AGI) 短期內出現的可能性,未來幾年的預測包括:

品質保證 (QA) 將成為 AI 智能體的主戰場: AI 加速編碼後,QA 成為新的瓶頸,將出現專門輔助或取代人類進行 QA 的 AI 智能體市場。

「AI 技術債」危機顯現:AI 快速產生程式碼可能導致維護性降低、測試不足、安全隱患等問題,預計未來 3-5 年成為挑戰,影響長期淨生產力效益。

延伸閱讀:AI 正在完全取代人類!專家:未來企業規模更小、老闆更賺錢

適應 AI 將成為必然:部分公司已開始解僱不願使用 AI 工具的工程師,未來適應 AI 的能力將成為從業底線。

人才儲備將逐漸枯竭:若初級職位持續萎縮而無法培養新人才,未來產業可能面臨嚴重人才斷層。

至於長期來看,工程師會滅絕嗎?無人能確定。有三種競爭假說:

  1. Jevons 悖論: AI 降低開發成本會催生海量新應用和功能,對系統架構、整合測試等更高階工程工作的總需求可能超越 AI 效率增益,導致工程師總量不降反升,但工作內容轉向設計與監督。

  2. 歷史循環論: AI 程式碼生成只是下一個抽象層,遵循歷史模式,經過顛覆、適應最終穩定,而非終點。

  3. 全面自動化假說: 若 AI 最終取代多數工作,技術崗位因其特質 (清晰評估、豐富資料) 可能成為首批受害者。

報告的作者 Taren Stinebrickner-Kauffman 傾向於第三種情境對於工程類工作的影響:即使整體不導致大規模失業,工程類工作可能大幅下降。

然而,她也指出,如果 AI 真能完全取代工程師,意味著通用智能 (AGI) 已出現,屆時所有職業都將面臨重構。更可能的情景是漸進式演化,就像汽車取代馬車夫卻創造更龐大交通運輸業一樣,科技革命的真正影響往往超越最初想像。

(本文出自鉅亨網

繼續閱讀 人力資源管理
相關文章
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GRAVITY

從GOLF MONSTERS出發,GRAVITY打造沉浸式娛樂體驗空間

2025-08-07 經理人XGOLF MONSTERS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讓經典遊戲IP《RO仙境傳說》不再只限於螢幕,GRAVITY集團選擇推出沉浸式實體空間「GOLF MONSTERS」,重新定義娛樂與生活的邊界!走進台北嶄新的沉浸式娛樂空間,一邊是鮮明可愛的《RO仙境傳說》角色牆,一邊則傳來揮桿擊球的清脆聲響,這裡是GRAVITY集團新推出的實體旗艦空間——GOLF MONSTERS。

這是一間結合高爾夫運動、親子互動與社交娛樂的沉浸式場域,更是GRAVITY從遊戲開發商蛻變為「全方位娛樂生活品牌」的重要起點。

遊戲不只是遊戲,是生活的延伸

期望為現代人打造能夠陪伴生活、傳遞歡笑的體驗,GRAVITY集團以《RO仙境傳說》為核心,全面推進IP多元化,打造虛實整合的娛樂生活宇宙。這一場從虛擬延伸到日常的轉型旅程,首發作品便是「GOLF MONSTERS」。不同於一般的IP授權展覽或是舉辦快閃活動,GRAVITY選擇以實體空間深耕經營,並從最重視的台灣市場出發,展望亞太地區。

高爾夫運動為何會成為GRAVITY集團的起手式?「觀察到歐美、日本、韓國這幾年來高爾夫球風潮明顯年輕化、家庭化,甚至成為許多人社群打卡的新時尚。我們就是觀察到這個趨勢,所以希望用更生活化的語言與玩家重新建立連結。」GRAVITY理事金珍煥笑說。

GRAVITY
GRAVITY

他還補充道,這項選擇背後深藏著一份對跨世代陪伴的理解——有許多20多年前的RO玩家,如今紛紛成家立業,與其讓遊戲停留在過往青春回憶,不如讓它走進玩家們的生活日常,陪伴孩子一同成長、玩樂,甚至成為三代共遊的娛樂媒介。

三位一體的空間設計:健康、親子、社交

與其說「GOLF MONSTERS」是一間高爾夫球運動場,不如說它是一個兼顧運動與情感交流的生活場域。整體設計訴求的是「健康娛樂、親子共玩、社交互動」,不僅吸引家庭族群,還能提供空間給企業舉辦活動、高爾夫品牌聯名與KOL實體互動的機會。金珍煥觀察,相較於其他室內高爾夫場的時段規劃及產品供應,GRAVITY的場域從白天到夜晚皆維持親子友善氛圍,無論老中青,全齡都能輕鬆參與。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設施還具備跨國虛擬連線功能,能與韓國、日本、美國等地的玩家們展開同場競技,「大家可以同步進入同一張高爾夫地圖,一起開球、比賽,彷彿就身在國際賽事的現場。」金珍煥難掩自豪地說。

而之所以選擇台灣作為集團拓點首發站,金珍煥表示:「最主要是台灣市場對《RO》的熱情與黏著度,遠高於我們韓國本土。」也因為這些年在地耕耘的豐碩成果,讓GRAVITY深信台灣是推動虛實整合娛樂的最佳據點。如今,除了插旗台北外,GRAVITY也已著手評估在高雄等地開設直營或加盟據點的可能性。展望未來,東南亞市場更是GRAVITY下一階段的重要戰略,他說:「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我們都還在評估。希望從台灣出發,打造出一個深具亞洲文化的娛樂生活品牌。」

讓RO成為生活風格的代名詞

除了實體空間的拓展,「RO仙境傳說」也正在推動IP生活化工程。GRAVITY集團也與蝦皮、MOMO等平台開展新合作,並積極洽談餐飲、旅宿、服飾等異業聯名,一步步讓RO真正走入日常用品與潮流風格之中。

GRAVITY
GRAVITY

「我們在思考,RO是不是可以變成一種生活風格?一種讓你吃飯、旅行、運動,甚至購物時都能感受到快樂的方式。」金珍煥的語氣裡滿是期待。他也進一步透露,未來集團甚至有可能規劃推出小型主題樂園或主題館,以更多元形式貼近玩家的日常,讓這個陪伴玩家20年的虛擬角色群,能以更豐富的樣貌及姿態進入你我生活的真實世界。「因為看重與玩家長久的情感連結,我們希望他們的人生下一站,也能帶著RO一起向前走。」

在快速更迭的娛樂浪潮間,GRAVITY集團選擇用「生活實踐」重新定義遊戲與娛樂的價值。從經典《RO仙境傳說》的線上世界出發,穿越二十年的時空,走入真實空間、跨進家庭生活——他們的下一場冒險,才正要展開。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