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別掉進不斷換工作的惡性循環!提離職之前,先問自己這3個問題

2016-01-26 採訪‧撰文 陳書榕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老闆真的很討厭!」「什麼?今年又沒加薪?」「留在這裡實在沒有發展性,領完年終我就想走人。」

年關將近,對現況不滿或迷惘的工作者,想轉職的欲望蠢蠢欲動,許多工作者心裡有千百種理由,想著「不做了的人最大」,準備辭職信一丟、門一甩,一走了之。

「轉職,得考慮兩件事:一是你離職的理由夠正當嗎?二是你是否有徹底檢視過現狀,自己真的具備有離職、轉職的資格嗎?」知名部落客萬惡的人力資源主管表示,多數人將轉職視為「一封離職信」就可以解決的事情,但事實上,這個決定牽涉到的是工作者人生職涯規畫的總和,如果輕率處理,很容易會讓未來的路愈走愈窄。畢竟「To quit, or not to quit, that is the question.」(辭職或留下,這是個重要的問題。)

104資訊科技副總經理陳力孑則認為,無論你是為了薪水跳槽、想轉換領域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抑或是你根本還沒想過要做什麼,都是你還沒仔細檢視過自我的表徵。

透過以下3個自我提問,有意轉職的人可以仔細審視自己想要離職原因,評估自己的年資與實力,再評斷現在提離職,是不是一個好選擇。

自問1:「非走不可嗎?」別為了小事倉促離職

假設工作者都是經過深慮、有一番抱負,才選擇進入目前任職的公司,如今想要離開,萬惡的人力資源主管請工作者再仔細想想,自己是不是落入了「為了大目標進入好公司,卻為了小事情選擇離開」的圈套裡?

「要清楚心裡的優先順序,是達成工作目標重要,還是惡主管重要?」陳力孑也點出了想離職者可能還沒想清楚的關鍵問題:儘管惡主管、薪資低、福利差,確實令人心煩,但是這些事真的讓你「不得不」離開嗎?「我們都相信,當初你是出於自願選擇這份工作,那麼現在你也應該把選擇離開的軸心,放在自己身上。」

另外,「轉職的人通常都過分美化新工作,醜化既有工作。」萬惡的人力資源主管觀察,工作者想轉職,多半是對既有工作生厭,當有了這樣的心態之後,外在組織的拉力就會增強,對新工作產生過度期待,反而容易錯判情勢,讓自己再次進入另一個不符預期的工作環境當中,落入惡性循環,造成職涯發展停滯不前。

任何時刻,只要萌生離職的念頭,你都可以問問自己:「真的非走不可嗎?」「你是為了赴任下一個理想中的工作而離開?還是只是想要逃避現狀?」多想一下,真正的離職原因或許就會浮出水面。

自問2:「我有完整的年資嗎?」做不到1年的工作不及格

考慮轉職時,專業及年資的累積,也是重要因素。

《異數》一書指出,許多頂尖人士都是投入了一萬個小時的努力,才精通一項專長。換算下來,你得在一個工作累積3到4年的資歷,才能體會這份工作的要領與樂趣。

奧雅國際顧問董事長楊士漢表示,從人資角度來看,在同一份工作擁有3年資歷,才能證明你在該領域中已經駕輕就熟、具穩定性,還擁有相當的人脈關係。「一份不到1年的工作資歷,在第一印象就是不及格的。」

這並不是說,你得強逼自己在爛石頭上蹲3年。如果工作沒前景、忙到搞壞身體,你自然得另覓他處。只是,這也還不足以構成你立刻辭職的理由,因為沒想好下一步就貿然離職,你容易在待業期間「病急亂投醫」,「哪家要你,你就去哪家,導致職涯規畫混亂。」

因此,楊士漢建議,不如試著邊做邊找,一方面可以讓自己的職涯無縫接軌,另一方面可以延長你的年資。

萬惡的人力資源主管分析,通常工作者要找到真正適合的工作,可能需要3~6個月,舊公司職務交接大概需要一個月,與其這段期間都在待業,不如留任現職,讓年資看起來更完整。

在一種情況下,工作者可以允許空窗待業,那就是你已經對這段時期有完整規畫,例如參加與下份工作相關的短期進修課程、研習等等,對你找下一份工作有實質的幫助。

「年資的積累,跟你的年紀也有密切關聯。」楊士漢坦言,社會普遍可以接受30歲以下的求職者,還在探索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一旦年過30,如果履歷表還是A工作做半年、B公司待了8個月,就很容易為自己貼上「沒定性」「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的標籤。

在檢視是否離職的階段,你應該問問自己:「我是否擁有一份完整的年資?」「如果在轉職的過程中產生空窗期,我有做好規畫了嗎?」

自問3:「我有足夠能力轉職嗎?」讓自己在最好的狀態離開

有時候,想轉職也未必是討厭現職,可能是有更好的機會,也可能純粹是想換個環境,嘗試新的挑戰。在這種狀況下,什麼時機離開最恰當?

「最好的時機,應該在你覺得自己做得最好、而你離開的決定,甚至會引起眾人惋惜的時候。」楊士漢在《求職聖經》中舉例,某個任職於國際貿易公司的求職者,工作表現不錯,因為建議老闆進軍歐美市場未果,決定向外尋找其他機會,結果接連投履歷到幾家理想中的企業,都沒有下文。

在與對方溝通的過程中,楊士漢發現,對方確實擁有一定實力,但是他過去主要往來的客戶多半來自東南亞,忽略了東南亞與歐美市場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你認為你擁有的,可能正是你欠缺的;你認為你有資格的,有可能其實天差地遠。」

因此,客觀的評估你與理想工作之間的落差,會比著急的離職來得重要。陳力孑建議,找出了落差之後,還要再為自己設定弭平落差的時間表,讓自己往更好的轉職方向邁進。

《換對工作,養活未來30年的自己》一書也提到類似的概念,工作者至少要花5年時間,讓一項專業變成自己的定位,把自己這個「產品」的口碑經營好,才有跳槽的好籌碼。

三專家,帶你拆解「愈轉職,愈成功」的關鍵三步

圖說明
萬惡的人力資源主管
知名部落客。現任跨國公司人力資源主管,曾任職於學術單位、高科技產業與網路資訊業,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超過17年,著有《萬惡人力資源主管的良心建言》。

圖說明
楊士漢
奧雅國際顧問公司董事長,曾經在美國上市科技公司擔任高階主管、歐洲上市人力資源公司擔任大中華區獵人頭顧問,著有《求職聖經》。

圖說明
陳力孑
104資訊科技集團副總經理,對於台灣工作者的職涯發展變遷有深刻觀察。身兼集團行銷長,負責品牌管理、營銷策略與客戶關係管理等任務。

延伸閱讀 /
1.工作要越換越好?你需要「轉職SOP」,朝更棒的舞台邁進吧
2.提離職時,主管會有的5種反應!職場專家教你聰明應對
3.對工作感到迷惘嗎?6件事讓自己重新步上正軌!
4.領完年終獎金再換工作?其實,過年前才是最佳求職時機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打造有錢腦 立刻可以造成改變、擺脫窮忙的10個行動法則

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GRAVITY

從GOLF MONSTERS出發,GRAVITY打造沉浸式娛樂體驗空間

2025-08-07 經理人XGOLF MONSTERS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讓經典遊戲IP《RO仙境傳說》不再只限於螢幕,GRAVITY集團選擇推出沉浸式實體空間「GOLF MONSTERS」,重新定義娛樂與生活的邊界!走進台北嶄新的沉浸式娛樂空間,一邊是鮮明可愛的《RO仙境傳說》角色牆,一邊則傳來揮桿擊球的清脆聲響,這裡是GRAVITY集團新推出的實體旗艦空間——GOLF MONSTERS。

這是一間結合高爾夫運動、親子互動與社交娛樂的沉浸式場域,更是GRAVITY從遊戲開發商蛻變為「全方位娛樂生活品牌」的重要起點。

遊戲不只是遊戲,是生活的延伸

期望為現代人打造能夠陪伴生活、傳遞歡笑的體驗,GRAVITY集團以《RO仙境傳說》為核心,全面推進IP多元化,打造虛實整合的娛樂生活宇宙。這一場從虛擬延伸到日常的轉型旅程,首發作品便是「GOLF MONSTERS」。不同於一般的IP授權展覽或是舉辦快閃活動,GRAVITY選擇以實體空間深耕經營,並從最重視的台灣市場出發,展望亞太地區。

高爾夫運動為何會成為GRAVITY集團的起手式?「觀察到歐美、日本、韓國這幾年來高爾夫球風潮明顯年輕化、家庭化,甚至成為許多人社群打卡的新時尚。我們就是觀察到這個趨勢,所以希望用更生活化的語言與玩家重新建立連結。」GRAVITY理事金珍煥笑說。

GRAVITY
GRAVITY

他還補充道,這項選擇背後深藏著一份對跨世代陪伴的理解——有許多20多年前的RO玩家,如今紛紛成家立業,與其讓遊戲停留在過往青春回憶,不如讓它走進玩家們的生活日常,陪伴孩子一同成長、玩樂,甚至成為三代共遊的娛樂媒介。

三位一體的空間設計:健康、親子、社交

與其說「GOLF MONSTERS」是一間高爾夫球運動場,不如說它是一個兼顧運動與情感交流的生活場域。整體設計訴求的是「健康娛樂、親子共玩、社交互動」,不僅吸引家庭族群,還能提供空間給企業舉辦活動、高爾夫品牌聯名與KOL實體互動的機會。金珍煥觀察,相較於其他室內高爾夫場的時段規劃及產品供應,GRAVITY的場域從白天到夜晚皆維持親子友善氛圍,無論老中青,全齡都能輕鬆參與。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設施還具備跨國虛擬連線功能,能與韓國、日本、美國等地的玩家們展開同場競技,「大家可以同步進入同一張高爾夫地圖,一起開球、比賽,彷彿就身在國際賽事的現場。」金珍煥難掩自豪地說。

而之所以選擇台灣作為集團拓點首發站,金珍煥表示:「最主要是台灣市場對《RO》的熱情與黏著度,遠高於我們韓國本土。」也因為這些年在地耕耘的豐碩成果,讓GRAVITY深信台灣是推動虛實整合娛樂的最佳據點。如今,除了插旗台北外,GRAVITY也已著手評估在高雄等地開設直營或加盟據點的可能性。展望未來,東南亞市場更是GRAVITY下一階段的重要戰略,他說:「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我們都還在評估。希望從台灣出發,打造出一個深具亞洲文化的娛樂生活品牌。」

讓RO成為生活風格的代名詞

除了實體空間的拓展,「RO仙境傳說」也正在推動IP生活化工程。GRAVITY集團也與蝦皮、MOMO等平台開展新合作,並積極洽談餐飲、旅宿、服飾等異業聯名,一步步讓RO真正走入日常用品與潮流風格之中。

GRAVITY
GRAVITY

「我們在思考,RO是不是可以變成一種生活風格?一種讓你吃飯、旅行、運動,甚至購物時都能感受到快樂的方式。」金珍煥的語氣裡滿是期待。他也進一步透露,未來集團甚至有可能規劃推出小型主題樂園或主題館,以更多元形式貼近玩家的日常,讓這個陪伴玩家20年的虛擬角色群,能以更豐富的樣貌及姿態進入你我生活的真實世界。「因為看重與玩家長久的情感連結,我們希望他們的人生下一站,也能帶著RO一起向前走。」

在快速更迭的娛樂浪潮間,GRAVITY集團選擇用「生活實踐」重新定義遊戲與娛樂的價值。從經典《RO仙境傳說》的線上世界出發,穿越二十年的時空,走入真實空間、跨進家庭生活——他們的下一場冒險,才正要展開。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