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變革管理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昔日的航空先驅,為何淪為飛安殺手?從 2 場空難,揭開波音公司衰敗之謎

2022-07-15 整理.撰文 劉燿瑜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在 2018 年 10 月一架由印尼雅加達飛往檳港的飛機,在起飛 12 分鐘後,直墜海面,乘客、機組員全數罹難。時隔不到 5 個月,一架由衣索比亞起飛的航班,同樣在起飛後不久墜落。2 架飛機,共 346 條人命,震撼人們對於「航空旅行很安全」的認知。而這 2 架航班都採全新機型:波音 737 MAX。

2 場空難,導致該機型禁飛一年多,波音(Boeing)損失 200 億美元,執行長丹尼斯.穆倫伯格(Dennis Muilenburg)被迫下台。

延伸閱讀:柯達轉型是最常被說錯的故事!破產真相:努力錯方向,贏了對手卻輸了全部

自 1916 年創立、被封為航空業先驅、登月先鋒的波音,一直是美國聲譽最好的企業之一。疫情前,全球機場每 1.5 秒就有一架波音 737 起降。彭博社(Bloomberg)調查記者彼得.羅比森(Peter Robison)在《死亡盲飛》中,直指 這幾場空難背後主因,是波音從幾十年前逐漸墮落的企業文化。

在過去,波音很長一段時間都由工程師治理,這些工程專家對華爾街投資人不屑一顧,一心只想著產品的安全與性能。可惜一切在 1997 年的一場世紀聯姻變了調。

當時波音為迎戰日漸壯大的對手空中巴士(Airbus SE),決定與擅長製造軍用飛機的麥道合併(McDonnell Douglas)。合併後,麥道前執行長哈利.史東賽佛(Harry Stonecipher)出任波音總裁。曾在奇異工作十多年的史東賽佛,也將前主管奇異前執行長傑克.沃爾許(Jack Welch)的股東至上原則帶進波音。

視獲利凌駕飛安之上,背棄昔日競爭優勢窮追對手

1998 年波音股價持續下跌,被逼急的史東賽佛設計了一份「價值計分表」,鼓勵主管無所不用其極讓公司資產、支付成本輕量化。甚至曾有規定是,不讓工程師拿到完整的成本資料,以免得知自己的設計被偷工減料。

2003 年空中巴士首次超越波音,成為全球最大商用飛機製造商,於是波音以開發新機型波音 787(又稱夢幻客機)因應。開發前史東賽佛立下一則天條:成本不能高於前款飛機(波音 777)的 4 成。為達到此目標,團隊只好將多項工作外包給便宜的小廠商。

Boeing
shutterstock

外包後,史東賽佛賣掉數間大型零件製造廠,只為讓公司的淨資產報酬率好看一點。然而這卻使團隊工作更困難,以往增加一個小零件,只要一通電話,外包後則需經過律師、採購主管層層關卡。且額外衍生的法律糾紛及監督成本,使公司營運成本提升,不得不把更多業務繼續外包,形成惡性循環。

2010 年代,波音為迎合廉價航空的低價市場,把本應作為標準配備的設施,像貨艙裡的滅火器、警示機翼氣流的攻角指示器,都改作額外加購的選配。

企管大師詹姆.柯林斯(Jim Collins)在 1994 年著作《基業長青》中指出波音的成功關鍵是:花費龐大資金、人力,完成大膽、刺激的目標。意味著,曾賭上身家、瀕臨破產也要研發新機型的波音,一旦轉從股東身上獲取收益,而非產品、技術,公司注定變得平庸。

敷衍設計缺陷,新機型釀禍仍持續量產

企業文化與方針有這麼大轉變,內部難道都沒有反抗?當時一名曾效命波音的物理學家提出討論,認為開發飛機並非普通的製造業,不應以成本為決策導向。「但員工卻深陷領導者設計的績效體制,無暇思考;2007 年波音將高層的獎金計算基礎,改成資產淨額優化,亦即成本愈低能帶來愈多獎金。」

2011 年,波音老客戶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決定採購空中巴士最新機型。波音選擇推出有 50 年歷史的波音 737 改良版:737 MAX 應戰,因為相較開發全新機型約需 200 億美元,改良版僅需 25 億。

737 MAX 開發過程中,最致命的是,工程單位明知 737 MAX 高速轉彎,飛機鼻翼會過度上仰,有失速之虞,應從根本改變硬體設計,卻選擇以安裝軟體「操控特性增益系統」(MCAS)解決,而此程式在機身過度上仰時會自動介入,壓低機鼻。成為日後造成空難的元凶。

起初市場對於 737 MAX 荒腔走板的開發過程毫無知覺,2017 年,737 MAX 首飛,波音獲利激增 67%,走勢甚至延續到首場印尼空難後,2019 年初年營收破千億美元,股價上漲至近 400 美元,創下新高。

延伸閱讀:台積電為什麼神?大方配股近 20 年、狂發股利與調薪,4 段故事拆解張忠謀的薪酬管理心法

漂亮的數字使時任執行長的穆倫伯格無視 737 MAX 的潛在風險,持續壓榨生產部門提升每月產能,好交付更多台 737 MAX,穆倫伯格甚至因此拿到 1000 多萬美元的績效獎金。

一直到第二場空難、737 MAX 被踢爆各種瑕疵而被勒令禁飛後,穆倫伯格才領走約 6000 萬美元的退休金下台。

波音的衰敗,也許能以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一席話總結。這位曾啟發波音革新商用飛機市場的哈佛商學院教授,在 2014 年名為〈資本家兩難〉的文章中反思:「資本家的兩難多半源自像我們這樣的學者,推廣了一套判定企業成敗的財務公式,最終毒害了企業。」

054.jpg
經理人

(本文取材自《死亡盲飛》,臉譜出版)

繼續閱讀 危機管理
相關文章

死亡盲飛

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正新 x Logitech

轉型進化論!正新橡膠攜手羅技電子,啟動高效溝通與永續轉型新篇章!

2025-09-08 經理人 x Logitech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談起「正新橡膠工業」,旗下品牌「瑪吉斯輪胎」(Maxxis)可說家喻戶曉。正新集團作為台灣輪胎製造業的巨擘,自 1976 年創立以來,正新始終堅持品質與顧客導向,將產品銷往全球逾 180 國,並獲《富比士》與台灣十大國際品牌等多項肯定。

目前,正新集團有22,000名員工,在全球擁有11個生產基地、多個研發中心,據點遍布台灣、中國大陸、印度、印尼、越南與泰國等地。面對市場變化與客戶需求,早在 2015 年,正新便啟動工業 4.0,導入自動化、AI 與關燈工廠,包括引入自動化檢測系統,以提升產品良率、避免人類誤差,以及運用AI視覺技術,進行輪胎氣泡的瑕疵檢測;同時也推動數位轉型,致力提升同仁數位素養,強化跨國據點的營運整合與管理效率。

不僅選品質更注重永續價值 正新善用科技與工具增進溝通效率

也因為正新期待透過加速轉型,增加營運效率及迎戰更多全球市場上挑戰,所以能否找到理念契合又技術領先的科技夥伴,是轉型過程中關鍵的一環,而 Logitech 就是一個例子。

「其實我們和 Logitech 是一拍即合!」正新橡膠工業資訊長陳柏嘉笑說。他向來樂於嘗試新科技,雖然公司曾使用過他牌視訊系統,但實際體驗 Logitech 的產品後,發現無論是收音、攝影到整體視訊呈現,Logitech 整合效果更佳,因此很快便決定導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的文化就是選最能幫助同仁的好工具,決定了就立刻執行。」

正新與 Logitech 的合作不僅限於技術層面,更因雙方對「永續」的共同理念而深化。正新推動工業 4.0,透過高效視訊系統減少碳足跡;Logitech 則從包裝減量、回收材質到提升能源效率,致力打造環境友善產品。理念契合,促使雙方快速建立信任。「當發現 Logitech 不只方案好,更重視環境責任,就知道這是值得長期合作的夥伴。」陳柏嘉說。

走進正新的幾間會議室,即可見多款 Logitech 商用視訊設備,包括 Rally Bar Mini 全功能視訊系統、Tap 觸控螢幕控制器、Sight AI 桌面攝影機與 Scribe AI 白板攝影機。其中,Rally Bar Mini 專為 6 至 12 人的中型會議室設計,搭載 AI 智能鏡頭,能強化自動取景與追蹤發言者,結合低失真揚聲器與波束成形麥克風,打造音視俱佳的沉浸式會議體驗,並全面支援 Google Meet、Microsoft Teams、Zoom 等主流平台。

正新xLogitech
透過 Logitech Sight AI 智能鏡頭,自動取景與追蹤發言者,讓遠距會議無距離感。
正新 x Logitech

其中,AI 驅動的 Sight AI 全景桌面攝影機,正是專為混合辦公設計,搭載雙 4K 鏡頭與 315 度超廣角視野,AI 智能構圖、準確捕捉與會者的聲音、表情與肢體動作,確保每位參與者都能被看見、被聽見。另一款 Scribe AI 白板攝影機則解決傳統鏡像困擾,一鍵即可將白板內容清晰呈現在視訊會議中,並透過內建 AI 人像虛化技術,更能讓簡報者「隱形」,避免遮擋重點,確保遠端與會者完整掌握會議內容。而外型簡約的 Tap 觸控螢幕控制器,提供直覺操作介面,使用者只需輕觸一鍵,即可快速啟動會議。

正新 x Logitech
Logitech Scribe AI 白板攝影機清晰且同步的資訊呈現,讓每一次的混合會議透過工具輔助,溝通更即時也更有效率。
正新 x Logitech

Logitech視訊會議系統助力跨國協作 提升效率與生產力

由於正新生產基地、研發中心遍布世界各地,同仁每周都需要召開多場跨國會議。過去,為避免跨時區、多人參與會議時發生斷訊或設備問題,正新經常安排 IT 技術人員駐點支援,耗時又耗力;但自從導入 Logitech 視訊會議系統後,這些問題已大幅改善,不僅大幅減輕 IT 負擔,也讓員工擁有更順暢、優質的會議體驗。系統在提升工作效率之餘,也讓員工參與遠距會議更便捷,減少通勤往返、降低碳排放,兼顧「永續」的全球趨勢。

Logitech 作為正新邁向數位轉型的策略夥伴,特別觀察到,正新能屹立近 60 年的一大關鍵,是持續超前部署與勇於創新,積極轉型不受限。像是導入 Logitech 的視訊會議方案後,有別於傳產的固定座位,正新也開始幫同仁配備筆電、整合 Logitech 視訊會議帳號與周邊設備,提升攜帶與使用的彈性與便利性。此外,高階主管親自體驗後,也驚訝於整套系統在影像清晰度、音訊穩定性與多平台整合上的表現,進一步強化經營團隊持續導入新工具、深耕數位轉型的信心。「正新是傳產的數位轉型先驅,和一般對製造業的印象很不一樣。」

這份對創新的執著,也延伸到核心產品研發。瑪吉斯 T-Razr 智慧輪胎可自動偵測路況,並即時調整胎體強化抓地力,榮獲 2020 義大利 A’DESIGN AWARD 國際設計大獎,是正新在智慧輪胎與創新研發上的重要里程碑。

正新 x Logitech
正新團隊積極創新,瑪吉斯 T-Razr 智慧輪胎結合科技與設計,榮獲 2020 義大利 A’DESIGN AWARD,展現正新的品牌實力。
正新 x Logitech

陳柏嘉對研發創新的熱情,也延伸到辦公選品上。他相信,好的工具能激發更高的效率與創造力。因此在與 Logitech 合作後,也選用了 MX 高階商務鍵鼠系列,不僅著重設計與手感,更重視無線連接、感應精準與長效續航等細節。「從這些體驗中,我看見辦公設備的進化潛力,也期待未來的協作工具能持續突破、帶來更多可能性。」

1756369162667.jpg
陳柏嘉認為產品創新需擴大想像力並積極研發,因此除導入 Logitech 會議設備,也研究其他羅技產品的設計整合性,刺激更多研發靈感。
正新 x Logitech

正新的集團核心文化「Triple 3 System」— 100% 品質、100% 服務和 100% 信任,是推動數位轉型與全球拓展的內驅力。這套價值觀不僅貫徹於產品製造,更延伸至與合作夥伴的深度協作,成為正新穩健前行、持續創新的關鍵基石。

正新 x Logitech
陳柏嘉笑著分享自家輪胎的特別之處,而這也是正新得以站上世界市場的企業能量。
正新 x Logitech

陳柏嘉強調,未來正新將持續攜手 Logitech 等策略夥伴,透過數位轉型全面強化全球競爭力,並在邁向永續經營的路上開創新里程碑。

開啟高效溝通新篇章,歡迎預約參觀 Logitech 商務協作展示中心: https://lp.logitechclub.com/vc/zh-tw/

【本文由經理人整合行銷部與羅技共同製作】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