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xFrame

不用有頭銜,也能做大事!我主動坐進高管會議,學習到的事

2022-12-16 莉茲.懷斯曼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當你看到站出來的機會時,第一步是前往需要解決問題的地方。你通常不會接到邀請。有時候邀請自己是合宜的做法。

多年前我還在甲骨文公司時,我主持一個稱為甲骨文領導人論壇的計畫,聚集來自世界各地的資深領導人,以確保他們了解並能夠在他們的國家執行公司策略。這是公司內部備受矚目的計畫,所以公司的三位最高主管(總裁、財務長和科技長)也積極參與研擬課程和擔任教師。我顯然是這個四人領導團隊的資淺成員,而且感覺很幸運能與這些主管一起工作。

在主持計畫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這套策略顯然太過複雜而難以推行至全世界;我們原本認為的訓練問題實際上是策略問題。我和總裁、財務長、科技長一起開會,做出的結論是公司的策略需要一番大整頓,並決定暫緩領導人論壇計畫,直到他們能重新建構策略訊息和創造一套新說明。他們安排了時程以聚集各產品部門的主管,以修改產品策略和簡化訊息。我沒有參與這項會議,但身為訓練計畫的經理人,且策略將在論壇上首度公開,我很欣慰主管們正在採取行動。

延伸閱讀:想拓展人脈,卻不敢主動與人打交道?不那麼「外向」的你能做這 4 件事

為了解決公司問題,主動加入高層會議

會議預定隔週召開,我把時間記在時程表上,不是為了提醒自己,而是因為我打算參加。要先說明的是,我沒有被邀請。那不在我的職務範圍,而且那高於我的管理階層。此外,會議中勢必會有激烈的辯論,所以主管未必喜歡有聽眾。但我對這個問題有深入了解,知道該做些什麼,我猜想我幫得上忙。我有信心高層主管(和計畫支持者)會希望我在場,所以我沒有要求批准;我只是提早到場占一個位子。

當各產品部門主管逐一到達,有幾位親切地和我打招呼。但當管理最大和最重要產品部門的傑利(Jerry)走進來看到我時,他以反對多於好奇的口吻說:「你在這裡做什麼?你負責的是訓練,不是產品策略。」傑利有著鮮明的個性,是公司最有影響力的主管之一,所以在場的其他人都注意到他不太友善的問候。

「現在策略還不夠清楚到讓我們和各領導人溝通,」我解釋說,「這個團隊必須釐清許多觀念和簡報,才能濃縮出策略的精華。」我挺起胸膛直接對傑利說:「我對這類工作很在行,所以我想我幫得上忙。」

他似乎不太相信我的說法,但也沒有再搭腔。總裁反駁他說:「嘿,莉茲知道自己有什麼本事,我們可能需要她幫忙。」會議開始進行。我專注地聽,把主要問題和議題筆記下來,然後重述我聽到的內容。其他人點頭同意。過一會兒,一些主管開始問我的看法。很快地我已開始帶領程序,安排會議和組織工作,包括僱用著名的策略教授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擔任我們的顧問。

在重新檢討既有的內容後,我們決定以一個新架構改寫策略。普拉哈拉德主張,一套好策略會有許多思考者,但只應有一位作者。從我們過去的經驗可見他的智慧。但在我們討論哪一位最高主管將為最終的文件執筆前,普拉哈拉德建議由我擔任領銜作者。我很驚訝,我不是最有經驗的主管,如果要找最適合的人,我肯定不是最有資格做這件事的。但我願意帶頭做,而且主管們支持這個建議。因此我們一起擬出一套既吸引人又簡單明瞭的策略。

延伸閱讀:主動攬下小事,才能成就大事!拆解職場贏家的思維格局

在接下來的領導人論壇中,與會者收到一篇明確的策略聲明,由三位最高主管清楚地加以解說。那篇聲明是我職涯的亮點,我將在本書後面的章節中反覆提到,詳細敘述那些讓我能做出有意義貢獻的作為。

透過那項工作,我學到你不需要是上司才能領導別人,以及你不一定需要被邀請才能做大事。有時候你必須邀請自己上會議桌(但如果這麼做,要確保你的上場能增添價值和受到歡迎)。

如果等待別人來發現你或邀請你參與,你會錯過多少機會?如果你可以增添價值,你可能必須邀請自己參與盛會。這是一個我們從影響力成員研究中不斷發現的傾向:他們不等待別人要求。他們知道在適當的時候邀請自己加入,表達他們有貢獻的能力,並在沒有授權和獲得許可的情況下領導,以貢獻自認能發揮的最大效用。

(本文出自《影響力習慣:5種心態×15個習慣,從邊緣人變成最有價值的關鍵人物》,時報出版)

繼續閱讀 會議
相關文章

影響力習慣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