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領導力
feature picture

「績效是我闖來的,為何獎金要平分?」這樣想,就忽略成功背後最重要的事...

洪大倫
2016-01-24
作者 洪大倫
已完成
已取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一日,好友James在他的Facebook上發表一篇文章,大意是談他所認識的一位學長創業歷程,開頭原本看起來好好的,結局卻有些令人遺憾。

故事是這樣的,有兩位好朋友共同創辦了一家公司,姑且分為A先生和B先生吧。兩人剛創業沒什麼錢,所以一切都克難從簡,就連公司都是一個鐵皮屋,沒有豪華設施,簡陋,甚至沒裝冷氣,就在這夏熱冬冷的雜亂小工廠裡日夜研發、不眠不休的熬了將近六年。

所幸這份執著與努力被一個上市公司的高階主管看見了,並投入資金參與其中,成為兩人的金主(兩人暱稱他為「老爹」)。這位金主算是財務方面的專家,也有廣厚的相關人脈,而AB兩人都是技術出身,所以三人的合作可以說是一拍即合,是相當完美的團隊組合,彼此互補,共同朝向更遠大的目標前進。

經過無數次的失敗,這個團隊終於在第六年研發出非常優異的產品,是一種創新的機台。當消息一曝光到產業界時,許多大公司紛紛跑來採購,短短六個月之內,這個團隊居然就把過去五年多的資金投入一次賺了回來,AB兩人沈浸在瘋狂的喜悅之中,老爹也為他們感到驕傲,同時投資終於有了回報,大家都很開心。

然而,多數的團隊故事經常如此,可以共苦,卻無法同甘,所以事情就這麼發生了。

團隊「共苦」容易,「同甘」卻很難

有一天,A先生突然覺得,是他自己在熱得要命的鐵皮屋底下苦撐了六年,公司可以獲利是因為他的技術研發出來的機台,不是B先生與老爹的貢獻,他才是公司的重要核心人物,也是最大功臣,但為什麼專利技術要掛在三個人身上,獲利還要分其他兩人?

當這種念頭在心裡不斷迴盪,不滿的情緒越來越高漲,再加上公司大好前景、大筆財富的誘惑,於是A先生就自己做了決定,在未告知另外兩位夥伴的情況下,在年初偷偷成立了另外一家公司,並把第二代的機台研發與業務通通移轉到新公司去,滿心期待自己光明的前程與未來。

當然,公司的事情絕對不是A先生想像的如此簡單,紙終究包不住火,這私下成立公司的事情當然被其他兩人知道了,大家當然撕破了臉,相信也採取了相關的法律措施,好好一個團隊就此成了怨偶,紛爭至今還在上演。

別以為成功的關鍵因素,只有自己的技術和能力

而A先生一直以為自己跳出去做,就可以獨佔所有好處,卻在獨立發展過程中感覺困難重重,沒想像中順利。經過幾番波折後他發現,他原先一直以為機台可以賣出去,是因為自己的技術精良,領先群雄,機台創新,才有如此傲人的成績,但其實根本不是如此。

公司之所以能發展得如此快速,其實都是金主「老爹」的暗中協助,當他親自去跑業務時才瞭解,那些來採購的大廠主管都是老爹的人脈,是因為他暗中牽線的關係才得以使業務拓展進行如此順利。

A先生恍然大悟,終於知道老爹的苦心栽培是這般用心,但後悔卻也已經來不及。他不僅損失了許多金錢,新公司財務上也陷入重大危機,就連在業界的名聲也臭了,特別在他們的產業裡又是屬於非常小的人脈圈,這一摔跤之後,大概很難在短時間內東山再起。

這事情之後,另一個共同創辦人B先生在一次聚會上,語重心長的對大家做了最後也是最令人感嘆的注解:「以前我們以為開門進公司,坐下來就可以開始搞研發,買器材做實驗,會計師事務所每月會自動來幫你記帳,戶頭固定有匯錢進來可以養家庭過生活,地上永遠都會乾淨,公司戶頭也可以自動繳辦公室租金、電費、水費、網路費用,跟客戶談生意都是很自然的事。殊不知老爹(金主)幫我們做了財務規劃、請律師處理相關事務、擬定合約敲定、資金籌措、產品推銷、客戶聯絡,甚至動用私人秘書派清潔公司每周來幫我們打掃,我們以為技術是一切,以為know-how都在我們腦袋中,所有東西都是我們做的,這種想法實在愚蠢至極,不僅辜負了老爹的期望和付出,也失去了商業上的信譽。」

其實,這原本該是一個成功創業的典範,是A先生自己的利慾熏心與自傲,毀了這一切,也毀了自己的前途。技術當然重要,卻不是經營公司的唯一要件,誠如他後來才明白,光是在業務拓展上,如果不是金主動用關係幫忙,說不定這幾台再放10年也沒人會買,更不用說其他法律、財務、資金等細節,都是金主默默提供協助才得以如此順利進行。

一個企業的成功不是一個人的成功,一定是團隊所有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A先生的短視近利蒙蔽了自己的雙眼,要說沒經驗也好,要說不懂得感恩也罷,顯然他就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經營上的局限性,以為技術凌駕一切,是自己的功勞,是自己的付出,這樣的人自然就如同項羽一樣,總有一天要兵敗烏江。

那些流血流汗的夥伴,都是你該珍惜的人

創業家別忘記,你身邊一定有些看起來好像沒做什麼事,但實際上都默默為你把事情做好的夥伴。請你要抱著感恩的心情去對待大家,正如古人的教訓「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更何況是在商場上廝殺,那些為你流血流汗的夥伴,都該是你懂得珍惜的人。

項羽之所以敗,而劉邦之所以勝,差別就在於劉邦會將功勞歸給別人,並懂得獎賞有功的伙伴,但項羽總覺得自己才是最厲害的,什麼都要自己獨佔,什麼都要自己獨攬,最後當然就沒有人才願意供他驅策,斷送大好江山。

聖經說:「敗壞之先,人心驕傲」,精確呼應了中國的歷史故事,但即使如此,還是有人永遠無法記取教訓,正如A先生的失敗,也是如此。聽來讓人遺憾,不勝唏噓。

延伸閱讀 / 處死一個華佗,丟掉整個江山!怎麼對待人才,決定企業的未來

(本文出自「大倫物語」,原文請點此。)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繼續閱讀 歷史
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挺你所想,中國信託銀行 ATM 推出創新無障礙服務與AI防詐應用!

2025-09-30 經理人 X 中國信託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國信託銀行透過 ATM 落實普惠金融,根據不同族群的需求設計操作介面,也結合政府部門與AI機制提高防詐成效,以「挺你所想」為精神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在金管會最新公佈的「2024年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台灣有多項指標都超越國際平均,特別是 ATM 普及率,每 10 萬名成年人平均擁有 165 台 ATM,是全球平均值的 3.14 倍。這背後不只是政府政策驅動,更有金融業者的努力,而以「全客群服務、以人為本」為根基的中國信託為例,不僅廣泛佈建 ATM、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友善操作介面,更結合創造科技打造防詐警示機制,成為台灣普惠金融成績亮眼的重要推力。

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表示:「ATM 是我們推動普惠金融的重要節點,從回應多元需求出發,為不同族群量身打造貼近日常的服務,讓客戶感受到中信是可以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中國信託以科技與使用者為中心,搭起金融服務的橋樑,充分體現「挺你所想」的精神,讓每一位使用者都能無障礙地享有金融資源。

中國信託長期致力於金融服務普及化,透過廣泛佈建ATM網絡來延伸服務據點,目前裝機量達7,700台,為全台之冠。佈點策略不僅覆蓋都會核心區域,更深入阿里山、鵝鑾鼻、馬祖等偏鄉觀光景點,讓民眾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享有便利金融服務。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81 拷貝 切.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李蓓雯部長(左三)推動ATM介面與功能優化,並分享與不同客群訪談的實務經驗;數位經營部陳瑞怡科長(左四)則以行銷視角,強化ATM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共同提升客戶體驗,打造「挺你所想的數位金融」。
經理人

針對外籍人士,開發多國語言與語音服務

在追求服務普及化的同時,中國信託亦重視服務的包容性,針對不同族群量身打造友善操作介面,致力讓每一個人都能享有更好的金融服務使用體驗。

舉例來說,ATM原本僅提供中英文介面,但中國信託深知語言是影響使用體驗的關鍵門檻,因此根據觀光局來台旅客統計資料,鎖定最常來台的外籍遊客國籍,以及外籍移工主要來源國,逐步擴充 ATM 多國語言和語音服務。

目前,中國信託 ATM 已提供 12 國語言介面及 7 國語音導引,不僅真正做到語言無障礙的金融服務,更大幅提升使用體驗。以泰籍移工為例,以前在操作 ATM 時,只能依賴原生國網友分享的教學影片,才知道下一步該按哪一個選項,如今可以直接選擇母語介面或使用語音導引,輕鬆完成各項金融交易,充分印證了 ATM 多語言服務的價值。

針對中高齡族群,確保介面簡潔易懂

此外,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中國信託在2-3年前便展開部署,主動邀請中高齡族群進行使用者訪談,深入了解他們在操作 ATM 時的痛點與需求,並設計出專屬的「大字模式」。該模式不僅放大字體、加強色彩對比,重點凸顯存款、提款、轉帳與查詢等常用服務,更進一步調整交易流程設計,讓每個頁面僅呈現 1-2 個選項,同時移除與金融交易無關的訊息,確保操作介面簡單明瞭,使用者能夠一目瞭然。

這項貼心設計自推出後獲得熱烈回響,每月超過 10 萬人次使用,目前累積使用人次達 20-30 萬人,為中國信託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的最佳見證。

針對身視聽障族群,用科技與設計打造無障礙金融服務

要挺客戶,就要傾聽不同客戶的聲音,除了外國人、外籍移工及中高齡長者,中國信託亦相當重視身視聽障人士的需求。針對坐輪椅的身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鍵盤對應螢幕選項」的功能,使用者透過鍵盤輸入各功能選項所對應的數字或代碼,就可完成金融交易,解決身障人士觸碰不到螢幕的困擾。

隨著與身障人士持續的訪談,中國信託發現重度殘障者因無法側身的緣故,在操作鍵盤時相當辛苦,為此,中國信託於2025年改裝部分 ATM 並增設第二螢幕,讓輪椅族不必側身就能操作第二螢幕及完成交易。

至於視障族群,中國信託則導入「語音操作模式」,使用者只要戴上耳機,便可依循語音引導完成交易,讓視障人士可以像一般人一樣,不僅能自主完成金融交易,還能保有個人隱私。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信託在初期僅提供視障語音提款、轉帳與查詢服務,但經使用者訪談發現,視障人士對 ATM 存款功能的需求極大,遂領先業界推出視障語音存款服務,更因此獲金管會肯定,鼓勵其他金融機構參考中國信託模式導入相關服務。

而聽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文字客服串接功能」。當聽障者在 ATM 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螢幕會自動跳出 QR Code,只要掃描即可直接進入文字客服介面,與客服人員溝通,快速解決問題。

圖一.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林家正科長(左一)分享ATM防詐的心路歷程,揭示幕後努力與實務挑戰。
經理人

針對防詐應用,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第一道防線

在 ATM 服務上,中國信託不僅重視使用體驗,更積極思考如何發揮防詐打詐效果,從宣導提醒、即時通報到AI智能防護的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防詐前線,在關鍵時刻守護民眾資產。

近年來,AI 技術日益成熟,中國信託於 2025 年全面升級 ATM 防詐機制,導入 AI 智能辨識技術。當系統偵測到使用者五官遭遮蔽(如配戴口罩或安全帽),將即時跳出警示頁面,提醒用戶移除遮蔽物,以順利進行下一步交易。此舉不僅強化 ATM 的安全防護力,更展現中國信託在防詐領域的創新作為與企業責任。

從 ATM 操作介面到防詐應用,中國信託近來更將普惠金融理念延伸至行銷面,推出「ATM 交易即時抽」活動,無論是中信或他行客戶,只要在中國信託ATM進行台幣跨行提款/轉帳/存款及外幣跨行提款/存款等交易,就能參加抽獎並立即得知結果,讓金融服務體驗充滿驚喜與溫度。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107.jpg
「從客戶需求出發,ATM是落實普惠金融的橋樑,更是體現『挺你所想』精神的具體行動。」——中國信託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左六)。中國信託團隊透過深入訪談,掌握多元需求,持續優化友善金融服務的每一個細節,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經理人

活動自推出後便大受歡迎,兩個多月以來累計參與人次超過200 萬人,更有幸運客戶在社交平台發文分享中獎喜悅,該則貼文獲得數萬顆愛心,甚至吸引媒體爭相報導,成功引發熱烈話題。透過這樣兼具趣味性與互動性的設計,中國信託不僅提升了客戶體驗,也更體現了讓每位客戶在每個接觸點上都能更貼近生活的願景,陪伴客戶,成為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