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pexels

年過40,一輩子只能這樣嗎?給自己一段「中場休息」,迎接人生下半場

2021-02-03 作者 黃俊隆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這是一段放下、啟程、未知的旅程──從不確定能成否出發、不確定能否畢業,到不確定未來將會如何。

這趟旅程,在我的人生下半場仍持續延續著。

2004 年,我 29 歲,創立了一家出版社及創作者經紀公司。2017 年,我 42 歲,買了生平第一張單程機票,做下人生至今最重大的決定──暫時放下成立了 13 年,營運相當穩定的公司,啟程前往紐約攻讀碩士學位。當時的我,完全無從想像接下來兩年的學生生活將會是怎樣的樣貌。事實上,我甚至從出國前到出國後總共考了 4 次托福全未通過,而懷疑自己可能畢不了業,也做好隨時得打包回國的心理準備。

萬萬沒想到,原本加上語言學校總共需時 3 年的課程,我僅 2 年便取得學位。直到畢業回來,我仍不確定當初這決定,對我的人生下半場會有什麼樣的影響。但我慶幸當時選擇奮不顧身啟程,留下這許多事先完全無從想像的珍貴記憶。

以下就是我決定放下一切──物質或各種抽象的人設身份,進行人生中場休息時間的故事。希望你可以在字裡行間,找到屬於你自己的人生答案的線索或啟發。

別眷戀眼前的安穩,何妨嘗試越級打怪

當你的人生走到某個十字路口──不一定是和我一樣來到年過 40 的中年,也可能只是單純考慮著職涯轉換。假設眼前的工作十分穩定,生活也沒什麼不好的地方,但未來一切幾乎都可預期,缺乏起伏驚喜。你是否會和我一樣,心底三不五時浮現懷疑的聲音:「這是我要的人生嗎?我的人生一輩子就只能這樣嗎?」

然後,你也許同樣會不時在心裡糾結掙扎,試著從兩條迥異的道路中做出選擇:是要留在未來幾年風景皆可預期的平淡道路上,還是該轉個大彎,放棄眼前安穩的一切,選擇走向一條與過往人生截然不同,且完全無法預期的不安未來?

你的人生一定有過類似掙扎,當然我也是。

回顧 40 歲前的人生上半場,我是個做任何事都頭也不回往前衝的人。人生總有許多 bucket list 等待完成,因為意識到人生短暫、充滿不確定性,若當下心中有想做的事,我總是迫不及待,盡可能地壓縮時間努力去完成。

這樣的人生像個壓縮檔,永遠想在最短時間內盡全力去完成最多想完成的事。如果人生是場賽跑,我就像是把全馬當成百米競賽在拚的選手。我渴望追逐完成我的 bucket list,就像你身邊多少會有對某項事物痴迷的朋友:執著於坐擁各大馬拉松完賽證明、吃遍米其林餐廳,或者夢想著登山集滿百岳……只是我迷戀的,是各種不同夢想的實現。

記得某次與作者開會暢談那段期間正著手進行的出版計劃,他聽了之後瞠目結舌地說:「你根本是座發電廠!」那幾年,我的腦中總是塞滿許多有趣的出版計劃與想法,不只經常在公司熬到三更半夜,假日也幾乎和平常上班一樣往公司跑,毫不在意休假日。

創業時,才 29 歲的我,並不覺得自己過於年輕,當然也不為此有太大擔憂。用前幾年存下的微薄積蓄,及向家人銀行借來的錢,籌措了 100 萬當成自己的夢想成本,實現我開出版社的夢想。公司穩定後,年紀漸長,每當我與他人聊到創業及年紀的話題,看著眼前通常才 30 初頭的他們,我才後知後覺地訝異──當年自己明明還不滿 30,的確太過年輕,哪來那麼大的勇氣與膽識創業?那段創業過程,29 歲的我,像是越級打怪,急欲實現各種夢想。直到年過 40,才發現我的 bucket list 上未完成的所剩無幾,不知不覺中,我已完成人生的第一張精選輯。但心中卻時常浮現這樣的疑惑:「這輩子只能這樣嗎?」、「下半場,我想要追求怎樣的人生?」

2016 年時,這樣的疑惑不時糾纏著我,望著我的 bucket list:
進唱片公司──完成。
進出版社──完成。
開出版社──完成。
拍電影──完成。
有支自己的棒球隊──完成。
出版自己的書──完成。

清單上雖還有所剩無幾的「開書店」「開咖啡館」「有支自己的搖滾樂隊」等空格,但對我來說,這些事的理想浪漫情懷遠遠超過現實考量。更重要的是它們與年紀並無太大相關,不管到幾歲都可以行動。只有「出國留學」這項年歲越長就越難實現,不只有體力考量,家庭責任更是讓你日益難起身離開。

就在這年,我開始一步步思考、規劃出國留學的可能性。過程絕非如同多數成功人士傳記常呈現的「義無反顧」,反倒是小心翼翼地,一小步一小步往前試試看,過關了,才繼續往下一步邁進。

2016 年春天,好不容易終於鼓起勇氣,走進忠孝東路的托福補習班報名,開始乖乖每周上課。當時我對最終是否真能順利出國全然沒有把握。這樣突然的決定,一時間也不知該從何開口向他人提起。於是,那段日子,我總是一個人默默利用下班時間及周末,固定去補習班報到。

就這樣持續超過半年,在課程全部結束後,即便心知自己英文程度仍不夠好,還是硬著頭皮報名了托福考試。另一方面,雖然出國一事仍存在許多無法預期的變數,但既然已經報名了考試,差不多是時候該著手處理公司作者合約及同事的人事問題,我才終於開始一一告知相關人士這個決定。

到了 2017 年 5 月,那是我正式啟程的前一個月,簽證尚未下來,機票也未訂,我仍不確定是否真能成行,但公司營運已經調整到可以出發的狀態。經過數個月不斷地溝通討論,公司從原本有四位經紀作者合約,調整到僅剩一位,以聘僱專業經紀人接案的方式,繼續與作者合作。直到隔年雙方協議終止合約,我的公司才正式暫時處於歸零狀態。

在那一步步放下原本公司的業務運作過程中,難免偶爾會在心中懷疑自己──就這樣放下十幾年來好不容易所累積的一切,不會覺得可惜嗎?如果因為少了持續經營,畢業回國後,公司得一切從頭開始,會不會後悔?

然而當時,相較於物質與金錢收入的追逐,我更渴望追求夢想與自我實現。每當內心糾結困惑時,我經常這麼告訴自己:「那些年辛苦努力累積的,不就是為了往後有條件可以完成我更想做的事嗎?如果只是待在原本的工作崗位上,繼續累積固定的收入,年復一年過著安穩卻沒有太大驚喜期待的日子,這樣的人生下半場,是我想要的嗎?」

許多人在決定出國留學前,會仔細評估投資報酬率──回來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可以加薪多少?總共得花多少錢?回來得再多賺多少錢才能回本?然而,「夢想成本」適合如此被量化計算嗎?

經濟學裡有個我們生活中常會遇到的「替代效果」(Substitution Effect)理論,主要說明在我們收入不變的情況下,當某產品的名義價格(Nominal Price)改變後,我們對該產品的需求隨之產生的變化。就我而言,若是真心想追求的夢想,即使代價再怎麼昂貴,都是無可取代的。反觀,放棄某些追求夢想的機會,若日後回想起來為此後悔一輩子,付出的代價豈非更昂貴?

(本文出自《放下人設,人生別急著找答案:迎接人生下半場的50道練習題》,早安財經出版。)

繼續閱讀 職涯規畫
相關文章

放下人設,人生別急著找答案

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南港國際skypark

交通、機能、綠意一次到位!「南港國際SKY PARK」打造未來生活典範

2025-08-01 經理人X南港國際skypark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隨著工作生活一體化成為現代菁英的生活常態,對住宅的定義早已不再僅限於居住空間,而是講求效率、生活品味與地段價值的綜合體驗。

坐落於南港核心的「南港國際SKYPARK」,以東京指標性開發案「麻布台之丘」為靈感,融合住宅、商場、飯店、辦公、公園5大創新機能,打造出一座全方位的生活聚落,精準回應新世代菁英的居住需求,開創城市菁英住宅的嶄新格局。

從工業重鎮到科技金融軸帶,南港成台北新核心

「南港國際SKY PARK」是由國泰集團領軍,匯聚旗下國泰人壽、國泰建設、國泰商旅等事業體資源,並攜手三商美邦人壽及華泰大飯店集團聯手打造而成。

該基地前身曾是台鐵的南港客車調車場,隨著政府啟動「東區門戶計畫」推動都市更新,轉型成為占地高達1.65萬坪的複合式開發案,不僅是目前全台最大規模的公辦民營都更案,更被譽為「台北東區新地標」,將引領南港邁向國際生活新風貌。

回顧南港的發展脈絡,它始終是台灣重要的產業與交通節點。從最早期的港口貿易村落、1970年代的工業重鎮、到近年因應都市計畫與跨區重劃,逐步轉型為科技與文創產業匯聚的智慧特區。

南港國際skypark
南港國際SKYPARK
南港國際skypark

現今南港不只有展覽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等大型場館,更聚集多座產業園區,包括南港軟體園區、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及台北生技園區。此外,隨著信義計劃區與內湖科學園區腹地日益飽和,越來越多大型企業將目光轉向南港,進駐此地的商辦大樓或在此設立企業總部,例如,中國信託、Nvidia、台灣微軟、IBM、Intel、聯強國際、展碁國際等國際與本土指標企業,形成一條完整的金融科技走廊。未來隨著企業群聚效應擴大、就業人口增加,對中高端住宅的需求勢必同步提升。

面對南港正快速成長的居住需求,「南港國際 SKY PARK」以國際城中城為定位,打造出All in One複合式生活場域,融合住宅、商辦、商場與綠地,提供完整且便利的日常機能,並透過以下三大特色,實現兼顧交通、機能與綠意的城市新生活。

特色1、多元交通系統,串連城市生活軸線

「南港國際 SKY PARK」所坐落的地段,正處於這場城市變革的核心要位,讓住戶可以享有多元且便利的交通選擇。

倘若是習慣自行開車的人,「南港國際 SKY PARK」週邊坐擁3條東西向主幹道--忠孝東路七段、市民大道七段與南港路,皆為貫穿台北市的重要交通動脈,可快速抵達信義計畫區、饒河夜市或松山商圈,或可經由附近的成功橋與成美橋直通內湖科技園區,且車程多在15分鐘內,無論是通勤、逛街或與親友聚餐皆相當快速方便。

南港國際skypark
信義計畫區、松山商圈、內科園區皆在15分鐘生活圈內,打造高效率、低距離的都會節奏。
南港國際skypark

若是想要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走路10分鐘即可達捷運藍線昆陽站,15分鐘可至捷運與台鐵共構的松山車站,未來隨著鄰近開發案「富邦之丘」完工,步行至松山站的時間可望縮短至12分鐘內。此外,位在「南港國際 SKY PARK」左右兩側的玉東公園和新新公園皆設有YouBike 站點,無縫銜接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南港車站等重要地標。

特色2、全方位生活機能,一站滿足都會需求

「南港國際SKYPARK」宛如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城中城,住戶下樓便能進入商場空間,輕鬆滿足閱讀、餐飲、休閒、健身到育兒等各種日常生活需求。

目前,全區共設有3棟住宅大樓、5棟辦公大樓和1棟飯店及商場,其中,住宅大樓的第5至21樓為住宅,共計528戶,主力坪數介於24至40坪、為2至3房配置格局,鎖定都會核心中堅族群的實質居住需求。

在商場規劃上,則涵蓋影城、書店、健身房、24小時便利商店、私廚料理、超市、輕食咖啡店、幼兒園及安親班等8大主題,提供一站式生活機能,不論是日常採買、休閒娛樂、親子教養或健康管理,都能在社區內一應俱全,落實「住在城市核心、生活近在咫尺」的現代生活理想。

南港國際skypark
住戶下樓即達商場,閱讀、健身、親子教養一次到位,落實「生活近在咫尺」的核心便利。
南港國際skypark

特色3、豐富綠地景觀,打造都市中的綠意棲地

在都市叢林中坐擁大片綠地,是件難能可貴的事,而「南港國際SKYPARK」巧妙結合地理優勢與建築設計,讓住戶得以擁有超過2萬坪的綠地景觀,即便身處繁忙都會區,也能親近自然、享受綠意生活。

南港的綠地和公園其實不多,但「南港國際SKYPARK」位置得天獨厚,左右兩側便是新新公園與玉東公園,被近1萬坪的天然綠意環繞。建築本身亦在1樓打造7400坪的開放式生活綠地,成為住戶日常散步、親子活動的舒適空間;5樓更設有2,700坪的空中花園,巧妙銜接商場與住宅動線,形塑一條專屬住戶的「空中綠廊」。三大綠帶串連,總計超過2萬坪的綠地空間,為在此生活的住戶,帶來鬧中取靜、綠意盎然的都會綠生活。

南港國際skypark
近1萬坪的天然綠意環繞在「南港國際SKYPARK」周邊,成就難得一見的都會綠生活日常。
南港國際skypark

在產業群聚、軌道建設與城市更新等多重利多加持下,南港正迅速轉型為台北的新核心區。「南港國際 SKY PARK」不僅坐擁地段、機能、交通與綠意,更透過全區規劃實現「住、辦、遊、憩」一體的生活藍圖,是少數能真正實現國際級居住品質的指標建案,也象徵南港邁向世界級城市生活的重要起點。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