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Towfiqu barbhuiya on Unsplash

常覺得時間總是不夠用?你可能把太多精力花在「把事做好」了!

2023-06-30 史蒂芬.柯維、羅傑.麥立爾、瑞貝卡.麥立爾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決定如何運用時間,包括長期的計畫,以及生活中各種瞬間,而這些決定造成的後果也必須由我們自己承擔。但許多人其實都不太滿意所選擇的結果,特別是當我們的內心出現落差感,認為自己都把時間花在不重要的事物上時。

我的生活只能用忙碌兩字形容,永遠有開不完的會、講不完的電話、寫不完的報告、赴不完的約。我把自己逼到極限,精疲力竭地爬上床,隔天再起個大早,重複昨天的行程。我的產能相當高,可以完成許多工作,但我總會問自己:「所以呢?我做了什麼有意義的事嗎?」老實說,我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延伸閱讀:為什麼訂了行事曆卻無法遵守?可能是這個思維不同!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法

其實我大多時候對生活感到不滿,每做好一件事,我就會想起十件還沒做的事,並因此感到罪惡。在人生必須完成的各項任務中,究竟該挑哪一件先做?我覺得自己背負沉重的壓力,活得異常緊繃。我怎麼知道哪件事最重要?我要怎麼完成任務?我要怎麼喜歡上這件事?

我知道自己該完成哪些事,並把我覺得最重要的項目寫下來,也訂好各種目標。但就在將願景轉換成日常行為的過程中,卻失去了焦點。我要怎麼做,才能將要事落實到日常生活?

「要事先辦」是人生的核心主題,幾乎所有人都有過被拉扯的感覺,可能是被我們想做的事、被他人的需求,或所肩負的各種責任。就像一場考驗,我們每一天、每一刻都必須按最佳時間分配表決定各種事物。

「好」是「最好」的敵人

如果只是要在「好」與「壞」之間選擇,自然不會這麼困難,大家都知道哪些行為是在浪費時間、麻痺自我,甚至是自我毀滅。 但對大多數人來說,他們的選項並非「好」與「壞」,而是「好」與「最好」。大多時候,追求好的事物,反而會毀掉最好的事物。

史蒂芬:「我有一個朋友,受某大學邀請擔任商學院院長。他上任後,先研究了學院遭遇的困境,最後得出結論,認為學院目前亟需資金。他自詡對籌措資金頗有天分,於是便為學院制定了實際的願景,將募款當成主要任務。

由於前幾任院長都將重心放在日常院務上,他的做法給學院帶來了難題,那就是沒人處理這些院務。他永遠都不在辦公室,而是四處奔走,為研究與獎學金籌錢、尋找捐贈人。

正因如此,他才無法和前幾任院長一樣顧及日常院務,教職員只好透過院長行政助理與他溝通。而許多早已習慣和院長面對面協調事務的人,都覺得這樣做實在太難堪。

學院教職員對新院長缺席不以為然,並推選一名代表去見校長,要求更換院長,或是要求他澈底改變領導方式。校長知道院長的計畫,於是便和代表說:『別這麼激動,他的行政助理很專業,再給他一點時間吧。』

資金很快就挹注進學院,教職員紛紛開始認同新院長的願景。不久後,只要他們在校內看見院長,就會對他說:『你快滾出去!我們不想在學校看到你,快到外面籌錢,你的行政助理可以搞定所有事情。』

後來,他向我坦承,他犯的唯一錯誤,就是沒有和大家建立團隊默契,並向他們解釋自己的目標。我相信如果再來一次,他可以做得更好,但我還是從他的例子學到了寶貴的一課,那就是我們一定要不斷問自己:『現在最缺的是什麼?我的優勢跟天分是什麼?』」

他大可以先處理最急迫的問題,滿足他人對他的期望,而他在這所坐擁優秀資源的大學裡一定也能穩定發展。但如果他選擇忽視學院真正的需求,以及自身的特長,也不實踐自己定下的願景,那麼他本人、所有教職員及整個學院都無法達到最佳狀態。

對你來說,「最好」是什麼?是什麼妨礙你將時間精力投入在「最好」的事物上?是否有太多「好」的事情妨礙你邁向「最好」?很多人都被「好」的事物牽絆,所以內心常常會感到不安,覺得自己沒有將要事視為人生第一要務。

延伸閱讀:利用平日偷學,和同事拉開差距!加速完成工作、每天省出時間進修的 3 個建議

時鐘與羅盤

時鐘與羅盤都具有指引的功能,對比這兩種工具的差異,人類在將要事列為第一要務時面臨的掙扎,便可見一斑。時鐘代表的是任務、約會、行程、目標、活動,也就是我們用時間來做什麼,以及管理時間的方式;羅盤則象徵願景、價值觀、原則、任務、良知、方向,也就是我們重視的事物,以及生活的方式。

當時鐘與羅盤之間出現落差,亦即我們正在做的事並非我們重視的事,內心的掙扎便隨之而來。

對某些人來說,這種落差會引發強烈的痛苦。我們好像變成了說得到卻做不到的人,而且會覺得自己被困住了,受制於他人或環境。 在這種狀態下,我們永遠都在應付危機、永遠都在處理「雞毛蒜皮的小事」,到處滅火,卻挪不出時間去做真正重要的事,就好像我們在過的不是自己的人生一樣。

這種痛在某些人身上,會變成一種似有若無的不適感,導致我們無法統合自己該做的、想做的,以及實際在做的事情,最終陷入兩難的困境 — 我們因自己沒做某些事而感到愧疚,也不喜歡現在正在做的事。

還有些人會感到空虛,人們用專業與經濟成就來定義快樂,最後發現「成功」並沒有帶來多大的滿足感。費盡千辛萬苦,攀爬通往成功的階梯、取得文憑、熬夜工作、通過升遷考核,最後卻發現梯子靠在錯的牆面上。而由於太陶醉於攀爬的過程,付出過多努力,沿途留下的,是一段段破碎的人際關係,也錯過一路上許多人生的精采片段。在這場競賽中,我們壓根沒有把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事物上。

還有些人會因此失去方向、無所適從,無從得知什麼才是人生「要事」,只是機械式地從這個活動轉換到下一個活動,但有時又會懷疑自己的行為到底有沒有意義。

當然,也是有頭腦清醒的人知道,自己的內心狀態已經失衡,卻缺乏改變的自信,或認為改變的代價太過高昂,也有可能只是單純害怕嘗試,覺得這樣得過且過還比較輕鬆。

(本文出自《與時間有約》,方言文化)

繼續閱讀 時間管理
相關文章

與時間有約:學會「自我領導」與「賦權於人」, 精準判斷輕重緩急,不慌亂,找回自信與寧靜的力量(終極完整版)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