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ChatGPT

2025 年終、年中獎金何時發?扣稅計算、勞基法規定一次看懂

2025-07-23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支琬清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除了每月固定薪資,上班族最期待的,莫過於公司發放的績效獎金或分紅,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年終獎金」與「年中獎金」。這筆豐厚的額外收入,不僅是對過去半年或一年努力的肯定,更是許多人規畫財務、實現夢想的重要資金。

然而,從「獎金到底什麼時候發?」「會被扣多少稅?」到「公司可以不發年終獎金嗎?」這些圍繞著各類獎金的疑問,總在發放季節前困擾著無數人。《經理人》整理獎金關鍵資訊如法規、發放時間、扣稅細節、計算方式等,帶領讀者一次了解。

年終獎金什麼時候發?法規有強制嗎?

無論是年終或年中獎金,公司是否必須發放,有沒有法律的強制規定呢?答案的關鍵,始終在於獎金的「性質」。

觀念釐清:年終獎金是「恩惠性給與」還是「經常性給與」?

在勞動基準法的世界裡,獎金主要分為兩類。根據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解釋,區別如下:

  1. 經常性給與(屬於工資) : 如果勞動契約中,白紙黑字寫明了「保障年薪 13 個月」、「保障每半年發放績效獎金」等類似條款,那麼這筆錢在法律上就被視為「工資」的一部分。在這種情況下,不論公司營運狀況如何,都必須依法發放。

  2. 恩惠性給與(非屬工資) : 若勞動契約並未明訂保障發放,那麼無論是年終或年中獎金,都屬於「恩惠性給與」。這意味著,公司是基於獎勵、慰勞的性質,根據營運狀況來決定是否發放。若公司因營運不佳而決定不發,法律上並無強制力。

因此,確認自身權益的第一步,就是拿出勞動契約仔細檢查。

延伸閱讀:普發將近 100 萬給所有員工!這間日本企業在想什麼?

2025 年中、年終獎金什麼時候發?常見發放時間一次看

不同名目的獎金,其發放時間點也不同:
- 年終獎金: 根據觀察,在市場慣例上,絕大多數台灣企業會在農曆新年前 1~2 周發放,讓員工能安心過個好年。

  • 年中獎金/績效獎金: 這在科技業、金融業或部分外商中相當常見。通常會在每年 6 月至 8 月間發放,做為上半年度營運或績效成果的總結與獎勵。

新人、年中到職或離職員工可以領年終獎金嗎?

對於在職員工,這是一個常見的疑問:

  • 新人/期間內到職: 多數公司會採取「依在職月份比例」的作法。例如,若公司在 8 月發放年中獎金(對應 1~6 月績效),若在當年 4 月 1 日到職,則通常可領到約一半的獎金。
    計算方式:(實際在職月份 / 計算期間月份) × 全額獎金

  • 準備離職員工: 這是風險最高的情況。 多數屬於「恩惠性給與」的獎金,在發放規則中常會有 1 條「發放日仍在職者」的但書 。若工作者在公司公告的發放日期前就已離職,便可能失去領取資格。因此,若有轉職規畫,務必確認清楚公司的獎金發放日期與規定。

年終獎金要扣稅嗎?要扣多少稅?

領到獎金先別高興得太早,因為這筆錢通常需要通過 2 道扣繳關卡,最終入袋的金額可能會打點折扣。不論是年終還是年中獎金,皆適用完全相同的扣稅規則。

2025 年終獎金|所得稅扣繳

第一關就是所得稅扣繳,根據《所得稅法》規定,獎金與補助等非固定薪資,有專屬的扣繳門檻。其規定如下:

  • 起扣點:新台幣 8 萬 8501 元

  • 扣繳稅率:當單次領取的獎金金額超過 8 萬 8501 元時,公司會依法預先扣繳 5% 的所得稅。

    重要觀念: 這 5% 只是「預繳」。所有收入將在隔年 5 月合併申報綜合所得稅時,依個人年度總所得與適用稅率進行最終結算,多退少補。

2025 年終獎金|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除了所得稅,二代健保則是扣稅的第二道關卡。「衛生福利部」規定如下:

  • 費率: 2.11%

  • 計算方式:當工作者的全年累計獎金總額,包含年終獎金、三節獎金、績效獎金等,超過「當月健保投保薪資的 4 倍」時,超過的部分才需要繳補充保費

年終獎金試算範例:一次看懂年終獎金實領金額計算方式

讓我們用兩個例子,更清楚了解計算方式:

案例一:不需繳補充保費
源源的月薪是新台幣 5 萬元,健保投保薪資為 5 萬 3000 元,今年領到 15 萬元的年終獎金。由於這筆金額超過所得稅的扣繳起點,他需要先預扣所得稅,但因為獎金未超過投保薪資 4 倍,所以不需要扣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 所得稅計算
    獎金超過新台幣 8 萬 8501 元,需預扣 5%
    預扣稅額:15 萬 × 5% = 7500

  •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補充保費門檻為投保薪資 4 倍,所以源源的補充保費門檻應為:5 萬 3000 × 4 = 21 萬 2000
    源源的獎金為 15 萬元,並未超過門檻,因此免扣補充保費

  • 實領金額
    年終獎金 - 所得稅預扣 = 實領金額
    15萬 − 7500 = 14 萬 2500

    案例二:需繳補充保費
    筑筑的月薪是新台幣 8 萬元,健保投保薪資為 8 萬 7600 萬元。今年領到 40 萬元的年終獎金。這筆金額不僅超過所得稅扣繳門檻,還超過了投保薪資 4 倍的門檻,因此需要扣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 所得稅計算
    年終獎金超過新台幣8 萬 8501 元,需預扣 5%
    預扣稅額:40 萬 × 5% = 2 萬

  •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補充保費門檻為投保薪資 4 倍,因此筑筑的補充保費門檻應為:8 萬 7600 × 4 = 35 萬 400
    筑筑的獎金為 40 萬元,已超過門檻,因此須扣除補充保費
    (年終獎金 - 門檻金額)× 費率 = 補充保費
    筑筑的補充保費為 4 萬 9600 × 2.11% ≈ 1047

  • 實領金額
    年終獎金 - 所得稅預扣 - 補充保費 = 實領金額
    40 萬 − 2 萬 − 1047 = 37 萬 8953

除了自行計算外,也可至衛生福利部官網進行試算。

延伸閱讀:下半年企業加薪保守,那員工有機會跳槽嗎?這些產業徵才意願最高

我的獎金怎麼算?年終獎金常見計算方式大公開

了解扣稅後,工作者可能會好奇獎金本身的「計算基礎」是什麼。常見的方式有 3 種:

  • 全薪計算: 以每月的完整薪資(含各式津貼)為基礎,對員工最有利。

  • 底薪計算: 僅以「本薪」或「底薪」為基礎,不包含伙食、交通、職務等津貼。

  • 績效連結: 依據的績效考核(KPI / OKR 達成率)給予不同的獎金係數。

如何確認?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查閱自己的勞動契約或公司員工手冊,若無明載,可直接向公司人資部門詢問。

年終獎金常見問題 FAQ

Q1:公司說今年不景氣,可以不發獎金嗎?

A:可以,前提是您的勞動契約中沒有保障發放的條款(屬於恩惠性給與)。

Q2:績效獎金算不算在「平均工資」裡?

A:若屬於「恩惠性給與」,因其不具勞務對價性及經常性,通常不算在平均工資內。但若為「經常性給與」(保障發放),則應計入。

Q3:試用期員工可以領年終獎金嗎?

A:視公司規定。許多公司會依在職月份比例發放給通過試用期的員工,但建議直接向人資確認。

Q4:育嬰留停期間,可以領年終獎金嗎?

A:獎金是對「特定期間」工作表現的獎勵。若您在該績效期間內有出勤紀錄,理論上應按在職月份比例領取。但因留停期間不算在職,各公司規定不同,建議與人資確認清楚。

Q5:年中獎金和年終獎金的扣稅方式一樣嗎?

A:是的,完全一樣。國稅局和健保署的規定是針對「獎金」此一項目(法律上稱非經常性薪資),不論其名目是年終、年中或績效獎金,只要符合扣繳門檻,計算方式都相同。

資料來源:財政部衛生福利部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台北市政府勞動局;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支琬清

本篇不提供合作夥伴轉載使用

繼續閱讀 財務管理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