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人力資源
feature picture
ChatGPT

2026 畢業生的職場殘酷物語:AI 同事不睡覺、不抱怨、薪水還超便宜

2025-11-28 科技新報 JA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2026 年將是第一批完整在 ChatGPT 世代中成長的大學生踏入職場的一年。他們大學四年習慣用 AI 生成點子、寫作業、做研究,這本是他們的優勢,卻也讓他們在踏入職場時面對一個殘酷問題:企業現在擁有的 AI 新同事,比新人更快、更能加班、也更便宜。

《經濟學人》指出,AI agent 在企業流程中的滲透率正急速上升,許多原本是新鮮人負責的工作,包括資料處理、初步分析、內容產出,如今被 AI 取代得乾乾淨淨。這代表「初階職務」這個傳統人才入口,正被重新定義。

原本新人進入公司,是從簡單任務累積能力、了解產業運作、培養專業直覺;但當企業開始直接讓 AI 完成這些任務,新鮮人進來後能做什麼,反而成為企業的疑問。這場變化的核心不是「AI 是否取代工作」,而是工作從哪裡開始、人才從哪裡起跑,正在被 AI 重寫。

職場位置在改變:你必須比 AI 更懂 AI

PwC 的 AI 主管 Dan Priest 在文章中指出,AI 導入後企業結構正在快速轉型,從底層人力大量的「金字塔」,過渡到頂少底少、中層最多的「菱形」。但他也認為,長期可能演變成「沙漏」:頂層與中層縮減,反而是能迅速掌握AI的新進員工,有機會在結構底部重新擴張。

延伸閱讀:學歷已死?帕蘭泰爾招高中畢業生!CEO:大學教育出問題了

《經濟學人》的這項觀察對職場新鮮人格外重要,因為它代表:新人不是沒有位置,而是位置在改變。與其說 AI 擠壓新人,不如說它把新人推向了一個全新的要求:你必須比 AI 更懂 AI,能駕馭 AI 才能在新結構中站穩。如果新人成功做到這點,他們甚至能比前一代更快追上組織核心層。

初階職位的收縮,是企業策略選擇的結果

《經濟學人》分析指出,22 至 25 歲在 AI 暴露度高的領域中,近年就業明顯下降,而企業對「新人」的需求正因AI而縮減。但這背後反映出企業組織策略,而不是單純科技強弱的問題。新人本來是企業文化、技能傳承與未來管理層的重要來源。

如今,企業人資部門開始「朝 AI 即將到達的方向提前布局」,不再補充初階人才,而將資源集中在更能與AI共同工作的中階員工上,形成《經濟學人》描述的「菱形組織」。這讓新人失去立足點,但也揭露企業的另一層風險:若企業只追求短期效率、不投資新血,未來誰來接班?

AI 能取代的是執行,而不是判斷;能做的是任務,而不是領導。沒有新人承接基礎任務,公司未來中階層與管理層會因缺乏人才梯隊而逐步萎縮。因此,看似是AI造成的初階萎縮,實際上是企業在「取代與培育之間」做了一個短期最省成本的選擇。

AI 改變的不只是工作內容,而是職涯節奏

在 AI 重塑工作型態的時代,新鮮人不只面臨「入口縮窄」的問題,更面臨一個職場變化:職涯節奏正被AI全面加速。 過去,新人可以用 2 到 3 年時間觀察職場、做基本任務、熟悉組織流程,再逐步建立專業。但 AI 使許多「新人用來練習的任務」被自動化,而高階工具在職場普及後,企業對新人能力的期待自然而然提升。換句話說,現在的新人在第一年就被迫面對過去第三年才會遇到的挑戰。

這是一種「壓縮式成長模型」:技能要求提高、學習週期縮短、工作速度加快,連犯錯都必須學會更快修正。這種節奏對一些人而言是壓力,但對另一些人而言則是機會,因為它允許新人更快證明價值、更快跨進更高階的工作層級。AI 讓新鮮人不再只是「等待被栽培」,而是被期待能「邊學邊做、邊做邊提升」,這樣的環境對願意積極使用AI的人來說,是一條全新的高速職涯跑道。

延伸閱讀:「求職末日」來了!職缺縮減、學歷無用,AI 為何搶走年輕人的飯碗?

把 AI 視為能力放大器,更快累積專業深度

企業若完全靠 AI 取代新血,短期也許效率提升,但長期將失去能接班的下一代人才;同樣地,年輕人若忽略 AI 帶來的工作變形,也可能在職涯起跑點就停滯。真正的關鍵,不是AI是否奪走初階職缺,而是企業與新人是否重新理解「初階」的本質。

初階不再是「做簡單事」,而是「用新工具,把簡單事做到比過去更快、更準、更完整」。新人若能以 AI 做為能力放大器,他們反而能更快累積專業深度;企業若願意重新設計人才階梯,也能確保未來領導層的穩定接班。AI 重新定義職涯入口,但不會抹去人的價值。被抹去的,只是舊時代的職涯進場方式。

(本文出自科技新報

繼續閱讀 人力資源管理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