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撰文 韋惟珊

CEO崇尚的簡單生活:放棄「什麼都要」的心態,才能追求真正在乎的事


你會買名牌包或3C產品做為自己努力工作的犒賞嗎?其實,這種犒賞自己的方式只能帶來短期的快樂。假如你留意過企業CEO們的報導,應該會發現相對於奢華無度,他們更喜歡簡單輕鬆的生活。
讓生活變單純,才能把時間投入自己感興趣的地方
Facebook執行長馬克.佐克伯(Mark Zuckerberg)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位。一說到他,你應該會連帶想起那套素色T-shirt和牛仔褲的搭配。「我真的想讓我的生活更簡單。」不只是穿著簡樸,佐克伯開的車款也相對平價,度蜜月時還被目擊出現在麥當勞(McDonald's)用餐,這些「平民生活」的原因都只有一個:
把生活變得單純,讓他可以把所有時間投入在自己最感興趣的工作上。
哲學家伊比鳩魯也是把生活簡單化的信奉者,他認為「避開苦難、追求快樂」,是人類天性因而被後人視為「享樂主義」的提倡者。要注意的是,這裡所說的「享樂」,是建立在節制欲望的基礎之上,有點近似於「無欲則剛」的境界,當你想要的東西愈少,「想要卻要不到的痛苦」就會降低,心靈上與物質上自然更容易得到滿足。
放棄「什麼都要」的心態,才不會淪為欲望之奴
「運用智慧,淘汰短期刺激情感的選項,才不會淪為欲望之奴。」把伊比鳩魯的學說套用在當代社會裡,應該不難理解,當你內心渴望的是能功成名就,用以換取美食、美酒、名牌服飾和豪宅,卻發現自己終其一生、工作賺的錢都難以企及時,難免會受挫、失望、焦慮,甚至因為無法達成而產生怨恨。
世上的富人有很多面貌,有人生活極盡奢華,有人物欲單純,光是和家人一起同桌品嚐父母煮的家常菜,就感覺愉悅。伊比鳩魯在生活中不斷實踐節制的概念,他和門徒每天都只吃麵包和清水,把精力都放在那些他們在乎的哲學討論上,得到心靈的滿足。
《這麼想就對了:哲學家教你破除11種負面想法》寫道,伊比鳩魯的享樂主義絕不是來自感官享受,而是「只追求生理所需的項目」,更容易維持平靜的生活。 當你懂得、放棄「什麼都要」的心態,著重於你真正在乎的事情,就更能接近享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