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鮮亮麗的大企業,內部也會藏汙納垢!進入這種公司,你要走還是續留?


如果收到小王履歷的時間是2021年,我應該不會有多少驚訝的情緒,反而會覺得十分正常。因為就在那一年,他畢業後入職的那家,曾經輝煌一時的五百強公司資金鏈斷裂,日薄西山。員工們為了生計作鳥獸散,我也收到過很多份這家公司離職員工的履歷。
但是在我收到小王履歷的2018年,這家地產公司正如日中天。哪怕完全不關注社會新聞的人,也一定聽過這家公司的名號。
而我作為人力資源行業的從業者,可以想見在所有招募會的場合,他們公司的攤位前一定都人滿為患。對於他們公司的HR來說,在面對每一個求職者時,都可以省去「介紹自己公司」這個步驟,因為他們可以假設所有人都了解他們公司。
但就是在那個時候,小王選擇了從這家公司離職。他為什麼會從這家大企業離職?而他講述的原因,讓我這個只在新聞上仰慕那家企業的局外人跌破眼鏡。
他對我的反應倒是不意外,因為在他剛畢業選擇這家公司的時候,想法也是一樣的。大家都知道,工作難找,好工作更難找。就在小王和同一屆的大四同學比較各家企業的優劣、試探性的四處投遞履歷時,這家大公司橫空出世,在他所在的大學辦了一場校園招募。
大公司大平臺,高薪高成長性,這工作看起來讓人挑不出任何瑕疵,很多同學都參與了競爭。收到錄取通知時,小王自然喜不自勝,同學們也紛紛用羡慕、嫉妒的語氣,向他表達了祝賀。
入職以後小王發現,和他同期透過校園徵才而來的員工, 來到這裡的原因大多也和他一樣,覺得這家地產公司肯定是自己職業生涯的最優選擇。 然而,導致他後來離職的事件,很快就接二連三的出現了。學生們入職之前,公司的HR向這些優秀的畢業生承諾,入職以後公司會給他們提供宿舍。
學生們也沒有過多詢問宿舍的條件。因為他們心想,這麼大的公司,上千億的年營業額,難道還會坑你嗎?答案是:會。
公司安排了三房一廳的宿舍,而每間房裡面要住十二個人。三個臥室全是上下鋪的鐵架床。畢業生們剛想說服自己「大不了就和在學校宿舍一樣嘛」,然而一屁股坐在床上,就發現了和宿舍不一樣的地方。
床板發出了很誇張的,似乎要斷裂般的聲響。他們低頭仔細的看了看,發現那床板還沒有一節手指頭厚。此後他們睡在這張床上的每一個日夜、每一次翻身,薄薄的劣質木板都會用聲音警告床上的人:床隨時有塌陷的風險。
不僅如此,十二個上班時間一樣的同事,共用兩個甚至一個浴室,你能想像每天他們早起上班時的場景嗎?
年輕的員工們開始抱怨,公司那麼多的利潤到底都花到哪去了?但還是各自投入了工作。然而,就在工作一段時間以後,他們找到了答案。他們發現, 分公司主管在私下消費時,花的都是公司的錢。 例如,剛才提到關於床的話題,以一種我沒有想到的方向進行了下去。
幫老總收行李、監督清潔阿姨,是我在大公司的工作
「有次我們分公司的老總買了一張床(當然是自己家裡用的床),花了二十萬元,而且是公司出的錢。」
「啊?」我不知道是該驚訝於那張床的價格,還是該驚訝於竟然有這種操作。
「也不用怕作帳時出問題,只要上級一句話,下面的人去弄張發票就是了。」他補充道。
光老總買這一張床的二十萬元,就可以買很多稍微結實點的員工宿舍床板了,但顯然,公司的錢並沒有花在符合公司利益的地方。分公司老總喜歡用公司的錢買生活用品,而且完全不在乎價格,這件事在公司裡可以說是公開的祕密。凡是你能想到的生活用品,老總說句話就能免費拿到,然後讓財務去操心後續的事情。
上級並不遮掩,下屬也習慣性奉令,以致這個對這家大公司而言算是醜聞的事情,就連剛入職的新員工也多有耳聞。 而且主管私自挪用的不只是錢,還有公司的人。 小王入職那家公司時被安排在人力資源部門。過了一段時間以後,主管告訴他,老總需要一個祕書,所以希望他能配合公司輪調職位。
按照內部說明,祕書是負責收發檔案、寫寫稿子、安排行程之類的工作,於是他同意了。沒想到,他很快就收到了他沒有想到的、常態化的工作任務──幫忙收拾出差要用的行李,以及監督老總家裡清潔阿姨的工作,如此種種。
你可能會說這應該是生活助理的工作,可是這家公司並沒有生活助理這個職位,原因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考慮到老總買私人用品永遠在公司報帳,這位領導人似乎把整個公司的人,都當成了他的私人生活助理。
總之,這家五百強巨頭企業的分公司老總,把公司的一切都視為屬於自己的,並且絲毫沒有遮掩的意思;公司的錢財自己花、公司的雇員自己用。按照小王同學的說法,分公司老總就是「一方諸侯」,沒有人能管他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
在一個有健全制度的大企業裡,管理者本人之所以可以「從心所欲不逾矩」,是因為那些規章從來都刑不上大夫。名義上的公司資源,無論是人、錢、物,實際上都更像是個人的私產。
「這麼大的公司,就沒有從內部產生一些糾錯機制嗎?」我問道。
他回憶了一下,說:「有。一開始是有點用的。但這個督察辦公室有績效壓力, 後來被處罰的就都是普通員工了,被各級主管推出來背黑鍋的員工。上級繼續盛行官僚主義,扣的卻是員工的錢。 沒辦法,上行下效,總公司也是同樣的風氣。」
身為祕書,小王在經歷了替老總收拾行李、監督清潔阿姨打掃等「工作內容」之後,終於咬咬牙選擇了辭職。
在職場除了學習,也別忘了質疑
除了情緒上的壓抑,這些所謂的工作,消耗了他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顯然並不能讓他得到任何成長,這也是他離職的原因之一。
他身邊不知內情的同學朋友,聽到他離職的消息都驚訝莫名,不知道他為什麼要辭去這個來之不易的五百強企業工作。但聽過完整的故事之後,我們就會發現,那些名聲在外、令求職者趨之若鶩的所謂大公司,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畢業生求職的時候,常常會用仰望的姿態面對大公司,能想到的只有「我入職以後要多學習」。可事實上,工作多年,並且在面試交流的過程中,聽說了各種混亂而詭異的大公司管理現狀之後,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有很多名聲在外的大公司,似乎也是糊裡糊塗走到今天的。
公司內部創始人、高階主管甚至員工們,很可能都被一時漂亮的業績蒙住了雙眼,並且把事實上來自運氣的成功,全部歸因於自己的英明領導或者卓越才華。 自負和傲慢就像病毒一樣,在他們漂亮的辦公大樓裡傳播,沒有人能意識到公司已經病入膏肓的事實,直到大廈崩塌。
所以我和小王都有同樣的建議:進入一家公司時,不要只抱著「學習」的心態觀察職場;在學習的同時,也不要忘了「質疑」。世界上並不是只有這一家公司, 公司灌輸給員工的價值觀和規則,未必真的如管理層們表現出的那樣正確──哪怕這真的是一家名聲在外的行業龍頭公司。
在這場談話發生的當下,我們都很好奇,一個制度無法生效、管理如此混亂的公司,是憑藉什麼在市場競爭的試煉中,年復一年戰勝其他的諸多競爭對手?而在寫下這個故事時,我們都獲得了答案。
這家公司已經瀕臨破產,那個曾經輝煌的名字,不斷出現在負面的新聞中,而高階主管生活奢靡的新聞報導,也早已不再是祕密。參考前面小王講過的故事,我們大概能了解他們花掉的錢都出自哪裡。
小王的經驗告訴他,如果一家公司只是靠創始人個人的威望在維持運轉,那麼你並不能確定,這家公司的成果是來自合理的管理制度,還是依賴某一個人。
依賴個人威望運轉的公司,制度很容易形同虛設;當制度無法對人形成制約的時候,公司利益就很容易成為某些人的玩物。 而在公司裡上班的年輕人,也就是我們,通常就會成為這類混亂事件發生後的犧牲品。
(本文出自《坐在對面的人》,大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