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接連打造出《我們與惡的距離》、《茶金》等叫好又叫座的戲劇,不僅創下高收視率,《茶金》更成為入圍最多項金鐘獎的電視劇作品。
在亮眼的成績下,公視同樣面臨了影音串流平台(OTT)的挑戰,其中,公視的《斯卡羅》、《返校》等都有在 Netflix 上播出,讓世界看到台灣。然而,好劇如果都被 Netflix 買走,電視台還剩下什麼?如何平衡與國際影音串流平台之間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
公共電視總經理徐秋華於 1998 年進入公視服務,談起近年的成就如數家珍。不過,在台灣人過去二十年的記憶裡,公共電視推出的戲劇或許不是普通觀眾的首選。徐秋華笑說,曾經做過公視的品牌形象調查,卻出現「無精打采的中年大叔」的結果,為了扭轉品牌形象,徐秋華和團隊都做出不少改變。近年公視端出的作品,正是成功的果實。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總編輯齊立文,專訪公共電視總經理徐秋華,一起聊聊台劇在串流平台夾擊下如何突圍。
🎧重點搶先聽:
10:30 / 兼具商業價值和藝術的台劇變多,是觀眾的審美變好,還是電視台的功勞?
31:20 / 如何平衡與影音串流平台之間的競爭、合作關係?好劇都被 Netflix 買走,台灣還能留下什麼?
43:25 / 公視曾被大學生形容為「無精打采的中年大叔」,如何扭轉品牌形象,重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