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中貿易戰、俄烏戰爭延燒下,該繼續投資嗎?來看看股神巴菲特的經驗談


巴菲特曾說,即使是那些深刻影響時代的災難性事件,例如戰爭或大流行病,也不應該阻止我們投資。
在給股東的一封信中,巴菲特提到自己在 1942 年 3 月 11 日,也就是 11 歲時,買進人生的第一支股票,那是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三個月之後。說得委婉一點,1942 年的新聞並不樂觀。美國才剛加入同盟國,而且戰況並未如預期發展。
就在巴菲特買進股票前三天,《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頭條新聞是「日軍摧毀萬隆防線」。次日的標題為「日軍在零點入侵新幾內亞;攻占仰光,並向緬甸西部推進」。再隔一天則是「敵軍清除通往澳洲的道路;據報爪哇 98,000 人投降」。
哦,還有,紐約證券交易所剛剛崩盤,回吐自大蕭條結束以來的所有漲幅。
即使進場匆忙,仍獲取驚人報酬
但在二戰期間匆忙進場的巴菲特,最終卻獲得了驚人的報酬。如果當時他因局勢不穩而害怕,或許根本不會踏上投資之路。
有人說,如今我們所處的時代更加不確定,國家債務使經濟成長變得更加脆弱,一場史無前例的經濟衰退或巨大的政治危機可能即將來臨。我的回應是:時代一直都充滿不確定性。
劇烈的事件總是威脅著世界和平,經濟衰退和蕭條的風險從未消失。
以下列舉過去 10 年發生的一些重大負面事件:
● 俄羅斯發動非法大規模入侵烏克蘭,導致數千人喪生。
● 美國國會大廈遭受致命暴動襲擊。
● 新冠疫情奪走數百萬人的生命,引發股市崩盤與全球經濟衰退。
● 伊朗支持的叛軍攻擊沙烏地阿拉伯的煉油廠。
● 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
● 北韓進行第六次核試驗。
● 俄羅斯非法干預美國總統大選,唐納.川普出乎意料當選總統。
● 歐盟拒絕希臘多次提出的經濟紓困請求。
● 歐洲央行採取負利率政策。
● 波士頓馬拉松發生恐怖攻擊,造成 3 人死亡、280 人受傷。
我不知道你覺得如何,但光是看到這份清單就讓我感到緊張。這些主導新聞版面、引發無數討論的災難,是否讓投資人卻步?
並沒有。
儘管發生了這些悲劇性、戲劇性的事件,過去 10 年間,若投資 1 萬美元於美國股市,如今已增值至超過 3 萬 4,000 美元,年報酬率超過 13%。
別讓危機與不確定性,阻擋你的投資計畫
每個年代都有它的危機、悲劇和不確定性,但這些都不該阻止我們投資。 至於投資方面,我認為這些擔憂並不與長期投資相矛盾。即使未來的報酬率低於過去,我們仍然可以學會適應這些新的市場條件。
(本文摘自《不選股,我才賺到錢》,聯經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