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邁入 40 歲,應有的心態、姿態和狀態!寫給還在職場拚搏的我們

張力中
2021-02-19

揣摩與觀察運動員的心路,總能帶給我的職業生涯許多啟發。運動員是一種不可思議,心理素質極強的「生物」。每當哨聲或鳴槍響起,無論大小賽事,他們只得傾力發動本能,勝負就是當下之事,高下立判。在他們短暫的運動生涯裡,一次又一次直面「當下輸贏」,面對高强度的壓力或恐懼的次數,或許超過常人一生許多。

職場不也像一段漫長的生涯賽事?到最後發現:我們不是與他人對決,而是與自我競逐。究竟該拿什麼樣的心情,去面對與自處?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運動員傳記電影《冰球之王》(Mr. Hockey: The Gordie Howe Story),或許能給你一點啟發。

劇情講述加拿大傳奇冰球員戈爾.豪(Gordie Howe)於 1973 年賽季的故事。豪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冰球球員之一,有著「冰球先生」的美譽,獲獎無數。

運動員的職業年限與年齡高度相關,隨著年歲增長,體力就會遞减。1971 年,43 歲的豪在粉絲簇擁下從底特律紅翼隊風光退役,轉任球隊的管理工作,但始終無法忘情於球場的榮光。在退役兩年後,他做出一個驚人又瘋狂的決定:加入新組建的世界冰球協會(WHA,World Hockey Association)「休斯頓飛行隊」,重拾戰袍、上場打球。那年,他已「高齡」45 歲。不僅如此,他的兩個十多歲的兒子馬提(Marty)和馬克(Mark),也繼承了父親天賦,踏上冰球運動員之路,一同入選休斯頓飛行隊。

對,你沒聽錯:父子同隊,同場打球。

這段戲劇化歷程,給豪帶來不少磨難。一方面,他要承受往日球隊的威脅制肘,還要面對外人質疑的眼光,這一役如果沒有再創佳績,往日聲譽將毀於一旦。

進入新的球隊,豪全然地放下身段,與年輕球員一同集訓。兒子在球場上對著他喊父親,豪也告訴他們:「在球場上,我是你們的隊友,你們只能喊我的名字」。為了練出與十多歲年輕球員相比的體力,豪花了更多時間與自主訓練,曾因此患上關節炎、骨折、負傷累累,但始終沒有氣餒,積極跟上團隊步伐。此外,他曾在世界冰球聯盟聯賽,被鬧場人士闖入丟下一個寫著背號「9」的老奶奶搖椅(當年豪於底特律紅翼隊使用的背號),嘲諷他已經老態龍鍾。

但豪完全不受影響,上場前,他平靜地與隊友說:「我的冰球啟蒙老師告訴我,冰球的第一條規則:如果你不開心,就沒有必要打球了。」之後旋即出賽,經歷一番激戰,休斯頓飛行隊拿下當年聯賽冠軍。隔年,豪更獲得該聯盟的最有價值球員獎,高齡 46 歲的他,再次爲自己創下高光時刻。

延伸閱讀:台大教授40歲驚見癌!人生真正重要的事,多數人都忽略

至此電影雖然結束,但豪的人生還沒走完。1977 年,他與兩個兒子轉投效新英格蘭捕鯨人隊。1979 年世界冰球聯盟解散,球隊改名哈特福德捕鯨人隊,整併進國家冰球聯盟(NHL,National Hockey League),此時豪已經屆齡 51 歲。20 年後的 1997 年,年近 70 歲的豪迎來職業生涯的另一個里程碑:他與國際冰球聯盟(IHL,International Hockey League)的底特律吸血者隊簽下單場比賽合約,出場完賽。這使他成爲職業冰球史上,唯一一名經歷 6 個十年(從 40 年代到 90 年代的 NHL、WHA 和 IHL)的球員。

豪的職業生涯,至此才完美落幕。關於他的故事,教會我們什麼?

40 歲該有的心態:只要一切都還沒發生,就代表一切都還有可能

豪風光退役兩年後決定復出,內心的信念告訴他:這值得冒險。外人看起來,這項決定可能讓他失去更多聲望,但他懷抱著「沒有什麼好失去的」的意志,不戀棧往日榮光,從戰功彪炳的巔峰將自己急遽歸零,再次緩爬出發。

與當時的豪同齡、40 歲左右的我輩,職涯前半段為了生活在延宕與積累,不知不覺已慣性趨避風險趨避、保守安穩,當然更多時候是因為家庭責任,所以「被選擇」待在舒適圈裡,或已怯於再為自己創造更多可能性,總感覺沒必要。想久了,就裹足不前,日子一天一天過去。

到了這個年紀,我不是要鼓勵你毫無計劃地去犯險,只是還有可能、有所選擇時,就嘗試為自己、為人生做些感到值得與驕傲的事。你會發現:生活多些轉折之後,那是生命的審視,能讓你心性提升,完整而踏實地貼近自己。就像運動員常要面臨直球對決的時刻,輸贏當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輸贏發生前,一切都還有可能,有什麼理由不去嘗試?

鼓勵追求改變,從來不是一種衝動或謬論。當然,此刻仍有許多人在職業生涯中掙扎拚搏,那你更應該在機會來臨時,不問勝算,勇於讓自己接受挑戰,就像冰球先生從不害怕失去一般,說白了,你再也沒有什麼好失去了。所有改變,都會讓更多機會在過程中發生,延伸出更多選擇。

40 歲適合的姿態:輿論聽聽就好,不辯駁、不糾結

再來要面對一個干擾變數,那就是輿論。我們永遠無法管制他人嘴上想說什麼,甚至更極端的說,就算不認同,也要捍衛別人的發言權。面對他人評價的最好方式,就是全盤接受,但不是制約地負載、駁倒或糾結,你不需要把這些加諸到自己的人生裡。

有沒有人看好,說到底,也只是一道偽命題:難道我們是為了讓別人看好,才去實踐自己的目標?他人看好你,你就絕對會成功嗎?他人不看好你,你就絕對會失敗嗎?在實踐過程中,多少會背負周遭人的一些期許,當然也會有非議,但你能選擇性接受,而非概括承受。我們是行使自我意識而去做的,在潛意識裡,某種程度就是一意孤行去明確自我目標,強化你的心理素質。難不成要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最終,唯一能影響你的:就是你的選擇與行動。整件事最終我們是期待看到自己要的結果,而不是淪落周旋在別人的嘴裡。漫長人生裡,毀譽由人,但最終成事在己。

40 歲最佳的狀態:富有經歷,但心態年輕

我感覺:有些人雖已活到中年,但不夠瞭解自己,甚至顯得渾渾噩噩。因為一路以來,總被現實生活的各方需要拉扯,從未把關注放在自己身上,認真了解自己。然後執意受縛於過去一些無以名狀的情緒,自我設限。讓生命單純隨著年齡老化,卻深不自知。

豪在第一次復出時,唯一放棄的就是往日榮光,還有身段。身段有時是種隱性絆腳石,只是人從來無法忘情被追捧或讚美,這倒也不算是什麼迷失,只是那種被簇擁的感覺,好像還蠻好的。放下身段不是去迎合討好周遭,而是卸下外界對你過去聲望或毀譽的把持,僅是更真實、客觀地面對自己。

如果你已決定要做些改變,不妨把每次改變,都當作是統計學裡的獨立事件,不受制於年齡或過去的經驗關聯,把它當做一個新的開始,放空、敞開,看看這個新環境還要再給你什麼。當你已擁有相當程度完熟的歷練,心態仍像個年輕人般新鮮,充滿探索未知的動機,才是我輩的最佳狀態:視野更宏觀,毫無設限。

肉體無法抗拒年歲,但心智可以超脫生理

跟生活糾纏,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從客觀角度而言,更是一件不消停的事。但要從主觀意識上,從生活體制裡掙脫制約,我輩仍大有可為,而且也是打破生活僵局的唯一解方。先從思想改變,再來,就是行動。運動員正因為的意志如此強大,所以能驅動著他們走往更遠,成為他們想要的樣子,因為他們「渴望成為」,並確實付諸行動了。

職業生涯的旅程,我們也渴望更多高光時刻,但別忘了追求的過程,本身就是意義;而我們都能看到,豪盡力讓這一切的發生,走得更遠。驅動他的絕對不是他人的看好或是看壞,而是自己對自己的實踐與承諾。肉體雖無法抗拒地隨著年歲衰敗,但心志是超脫於生理而存在的,只要你願意,它總能常保年輕。

寫給 40 歲了還在職場拚搏的我們,看看豪的經歷:原來,40 歲,才是真正的開始。

繼續閱讀 職涯規畫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