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中國製啤酒市占率不斷攀升!台灣如何運用反傾銷制度自保?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近年台灣啤酒市場面臨強烈衝擊。中國製的麒麟 Bar 只要 49 元,比台灣的金牌還便宜 2 元,成功搶占市場。根據釀酒商協會的資料顯示,2021~2024 年間,中國製啤酒占總進口量比例從 46% 一路攀升至接近 60% ;2025年第一季,中國製啤酒市占率達 36%。 另一方面,國產啤酒的銷量與市占則逐年下滑。2025 年初,台灣釀酒商協會向財政部申請對中國產啤酒啟動反傾銷調查。

傾銷不只是賣得便宜,還透過價格戰傷害產業

「傾銷」(dumping)不是單純的「賣得便宜」,根據《世界貿易組織反傾銷協定》,是指出口廠商以低於「正常價值」的價格在國際市場銷售商品,對進口國產業造成實質損害。

延伸閱讀:中國電動車銷量稱霸全球,卻有 9 成晶片仰賴進口!能靠「國產化」解套?

過去反傾銷措施多集中於鋼鐵、機械、化工等資本財與工業品,這些產品的價格波動和市場結構較易被量化,容易成為反傾銷調查的對象。相較之下,民生消費品與食品類,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較難認定傾銷行為。因此,這次中國啤酒被納入反傾銷調查,格外引起關注。

具體來說,傾銷行為需符合 2 核心要件:第一,價格歧視:出口價格低於在原產國(出口國)內銷市場的正常價格。由財政部調查;第二,造成實質損害:對進口國的同類產業造成實質損害,或阻礙該產業的建立。

台灣釀酒商協會近期指控,中國啤酒出口價格遠低於正常價值。協會統計,每罐 330ml 中國啤酒進口價比正常市場價格低約 5 元,讓本土廠商難以承受。中國政府補貼與扶植產業,推動產能擴張,讓中國製啤酒在價格與產量上形成優勢,進而壓制其他國家的廠商,取得不公平的競爭條件。

申請反傾銷需具產業代表性,並提供完整損害證據

申請反傾銷調查時,申請人必須完整描述涉案進口貨物資訊,同時標明出口國、產製國,並列出已知的國外生產者、出口商以及國內進口商。

其次,提出反傾銷申請的一方,必須具備「產業代表性」。贊成申請的生產量須占明示表態廠商(支持與反對)的總生產量逾 5 成;贊成申請的生產量還須占全體國內產業總生產量至少 1/4。釀酒商協會在此次申請中,會員廠商合計產量已達國內啤酒市場的 9 成以上。

最核心的是舉證傾銷事實。釀酒商協會以財政部關務署的進口統計為基礎,推算中國啤酒出口至台灣的出廠價格,並扣除運費、保險費等相關成本。接著,由於中國被認定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市場價格常受政府干預,因此無法直接用該國國內銷售價格為「正常價格」來做比較。

協會以美國出口至宏都拉斯的啤酒價格作為「正常價格」比較基準,用來衡量出口價格低於正常價格的程度,計算出「傾銷差率」為 60%,意思是一罐啤酒的正常價格是 100 元,出口價格只有 40 元,差距就是 60 元,傾銷差率即為 60%。傾銷差率越高,表示傾銷行為越明顯。

最後,申請人必須提供本土產業受損的證據。這部分包括近 3 年的生產量、銷售額、獲利、員工數、產能利用率等經濟指標,並對比進口量、市場占有率的變化,進一步證明因果關係。

中國啤酒案的啟示是:全球化競爭下,當境外產品以不合理價格進入市場時,產業可善用國際貿易法下的反傾銷機制,透過制度途徑爭取公平環境。經濟部國際貿易署於 3 月展開產業損害初步調查。財政部於 6 月公告初步認定有傾銷事實,自 7 月起對涉案產品臨時課徵反傾銷稅,稅率介於 13.13%~64.14%,原則為期 4 個月。

對個別產業而言,應將反傾銷等國際貿易規範視為長期策略的一環,要做到這點,產業必須建立完善的數據蒐集與分析能力,持續掌握進口價格、市占率與產能變化,才能提出具體且具說服力的傾銷證據。

延伸閱讀:全球合作降溫,面對關稅與貿易壁壘高築,台灣企業如何在此局勢中成長?

其次,產業需要形成具「代表性」的集體力量,才能推動調查程序,也要將這些法律工具內化為經營思維,在面對外部挑戰時,以法律與制度來維護自身利益。

繼續閱讀 時事觀點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