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黑立言專欄】年輕人對「成功」的定義不一樣!主管這樣做,帶領年輕團隊拼出績效

黑立言
2016-12-14
作者 黑立言
已完成
已取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5年前,我獲邀參加台積電的高峰論壇,主題是「如何領導新世代員工」,由張忠謀董事長親自主持,所有高階主管都到大禮堂參加。當時董事長發現新世代的員工跟我們真的很不一樣,需要探討因應策略。

那是我第一次被邀請主談這個議題,我很佩服張董事長的先見之明,因為這個主題後來愈來愈熱門,各行業的主管也愈來愈意識到,與年輕人溝通真的需要學習。

跨世代領導之所以很有挑戰,是因為年輕人對事業成功的定義,跟我們這個世代大不相同。

我們所謂5年級、6年級中生代的成功典範之一是馬雲。他其貌不揚,大學聯考落榜三次,才終於考取了師範大學,但是又很討厭當老師,所以畢業後就努力到外面去找工作。結果他申請了30份工作全被拒絕,甚至KFC(肯德基)要到杭州設新據點、需要24位員工,只有25人去申請,唯一被拒絕的就是他。後來馬雲創辦阿里巴巴,成為中國首富。這個案例裡所呈現的愈挫愈勇、堅毅不拔、反敗為勝等價值觀,都是我們這世代對成功的註解。

然而,幾個月前有一位大學教授跟我說,他的學生跟他提及很羨慕周子瑜,因為她到海外發展,這麼年輕就很有錢。教授跟對方說,以你的形象要copy周子瑜不切實際,應該要學馬雲。這位學生的回覆居然是:馬雲是誰?講到此處教授的表情忿忿不平,還說台灣的年輕人怎麼會這樣!

既然馬雲不是年輕人的成功典範,那什麼才是呢?

7年前澳洲昆士蘭旅遊局為了推廣觀光,向全球年輕人徵選大堡礁Hamilton島的島主,網站上說明工作內容是:探索和匯報、在海裡餵魚、蒐集信件、在專屬部落格發送圖片、撰寫文章給人瀏覽、擔任大使接受訪問,半年薪水15萬澳幣(當時約台幣350萬元),食衣住行費用全包。應徵島主的唯一要求就是自拍一段影片,吸引評審委員的注意。

這個工作共吸引來自200國、3萬5000人申請,最後16位被邀請到澳洲面試(含一位台灣女孩),其中一位被聘用。全球的年輕人都很羨慕他,在網路上頻頻說他得到了「全世界最棒的工作」。昆士蘭旅遊局總共花了100萬美元,卻得到了2億美元的廣告效益!

考量到年輕人對事業成功的定義是工作要有成就感、很有趣、而且有意義,主管的挑戰就是如何在完成團隊績效目標的同時,滿足年輕員工的這些價值觀。

只要了解並滿足年輕人的價值觀,我們也可以在工作上贏得他們由衷的合作,一起創造雙贏。

延伸閱讀/

【黑立言專欄】該管就要管,勇敢做困難的決定

假如你在職場上只學會一樣東西,就是能從別人的角度去看事情!

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攝影 / 賀大新

聽到「寫程式」就關上耳朵?AI 時代下的文科生大機會:3招跨過門檻,從庶務中解放、放大專業

2025-08-24 林柏源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職場裡,行銷人常被形容為「萬事通」:從貼文、部落格、簡報、影片到活動執行,樣樣都得一手包辦。尤其在小型團隊,策略與執行往往無法切割,導致專業人員的時間被大量瑣碎事務消耗。

這樣的困境,Webbrain AI 共同創辦人 Sofia 再熟悉不過。儘管最有價值的工作是策略規劃,真正耗掉大部分精力的卻是執行細節。她表示,執行端約占到 60%,策略大約僅有 40% 的時間可用。

但當公司決定「全面導入 AI」時,文科背景出身的她,卻發現了另一種可能:Vibe Coding —— 一種讓非工程師也能用自然語言與 AI 協作,完成自動化流程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這種方式不僅解放了工時,也逐步改變了她與團隊的分工模式。

人人都能用 AI 寫程式!把手動瑣事自動化,解放更多時間給人生要事

談到「寫程式」,許多文科背景的朋友可能就關起耳朵、覺得事不關己。但事實是,有一定比例的「重複性」工作,像是資料複製貼上、報表整理,甚至是客製化郵件發送等「行政庶務」,明明能被自動化解決。

許多人即便有心,卻可能力不從心,一是不知從何下手,二是在實際摸索前,就被「感覺好難」的心理門檻拒之門外。

Sofia 坦言,自己也曾經害怕「數學不好、邏輯差」,加上擔心打擾同事,往往讓她不敢嘗試新工具。不過,AI 就像一位永遠不會翻白眼的同事,不管問題多抽象、簡單,AI 都會耐心回答,甚至協助 debug。「面對 AI 可以放心提問,不用擔心被嘲笑,」。

這種安全感,讓她第一次真正感覺自己能更自在地接觸技術世界。心理障礙的解除,是 Vibe Coding 能在文科人才之間快速傳播的關鍵。因為 當挫折感不再成為阻礙,每個人都有機會透過語言驅動技術,進一步放大自身專業、更解放工作時間時,就更有機會重新聚焦對自己職涯、人生的要事。

Vibe Coding 不難!克服心理門檻的3心法:從生活中「重複的痛」開始

如果想進一步利用 AI 為自己加值、嘗試 Vibe Coding,但還是有些茫然、恐懼,Sophia 分享了她的 3 個心法:

1. 建立認知:AI 不會翻你白眼,不用怕問笨問題

勇敢嘗試,不要害怕,因為 AI 不會對你翻白眼。不需要擔心自己邏輯或數學不好,因為 AI 在這方面的能力比你強,你可以借助它的力量來達成目標。

2. 找到一個想解決的「具體問題」

從日常生活中或工作中,一個讓你困擾已久的重複性問題開始。當你解決一個實際問題並看到成果時,那種成就感會推動你繼續學習。

3. 善用「工具箱」思維:建立自己的組合技

不用急著決定使用哪一個工具,只要跟 AI 說你的問題是什麼,它就會給你具體的建議。你可以將不同的 AI 模型視為工具箱中的不同工具,例如有些 AI 擅長生成文字,有些則擅長寫程式。重要的是,找到最適合你工作需求的工具組合,而不是死守一個工具。

Sophia 指出,擁有工具箱思維讓減少對技術人員的依賴,先自己嘗試完成初版,再與工程師協作完成更完整的版本。遇到無法解決或較複雜的狀況時,再由人類同事出手補強。這種「先 AI、後人工補強」的模式,大幅提高了效率,也讓團隊資源分配更合理。

《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微型線上課 裡,Sofia 會帶著你親手打造屬於自己的工具箱:

  • 學會怎麼描述需求,挑對 AI 模型來產出成果
  • 學會用 Google Apps Script、各種小模組,把工作瑣事自動化
  • 實作成果可應用在職場中,包括團購表單、名片掃描小幫手、互動提案網站、導購產品頁面
  • 獲得示範成品,直接套用整理過後的程式碼,小幅修改就能上線

也曾害怕「公司還需要我嗎?」用行動把 AI 焦慮,化為競爭力

AI 的快速普及,也帶來另一種焦慮。Sofia 提到,當她第一次看到 AI 能生成部落格內容時,心中確實浮現過「那還需要我嗎?」的疑慮。

但隨著使用經驗增加,她逐漸理解:AI 幫助的是高重複、低差異的任務,而專業人員真正的價值在於策略思考與溝通;因為 AI 的加入,自己能把更多時間回到策略與溝通上,這才是最能發揮行銷價值的地方。

換言之,AI 不會讓行銷人失去價值,而是迫使專業人才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能與 AI 協作的人,才有機會把焦慮轉化為競爭力。

AI 的角色,正逐步從「工具」走向「同事」。它不一定會取代你的專業,但很可能重塑你的工作方式。關鍵不在於你是否會寫程式,而在於是否願意嘗試,讓 AI 成為團隊的一員。

在這個全新的分工時代,能與 AI 共事的人,將在職場中展現更強的競爭力。

《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

資料來源:《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微型線上課數位關鍵字 EP 192. 文組人也能上手的 Vibe Coding!AI 如何協助行銷人員解決重複性工作

繼續閱讀 AI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