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ESG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如何減少供應鏈碳排放?除了企業內部減碳,參考這 5 個做法會更有效!

愈來愈多企業重視供應鏈的碳排放量問題,面向終端消費者的 FMCG(快消品)、時尚服飾、建築、食品、電子和汽車等 6 大類型行業,相較於鋼鐵、農業、紡織業等上游業者,更必須從供應鏈減碳著手做起,才能在 2050 年達成淨零排放。

BCG 和世界經濟論壇共同完成〈淨零挑戰〉(Net-Zero Challenge)報告提到,上述 6 大類型的行業,範疇三碳排(公司外部產生的間接碳排放量,包括:使用供應商產品的碳排、上下游配送碳排)占了企業碳排放量 7 成以上。例如食品公司雀巢,只有 5% 碳排放量來自範疇一(企業自有設施造成的直接排放)、範疇二(企業使用能源的間接排放),但它的供應商所產生排放量是範疇一、二排放量合計的 10 倍。

延伸閱讀:9 成企業不及格!減碳「基本功」碳盤查怎麼做?圖解 BCG 兩大建議

幫上下游廠商減碳,從掌握碳排資料開始

然而,範疇三的減量非常困難,一是資訊不透明,供應商分散在多個國家,難以追蹤、計算碳排;二來上游廠商未落實碳盤查和減碳,它製造的碳排就會算在下游廠的身上,就算下游廠拚命減碳,成效也有限。如果面向終端消費者的行業想減少碳排,除了在企業內部減碳外,〈淨零挑戰〉還提供 5 個做法:

1.計算供應鏈碳排放資料: 企業可以透過碳排放量計算的軟體,估算一級(tier one)供應商的碳排放量。更有效的方式是號召全球公司共享碳盤查資料,像陶氏化學、西門子、Arçelik 等公司就建立「洗衣機」的碳排數據共享平台,分享洗衣機從原料取得至生產製造的數據。

2.重新審視產品設計: 使用更環保的材料製作產品,或是切換低碳製程。不過,台灣企業以代工為主的體系,比較難自行調整生產方式,建議廠商可先自行測試低碳製程或材料,在產品良率維持的情況下,再向品牌廠提案調整製程。

3.調整採購策略: 就近採購節省產品運輸的碳足跡,或將廠商碳排放量納入採購的評估標準。

4.提供減排技術: 辦理供應商教育訓練,提供節能減碳相關的方法。如果減碳涉及需要大量投資的技術,供應商可以合資公司共同開發技術,像 2016 年瑞典鋼材製造商 SSAB就與礦業公司 LKAB、電力公司 Vattenfall 一起成立 HYBRIT,研究氫能技術,以生產無化石燃料的鋼材為目標。

5.同業合作: 考慮同業合作向上游供應商施壓,達到供應鏈減碳目標。例如全球的航空業組織「明日潔淨天空聯盟」(The Clean Skies for Tomorrow Coalition),共同採購永續航空燃料(SAF,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促進永續燃料產業的發展。

減碳需要長時間布局,被要求才做已經來不及

上述做法沒有一項容易達成,許多經營者仍未正視減碳的急迫性,提醒大家:減碳是痛苦、長期的歷程,但是沒有減碳帶來的衝擊是立即的。客戶也許突然要求你繳交溫室氣體盤查報告書、產品出口國家明年宣布徵收高額碳稅、對手推出更永續商品獲得消費者青睞,這些情境都會讓你的競爭優勢瞬間消失,此時才預備減碳,已經來不及了。

延伸閱讀:國發會計畫出爐!台灣拚 2030 年減碳 24%,為何目標被評消極、保守?

這並不是要求企業把資金全部投入脫碳、不顧獲利,投資減碳依然可以從比較有經濟效益的開始做,但減碳還是會花到一些資源,老闆不能一毛不拔,因為它影響的是公司未來的存續。(口述|徐瑞廷,整理|簡鈺璇)

021_6大產業供應鏈減碳指引
經理人
繼續閱讀 ESG 圖解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