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決策技術
feature picture

成功一定要具備狼性嗎?我沒有狼性是否注定失敗?

姚詩豪
2016-10-11
作者 姚詩豪
已完成
已取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前陣子去聽一位據說在大陸發展很好的講師的演講,整場下來重點只有一個:就是大陸年輕人有多強,台灣年輕人有多魯。前者是十足十的「狼性」;後者則是百分百的「小確幸」。當大陸學生清晨聚在一起練習英文的時候;台灣年輕人則是徹夜搭棚買限量球鞋。大陸年輕人拼了老命想出國攻讀學位;台灣年輕人則是紛紛去澳洲邊玩邊做雜工。至於上班族反差更大,許多年輕人為了在北上廣深謀得一席之地,削尖了頭鑽營,寧願蝸居在兩三坪的地下室裡幾年也不放棄。而台灣上班族最在意的卻是能否賺到颱風假,還有明年連假該怎麼請!

老師一流的口才搭配照片數據佐證,讓在座學員都眉頭深鎖,一個個露出憂心與恐懼的表情。最後老師話鋒一轉開始鼓勵大家:台灣人一定要努力,要拿出拼勁,否則不出5年這個島一定完蛋。當情緒達到高點時,老師終於放下了「救命繩索」:要價數十萬元的理財課程。我聽了這價格嚇了一跳,這金額不但可以上完所有大人學,剩下的錢還可以買好幾支iPhone 7...(突然發現我們的課太便宜了!)我心想這麼貴,這些二三十歲的朋友怎們可能負擔的起?沒想到課後至少20-30人填表報名甚至當場刷卡,我下巴差點沒掉下來!(「恐懼」果然是最有效的行銷)

今天倒不是來聊恐懼行銷。但我確實發現,越來越多的媒體以及企業大老,都高頻率地釋放這個訊息:大陸青年有狼性,台灣魯蛇小確幸,把皮繃緊趕上去,否則回家吃自己!我身邊也越來越多的年輕朋友,尤其是自我期許比較高的一群,心中被這樣的訊息搞的很焦慮:我是不是也該拼命一點,為了美好的將來,像對岸朋友一樣奮力拼搏?

但在此同時,社會上又出現另一種聲音: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錢更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指標,不該為了工作而犧牲生活與家庭。

一邊要我當狼,一邊要我放羊,我到底該何去何從?

我看過動物星球頻道介紹過獅子的生活。一般人以為獅子在食物鏈的頂端,藉由力量與速度捕獵草食動物,非常的神氣,但其實不然。在非洲草原裡,這些大型肉食性動物其實活得非常辛苦,甚至比多數草食性動物還要辛酸。捕獵不但消耗很多能量,而且失敗率其實很高,電視上播的其實是少數成功的畫面,所以這些大貓多數時候是處於飢餓的狀態,甚至常找腐肉來吃。更別提許多獅子花豹在捕獵中受傷。對於野生動物來說,喪失捕獵能力或受到病菌感染,就只能等死了。

所謂的「狼性」,其實是由辛酸與恐懼推砌起來的。

我在紐約工作時交了好幾位大陸來的朋友,當然也有家境不錯的,但仍有幾位是費盡千辛萬苦才來到美國,不但本身要優秀,還得碰運氣。有幾位是大陸的農村出身,別說來美國,就連能到大城市上學這件事,都被視為這輩子唯一一次的「翻身」機會。還不光是個人喔,甚至是全家人,全村人的翻身機會。如果這次機會沒把握住,命運的另一頭,就是像他們的長輩一樣,一輩子在小農村裡為著明天鍋裡的米掙扎煎熬 。

所以每天四點起床背英文算什麼?每天睡在辦公桌底下又算什麼?在我們眼中看似辛苦,但對許多大陸年輕人來說,若不使出洪荒之力,人生的另一頭是完全難以期待的!相比之下,一個只領22K的台灣年輕人,還是可以買iPhone、吃美食、吹著冷氣滑手機,說不定一年還可以出國幾次。對啦~你可以覺得台灣年輕人太不上進了,但如果給大陸年輕人這樣的選擇,我猜很多灰太郎也會瞬間變成哈士奇,在地板上啃著牛奶骨扭來扭去......

說台灣年輕人沒有狼性,好像把錯都怪到這個世代,我覺得太簡化太武斷了。真正的關鍵在於「整體環境的改善」,導致我們對人生的追求,不再受到「飢餓」與「恐懼」的引導,而開始對於馬斯洛金字塔更上層的品質感到興趣。

美國與歐洲先進國家的生活條件比我們更早就達到了無缺的水平,人生選擇更多元,他們的年輕人也不是靠「狼性」驅動的。雖然「虎媽」當時很夯,但我在美國時幾乎沒聽過任何人嚮往大陸的「狼性」,因為他們知道,那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我敢說,多數大陸年輕人如果有選擇,他們也不想拼了老命為了前途而犧牲生活。

那麼歐美國家年輕人的驅動力不是「狼性」是什麼?我覺得是「自我實踐」。看看蘋果的賈伯斯、臉書的祖克伯、特斯拉的馬斯克,他們並不是光為了「脫貧」而奮鬥,而是做真正他們覺得「有意義」,甚至只是「有趣」的事。我們在《職場玩家的生存攻略》講座中提過赫茲伯格的雙因子理論,伯格老先生說薪資等物質需求是屬於「外部誘因」,它頂多能讓我們不討厭工作;而「成就感」、「被認可」這些「內部誘因」才能真正激發我們前進的核動力,讓我們對自己的事業樂此不疲。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麼億萬身價的馬克.祖克伯居然只開Honda Fit。

台灣的年輕人確實面臨困境,但問題不在「欠缺狼性」,而是「沒有方向」。與中國大陸相比,我們的社會制度相對完善,選擇更多,早就脫離了弱肉強食的荒野怎會有狼性?但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們的社會與教育又不夠進步,進步到足以讓我們學會探索自己,尋覓真正的人生意義!整個台灣新世代,就像是進化到一半的物種,剛失去了獠牙與利爪,卻還沒學會怎麼善用智力。我們失去了三四年級前輩的「狼性」,卻還沒真正理解「人性」。離開了毛毛蟲的狀態,卻又還沒變成蝴蝶,自然覺得受困繭中,難以伸展!

接下來的路很明確了,當然不是回頭重新找回狼性(事實上也做不到),而是該持續往前進化才對。面對工作與人生,你我都要靜下來想想,工作對我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的天賦與特色是什麼?什麼樣的工作讓我覺得有意義,並且滿足我的熱情?我承認這不是很容易,但這才是比「狼性」更強大更持久的原動力,而且在過程中,你並不是受到恐懼壓迫,而是受到熱情的指引,這樣的人生要有趣多了!

延伸閱讀/

別把團隊裡厲害的「狼」,養成了溫馴的「兔子」!談組織文化的重要性

想用有「狼性」的員工拚績效?忽視這3個前提,小心被反咬一口!

(本文出自大人學,原文連結請點此

圖片來源 / Barnaby_S via flickr, CC licensed

繼續閱讀 思考術
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連啓佑提供

你的 SEO 策略還有效嗎?告別零點擊焦慮,3步驟導入 AIO 搶占 AI 搜尋能見度

2025-09-19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羅秀如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Google 在 5 月宣布,AI Overviews 已經在超過 200 個國家與地區、40 多種語言推出。AI 搜尋,已經全面進入主流使用場景。

AI Overviews 直接在搜尋頁頂端提供彙整式回答,對用戶方便,但對企業網站而言卻是挑戰:即便你的內容排在搜尋結果第一名,用戶也未必會點擊,因為答案已經「被看過」了。

雖然企業能透過廣告補足流量,但廣告成本不斷攀升,且無法完全彌補自然流量的缺口。面對這股流量消失的浪潮,中小企業有限的行銷資源該投向何方?與其焦慮,不如立刻行動。

專家解方:3 步驟,讓品牌在 AI 搜尋中被看見

為此,《經理人》與將能數位行銷創辦人連啓佑合作,將多年顧問經驗與國際觀察,濃縮成一門立即可用的《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線上課。這套方法的精髓,就是從防守轉為進攻,透過 3 個核心步驟,讓你的品牌直接出現在 AI 的答案裡:

1. 建立結構化內容 (Structured Data): 讓 AI 能優先抓取並引用你的資訊。

2. 累積品牌信任度: 透過專家引述、媒體報導與穩定的內容品質,讓品牌成為 AI 眼中的可信來源。

3. 導入數據分析工具: 即時追蹤內容成效,快速調整策略,持續優化能見度。

延伸閱讀:AI 搜尋帶來 SEO 新規則!3 策略,讓品牌成為 AI 信任的資料來源

這場挑戰的關鍵,是從追求「關鍵字排名」進化到「能見度排名」的思維轉換,而這正是《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的設計初衷。

從策略到實戰,立即升級你的 AI 行銷力

涂貴婷製圖

這門課程不只拆解趨勢,更提供實戰步驟,幫助你在有限資源下高效落地:

  • 顧問級工具: 提供 11 組獨家 AI 指令,解決內容發想與優化難題。
  • 實戰框架: 設計符合 AI 檢索需求的內容結構,手把手帶你產出高能見度文章。
  • 案例實作: 透過練習,確保你能將所學應用在你的品牌上。對於希望快速補強數位行銷戰力的團隊與個人來說,這是一個兼具策略性與操作性的實戰資源。

AI 正在重寫搜尋規則,改變使用者的資訊取得習慣。對台灣品牌來說,關鍵在於能否快速調整心態,將目標從單純的網站排名,轉向成為 AI 回答中值得信任的來源。

與其害怕流量下滑,不如及早投入新一代的 SEO 與 AIO (AI Optimization) 策略,將挑戰轉化為新的成長動能。

資料來源:《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blog.google

繼續閱讀 數位轉型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