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數位工具
feature picture
Microsoft

微軟 CEO 怎麼用 AI?他每天用這 5 個 prompt 做決策、盯專案、回顧會議重點

2025-09-15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支琬清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微軟(Microsoft)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透過 LinkedIn 與 X 分享他如何將 AI 融入個人日常工作流程,並利用已整合 GPT-5 的 Copilot 工具,藉此提升工作效率。

納德拉將 AI 視為一種「全新的智慧層級」,能夠橫跨所有應用程式,並公開了 5 個每天使用的 prompt。

延伸閱讀:成功領導者怎麼用 AI?4 工具、10 場景用法一次看:黃仁勳、納德拉都這樣做

1. 提前預知會議重點:讓 AI 幫你搞懂對方在想什麼

Prompt:「根據我與[/person]先前的互動,列出對方在我們下次會議中最可能關注的 5 件事。」(Based on my prior interactions with [/person], give me 5 things likely top of mind for our next meeting.)

這句 prompt 的設計核心是運用 AI 的上下文記憶與預測。納德拉利用 AI 回顧他與對方的過往溝通,預測對方在下次會議中最可能關心的事,幫助自己提前做好準備。適合用在處理客戶關係、合約談判等場景。

2. 一鍵生成專案報告:告別繁瑣的彙整工作

Prompt:「根據郵件、聊天紀錄和[/series]中的所有會議,撰寫一份專案更新報告:包括 KPI 與目標的差距、成敗分析、風險點、競爭對手動態,以及可能被問到的尖銳問題與建議回答。」(Draft a project update based on emails, chats, and all meetings in [/series]: KPIs vs. targets, wins/losses, risks, competitive moves, plus likely tough questions and answers.)

這個 prompt 能自動化繁瑣的專案彙整工作,大幅節省時間。AI 會將零散的資訊統整成一份條理分明的更新文件,幫助使用者快速掌握進度和風險,並預先準備好如何回應高層或利害關係人的難題。

3. 專案進度量化分析:用數據看清成功機率

Prompt:「我們是否準備好在 11 月推出[Product]?請檢查工程進度、試點計畫成果和潛在風險,並提供一個成功機率。」(Are we on track for the [Product] launch in November? Check eng progress, pilot program results, risks. Give me a probability.)

這個 prompt 最強大的地方,在於它會直接要求 AI 根據專案進度和風險資料,給出一個量化的成功機率。相較於傳統口頭報告中,那些「差不多」或「快完成了」等模糊說法,這種明確的數字輸出,顯然更具執行性和參考價值。

4. 時間分析:搞懂自己的時間都花去哪了

Prompt:「請分析我過去一個月的行事曆與電子郵件,整理出 5 到 7 類我花最多時間處理的專案,列出各自的時間占比與簡短說明。」(Review my calendar and email from the last month and create 5 to 7 buckets for projects I spend most time on, with % of time spent and short descriptions.)

納德拉用這句提示詞來進行「時間盤點」,藉由 AI 分析行事曆與信件,了解自己的時間主要花在哪裡,以及是否符合原先設定的優先順序和策略目標。對於高階主管、創業者或任何重視效率的人來說,這都是一個絕佳的「自我檢核」工具。

5. 會議準備神器:自動回顧討論脈絡

Prompt:「請根據我選取的電子郵件內容,以及過去主管與團隊的討論,幫我準備接下來的[/series]會議。」(Review [/select email] + prep me for the next meeting in [/series], based on past manager and team discussions.)

這句提示詞對多工處理者來說尤其重要。Copilot 能迅速從過去的訊息串和討論紀錄中,抓取關鍵資訊,讓使用者在切換專案或客戶時,不會腦袋一片空白,能快速掌握狀況,做好萬全準備。

從「指令」到「對話」,AI 溝通黃金法則與 2 大要點

雖然隨著大型語言模型(LLM)的智慧化,提示詞的精確措辭已變得不那麼重要,但有效的溝通仍是發揮 AI 潛力的關鍵。

延伸閱讀:AI愈來愈聰明、聽得懂人話, 還需要學「詠唱咒語」嗎?

開發 Claude 的公司 Anthropic 提出「清晰提示黃金法則」,即「將你的提示詞展示給同事看,最好是那些對任務背景了解不多的人,並請他們照著做。如果他們感到困惑,那麼 Claude 很可能也會困惑。」

此外,專家也指出,與 AI 互動就像與人類對話一樣,需要不斷適應和調整。如果第一次生成的結果不符合預期,應更明確地闡述需求,或提供更具體的細節。

資料來源:FortuneLinkedInTech.couctoday;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支琬清

繼續閱讀 微軟 AI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攝影 / 賀大新

消滅「手動」的煩人庶務!掌握 Vibe Coding 三原則:一天做完8件事,保留更多時間給自己

2025-08-18 林柏源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8 年前,中文系出身的 Webbrain AI 共同創辦人 Sofia 決定嘗試學 Python。當時,她滿懷期待地報名了線上課程,卻在最基本的環境設定就被卡住。只為了跑出一行「Hello World」(程式設計的第一個小測試,代表環境設定成功),她耗掉兩周時間,卻什麼都看不懂。

終於,她選擇放棄。這段經驗,成了她心裡的陰影 ——「學程式」,似乎是文科生跨不過的鴻溝。

好消息是,近年生成式 AI 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她的想法。也為許多文科人才,開啟 Coding 的新可能。

文科人才正在起飛!掌握3原則,用 Vibe Coding 解決煩人庶務、開啟全新機會

Sofia 回憶,第一次透過自然語言指令,讓 AI 生成並運行一段程式碼時,她驚訝地發現:原來語言本身,就是最強大的程式能力。 而這,便是 Vibe Coding 的核心:只要能清楚描述需求,就能讓 AI 自動產出可部署的程式模組。

Sofia 的第一個 Vibe Coding 專案,就是解決工具切換後的難題。公司決定「全面匯入 AI」後,原本依賴 Asana 的行銷工作流被撤換,她必須在 Google Workspace 裡重新建立流程。過去,四面八方的訊息透過 Asana 自動化分類;但現在,這個系統不見了。

總不能每天人工去翻吧?於是,她透過 Google Apps Script,把 Email、網站表單、社群訊息通通接到 Google Chat 的同一個 Space;接著,再用 OpenAI 的 API 自動產生摘要,判斷訊息是否有用,甚至幫忙過濾掉 spam。

結果,團隊能更快聚焦在真正需要回覆的訊息上。當訊息一口氣變得清爽、只剩下真正需要處理的內容時,大家都鬆了一口氣。這就是 Vibe Coding 的 first win —— 一個小小的腳本,馬上把混亂變有序,省下無數零碎時間,也讓團隊第一次真切感受到 AI 的威力。

這段經驗讓她體會到,寫程式的重點不在語法,而是 Prompt 是否說得清楚:要處理什麼情境、要完成什麼任務、最後要輸出到哪裡。 這三個原則,看似簡單,卻是文科生最能駕馭的地方。因為核心並不是「會不會寫程式」,而是「能不能清楚表達需求」。

關鍵原則 Prompt 說明 Sofia 的案例
明確情境 先描述清楚工作場景 客服訊息分散,需要集中管理
清楚任務 指定 AI 要完成的具體工作 自動分類、產生摘要、先擋掉垃圾訊息
具體輸出 說明要在哪裡、以什麼形式落地 生成能在 Google Apps Script 部署的程式碼

「你不需要完全看懂所有程式碼,只要理解哪個 function 代表哪段邏輯,剩下的 debug 都交給 AI 來解決。」

不事事求人、用說的就能寫程式!一套「工具箱思維」讓專業被看見

原來,Vibe Coding 的主要進入門檻,是透過自然語言把「需求」講清楚。想清楚這一點,或許會讓許多文科生豁然開朗:寫程式不再是懂 Code 人的專利,而是人人能擁抱的新機會。

Sofia 比喻,AI 像是永不翻白眼的同事,不管問題多「笨」,都能耐心回答。過去學 Python 時,複雜的設定和艱澀的邏輯讓她挫敗,即便找到同事請益,也會擔心打擾對方。

如今,AI 能直接協助 debug、解錯誤訊息,讓學習過程變得安全而有信心;這種分工方式,也讓她更快跟上公司的全 AI 浪潮。「AI 幫我解決了寫 Coding 會遇到的基礎、初階問題,真正無法解決時再請人協助。」

有了幾次成功經驗了後,她進一步建立了一套自己的「Vibe Coding 工具箱」。在她眼裡,每一個 AI 模型、每一個小工具,就像是工具箱裡的不同零件 —— 有的擅長生成文字,有的擅長寫程式,有的更適合做跨平台整合。關鍵不是死守一個工具,而是懂得比較、測試,找到最適合自己工作的組合。

這樣的「工具箱思維」,也成為她在 《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 微型線上課的設計核心。在微型線上課裡,Sofia 會帶著你親手打造屬於自己的工具箱:

  • 學會怎麼描述需求,挑對 AI 模型來產出成果
  • 學會用 Google Apps Script、各種小模組,把工作瑣事自動化
  • 實作成果可應用在職場中,包括團購表單、名片掃描小幫手、互動提案網站、導購產品頁面
  • 獲得示範成品,直接套用整理過後的程式碼,小幅修改就能上線

Vibe Coding 不只是 Prompt 技巧,而是一個讓你能靈活組裝的工具箱。當這個工具箱在你手裡,你就能在職場裡隨時拿出最合適的解法,讓你的專業被看見。

省下更多時間給更重要的事!效率鬼速提升,5 分鐘就看見成果、展現專業

Sofia 說,自從兩年前開始用生成式 AI 幫忙處理日常工作後,時間大幅縮短。過去需要一周完成的 8 件事,如今一天就能完成;這讓她能把更多心力投入到行銷策略規劃上,而不是被重複性的貼文、報表埋沒。

效率好壞,往往是團隊能否成功推進多個專案的關鍵。台灣不少公司人力有限,卻要同時承擔策略與執行。能善用 AI,才有餘裕專注在最有價值的部分。

或許你也曾經覺得,Coding 離自己很遠;或許你也像 Sofia 一樣,曾經被複雜的語法和環境設定嚇退。但現在,新的機運之門已經打開了。

在這個 AI 時代,別再把自己鎖在 PPT 和文件裡。勇敢試試 Vibe Coding,讓你的文字與想法,成為世界看見你的舞台。

《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

資料來源: 《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 微型線上課、數位關鍵字 EP 192. 文組人也能上手的 Vibe Coding!AI 如何協助行銷人員解決重複性工作

繼續閱讀 AI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