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Josefa nDiaz on Unsplash

想換工作了?搞懂3件事,把自己放在對的地方

2020-11-25 全球職業規畫師 孫瑞希

以前的人,感情有裂縫會先想修補,現在的人,感情有裂縫就想換。我說的不只是感情,工作也是這樣,一不喜歡就想換掉。這樣很容易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只要我願意嘗試,我一定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但事實並非如此。你可能只是被工作表面的光環吸引,但並不是真正了解和喜歡它。你的興趣只是一時心血來潮, 我們稱這種興趣為「偽興趣」。偽興趣有兩個特點:一是持續時間短,二是遇到壓力就變形。

將偽興趣當成真興趣,表面的努力只是感動了自己

我的來訪者白寧,最近糾結要不要考公務員。

三年前,白寧從一所大學的企業管理系畢業,這個是父母選的,白寧並不喜歡。熬完了,白寧打算報考自己喜歡的藝術學系當研究生,但沒考上。無奈之下,她只好接受父母的安排,進入一家企業做經理的助理。

經理助理的工作循規蹈矩,包含企業內外文件的發放、登記、傳遞、催辦、印章管理等,白寧覺得很無趣。她還需要為經理黏貼各種出差票據和整理資料報表,由於她對數字不敏感,工作經常出錯,沒多久,白寧就辭職了。

白寧覺得一份好的工作,薪水未必要有多高,但是起碼應該是自己感興趣的。她念念不忘藝術設計,找工作也是朝這個方向。由於她既無專業基礎,又無實際經驗,只能從一些邊緣職位做起。先後在廣告公司做過客服、設計師助理,但是都因為無法適應公司經常加班而辭職。

三番兩次的求職不順,讓白寧焦慮不已。畢業三年,看到有些同學已經在職場嶄露頭角,她心裡酸溜溜的:「要是能找到喜歡的工作,我也能發展得不錯。」

真正的興趣,不會讓你舒舒服服就有成果

白寧的情況和很多職場人如出一轍:工作沒做好,那是因為我不喜歡,換個喜歡的工作,一切問題就解決了。人們總是覺得,在這個世界上,一定有一種事情是我想做的,我現在的任務就是找到它,然後掉入這個思維陷阱中,變得盲目和焦慮。可是你知道嗎?你吃飯的口味會變,你的興趣也會變。

你的興趣,可能是個「偽興趣」。真正的職業興趣,從來不是能讓你舒舒服服就成功拿到結果的。

把自己放到對的地方,做能勝任的事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羅圭斯特(Lofquist)和大衛斯(Dawis)曾經提出「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Minnesota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簡稱 MTWA),簡單來說就是 只有當工作環境能滿足個人的需求(內在滿意),個人也能滿足工作的技能要求(外在滿意)時,個人在該工作領域才能夠得到持久發展。

問題來了,我們如何才能與工作環境達到「匹配」的狀態呢?答案是:沒有絕對的匹配,只有相對的適合。你可以透過以下三招,剔除那些明顯不合適的企業或職位,避免盲目擇業:

人與職位的匹配

這裡的匹配不是指知識和技能的匹配,而是指人的內在特質與職位的匹配,也就是你的性格、興趣與職位的匹配。這需要借助專業的測評工具。性格方面,推薦「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指標」(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簡稱MBTI);興趣方面,推薦「霍蘭德職業探索量表」(Self-Directed Search,簡稱SDS)。

以本文中的白寧為例,她做助理工作時感到萬分痛苦,是因為她的性格、興趣與助理工作都不匹配。白寧熱情大方、善言談,她的 MBTI 性格測試中屬於較為典型的外傾和直覺型。這種性格類型的人雖然善於人際交往,但對事情的細節把握不夠,所以做助理難免頻頻出錯。

另外,白寧的職業興趣測試中並沒有與助理工作適配的 C 型,所以,與職位的匹配度不夠。這樣的話,入職後就出現了難以適應的問題。

能力與職位的匹配

對於職位,企業會有明確的勝任要求。當然,不少企業也願意培養新人。白寧的很多工作就是這樣的起點。由於是新人,所以會面臨「不擅長」帶來的壓力。

有些人離職是因為不擅長,但他們卻把原因推給了「不喜歡」。

對於那些不擅長的工作,你要做的不是逃離,而是透過分析職位要求,列出自己和職位要求的能力差,然後制定清晰的階段性能力提升計畫 ,看看能否透過調整能力結構來適應工作。

人與公司的匹配

人與公司的匹配是指個人的工作價值觀與公司文化的匹配。推薦使用「舒伯(Super)工作價值觀測試」。本文中白寧離開廣告公司是因為常需要要加班,難以適應。實際上,白寧的核心工作價值觀中有一條是「生活方式」,即「工作能讓我按照我喜歡的方式生活」。白寧希望八小時之外能夠保持獨立的生活空間,而公司的加班文化自然與這種價值觀極不匹配。

在我經手的生涯諮詢個案中,我發現一個普遍現象:在面對關乎人生幸福的職業生涯規畫這件事上,大多數人麻木又糊塗。很多人在求職時表現得很努力、很勤奮,但卻迴避真正困難卻更有價值的部分——職業生涯的戰略思考和決策。沒有深度的思考,做什麼都是錯的。同時,我也認為,比找到興趣更重要的,是經營興趣。

我們對工作不感興趣,很多時候,不只是匹配的問題,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你無法從現在的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和價值感。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越沒有成就感和價值感就越不喜歡,越不喜歡就越沒有成就感和價值感。

喜歡一件事,不一定是天生的,也可以是後天培養的。如果你能夠將一種強大的內驅力帶入自己所做的工作中,你也一樣能獲得喜悅。這種內驅力因人因時而異,它可能是對某種因素的執著,也可能是一種情懷。有些人畢業時很窮,內驅力是經濟回報,所以對金錢有著強烈的執著;有些人的內驅力是影響他人,宣揚自己的價值觀,這就是一種情懷。

人的本性是好逸惡勞的,所以工作本身是無法讓你快樂的,真正能讓你產生快樂的是「我把工作做得很好」這件事。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你做這件事比做別的事情都好,你可能慢慢就會愛上它。有了一技之長傍身,你才有底氣去嘗試新的東西。

(本文出自《刻意學,一年頂十年》,大是文化出版。)

繼續閱讀 職涯規畫
相關文章

刻意學,一年頂十年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