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員工洩漏公司製程機密或投資資訊,引爆企業信任危機。從台灣企業的案例,可了解企業如何運用營業祕密法捍衛權益、計算損害賠償與防範未然。
日本生甜甜圈品牌「I'm donut?」亞洲首間海外分店日前在台開幕排隊人數超乎預期,導致買不到的民眾狂刷Google評論一星。品牌開幕即危機,怎解?
身為一名管理顧問,我看過許多企業熱愛「救火」,卻嫌「防火」浪費時間。既然防火比滅火重要,為什麼「防火文化」這麼難推?
一家陷入危機的公司,如何運用 80/20 法則來簡化,並增加獲利?康寧公司的經驗是絕佳的案例,值得研究參考!
近來有國產建材捲入內線交易,董事長父子涉嫌利用土地交易消息獲利。內線交易破壞市場公平,即使非公司內部人,知悉重大消息並交易也會構成犯罪。
日本大型連鎖牛丼品牌 SUKIYA 發生食安事件,顧客在用餐前發現其所點的味噌湯內含有異物,現場確認後一具老鼠,官方最新聲明曝光。
美國百年歷史保溫杯品牌 Stanley 近期屢屢傳出「杯蓋鬆脫」事故,2024 年導致 91 起意外、38 人燙傷,其中 11 人甚至需要醫療協助。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專任教授温偉群表示,當企業處理危機時,盡到法律責任是最低標準,尤其對麥當勞這樣的知名企業,更應重視社會期待。
嚴謹的組織文化,在日常運營能確保產品的高品質,但在危機中卻顯得靈活性不足。如何打造靈活的組織?
過去擔任產品行銷長的何享洲,在半導體通路商世平興業營收衰退數百億元的情況下就任執行長,著手庫存止血和分治管理。
近期發生多起離職員工刪除公司資料事件,若員工任意刪除公司資料,可能違反勞基法、觸犯刑事罪,公司可提告求償,建議企業平時就做好資料標示與存取。
南韓濟州航空 JEJU air 從泰國曼谷起飛的波音 B737-800 型 7C2216 航班失事墜機,179 人罹難。濟州航空火速道歉,到底怎麼了?
日立製作所的家電向來是品質保證,這 10 年來日立在數位、綠能和互聯產業方面著墨甚多,加上併購策略得當,受到投資人青睞,總市值甚至衝上日股第 3 名。
隨著數位化進程加速,如何妥善保護個人資料成為重要議題。個人資料不僅影響員工與客戶的隱私,也關係到企業的品牌信譽與法規合規。
英特爾(Intel)於 2 日宣布,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於 12 月 1 日退休,結束在 Intel 超過 40 年的職業生涯。
芬蘭電信設備巨頭諾基亞(Nokia)傳出將在大中華區裁員 2000 人,力求省下成本、度過市場寒冬。諾基亞怎麼了?愛立信也大規模裁員?
韓媒《每日經濟》10 日報導,三星電子啟動組織全面性重組,正在推進將研發人員全面部署到生產現場的方案,並決定關閉失去競爭力的 LED 業務。
自年初以來,雅詩蘭黛的市值已蒸發超過1/3,全球裁員 3000 人,時任執行長也準備退休,但真正的原因是連年的管理繼承問題,以及商業計畫失策所導致。
蔡阿嘎工作室揭露前員工在任職期間透過 A、B 版合約舞弊。許多人都在問,前員工會面臨什麼法律責任?企業又該如何預防?
蔡阿嘎開除員工蘿拉事件延燒一個月,是危機處理的正面案例嗎?從公關的角度看,蔡阿嘎讓整件事燒了整整一個月,是一般企業難以複製且望其項背的實境秀案例。
面對中國企業的價格戰,台灣手搖飲品牌日出茶太如何抗衡?母集團六角國際將價值鏈全面革新的戰法,值得參考。
「我現在終於可以坦然、有自信地回答這一題,⋯⋯我來這裡是有價值、有作為的。」陳漢銘口中的問題,是他2020年3月接任台灣虎航董事長後,外界對於他的質疑:一個航空門外漢,憑什麼管理航空公司?
全球最大手機鏡頭製造商大立光,被控盜用德國公司 MVTec 的 HALCON 軟體,檢方依違反著作權法、詐欺及偽造文書等罪名,起訴大立光數名高層。
中國網路搜尋引擎巨頭百度副總裁璩靜,近日因在社群網站上的冷酷發言引爭議,導致百度股價蒸發逾新台幣 250 億。璩靜道歉、表示會深刻反思,但風波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