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終身學習
feature picture

如何從閱讀中獲得最多?分享我的看書習慣!

Bryan Yao
2015-04-05
作者 Bryan Yao
已完成
已取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閱讀」應該是不少人生活的一部分,相信對本部落格的讀友來說更是如此。在個人資料的興趣欄我都會填寫「看書」,但現在越來越覺得這樣填怪怪的,就像填寫「上網」或「睡覺」一樣,這已經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尤其身為顧問與講師,閱讀仍是一種享受,但與其說是興趣,更像是一種習慣!

但既然花那麼多時間閱讀,多年來我也沈澱出一套自己的選書與讀書方法,今天就來拋磚引玉,與各位交流切磋。

選書:浪費錢事小,浪費讀另一本好書的機會,才令人懊惱

首先是「選書」,這部份資訊來源很多元,我也沒什麼特定的選書流程,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我在手機裡有個「待購書單」。只要與好書邂逅,我會先拿手機記錄起來。邂逅是怎麼發生的呢?有時是朋友推薦,有時是在臉書、網路/實體書店看到推廣,更多的時候,是在看書時作者提到的另一本書。等到哪天心血來潮,或是沒書可看了(最近倒很少遇到),我會一次性地上博客來買齊,湊個免運或折扣。

如果遇到絕版書,就只好上拍賣網站買二手的。像前陣子為了準備大人學課程,我買了不少與職場人際關係有關的絕版書。最近對「廣告」這個議題產生興趣,也是一樣透過拍賣網站買二手的。如果真找不到中文版,就只好用Kindle上亞馬遜(Amazon)買原文的。

說到亞馬遜,其實對我選書的幫助也很大。只要是國外譯本,我必會上亞馬遜查評價。因為台灣書商宣傳太強,每本書都寫得超級厲害,但有時你一上亞馬遜,會發現「另一個事實」。例如某書宣稱亞馬遜4.5星,但上去一查,其實只來自兩個人的Review,而且評價內容也普普!

我認為多花點工夫選書是值得的!因為「時間」是最珍貴的資源,花時間閱讀一本不怎樣的書,書錢還好,重點是浪費了讀一本經典好書的機會。所以選書之後,我想談的就是「棄讀」這件事!

棄讀:一本書好不好,看到1/5就知道!

即使照以上的流程選書,偶而還是會遇到「無緣」的書,這時我會當機立斷地棄讀。有時真的是書籍內容名不符實,作者欠缺獨到見解,但有時作者是有料的,但表達方式與我頻率不對,我也會選擇放手,就像交朋友一樣,勉強自己不值得。

通常一本300頁的書,我讀到差不多60-70頁(約20%)都沒有出現「感覺」或「共鳴」,我會馬上跳著看,直接翻到結尾,或者選擇幾個有興趣的章節,若還是不吸引我,這本書就會被我冷凍起來。事實上我實驗過,前面1/5都不吸引我的書,就算讀到最後也提不起我的興趣

重複讀:一遍折書角、兩遍貼標籤、三遍再買一本.......

其實一本書好不好看(或者說我個人喜不喜歡),是可以直接從這本書的外觀看出來的!被我看上的書一定會被我「蹂躪」的,因為我有將書頁折角的習慣。我知道很多愛書者不喜歡折書,覺得那是一種破壞。但以效率而言,直接把喜歡的內容折角,會比拿筆畫線、貼標籤或手機拍照更快速直接(我都試過了),也比較不會打斷閱讀的節奏。一本我愛的書,從側面就會看到許多的折頁,好處是未來要重複翻閱,就一目了然。

被我折過很多頁的書,我必定會重複閱讀的,因為表示有太多值得吸收的東西,要列入「案頭書」的行列才行!通常我會相隔一段時間,沈澱一下思緒,才會開始重拾書本閱讀第二遍。

這時候我進行「貼標籤」的動作,也就是翻到折頁處,在重點段落的位置上貼彩色標籤(因為折角有時不容易指到正確的段落)。有時也會用筆標註段落的位置,簡單打個勾畫個星星。被貼滿標籤的書會被我放在書桌旁隨手可及之處,這也代表我很可能會讀第三遍、第四遍以上,或者偶而翻閱其中的重點內容,尤其在寫作的時候。

圖說明

要是這本書晉級到值得讀三四遍以上的程度,我通常會多買一本來「加工」。舊的那本維持原樣(因為有折頁或標籤),新書則會被我整本拆散,並且用Fujitsu的ScanSnap掃瞄器整本掃成PDF檔案(含文字辨識),放在雲端硬碟。這樣我人不論在哪裡,都可以用電腦、手機、平板快速查詢書中的內容!

曾有朋友在聊天時這樣對我說:「Bryan,你讀過的書我也讀過,但為何你都能記得當中的內容?」其實不是我記憶好,只是依據上面這樣的「系統化篩選」機制,我的思維早已在這幾本好書中浸染已久,才會在言談中自然地沁透出來。我也不是每本看過的書都會記得呀!

我看書的速度其實挺慢,甚至常看到一半會忍不住停下來,思考書中的內容。我有朋友宣稱一年可以看將近100本的書,這我是遠遠不及的。但我對學速讀沒興趣,我的想法是,每本書都是作者針對某個主題,竭盡所能把當下所知所學刻畫紙上(自己寫過書後更確認此點),這是值得,也需要讀者慢慢吸收的。我們未必需要讀得多,但要從每次閱讀中,為我們的心靈與智識擷取最多!

延伸閱讀

  1. 一本書,你只需要讀16%!
  2. 畫線、筆記、便利貼,把書變成個人資產
  3. 【何飛鵬專欄】如何讀一本書

(本文出自於「大人學」,原文請點此。)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繼續閱讀 閱讀
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連啓佑提供

你的 SEO 策略還有效嗎?告別零點擊焦慮,3步驟導入 AIO 搶占 AI 搜尋能見度

2025-09-19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羅秀如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Google 在 5 月宣布,AI Overviews 已經在超過 200 個國家與地區、40 多種語言推出。AI 搜尋,已經全面進入主流使用場景。

AI Overviews 直接在搜尋頁頂端提供彙整式回答,對用戶方便,但對企業網站而言卻是挑戰:即便你的內容排在搜尋結果第一名,用戶也未必會點擊,因為答案已經「被看過」了。

雖然企業能透過廣告補足流量,但廣告成本不斷攀升,且無法完全彌補自然流量的缺口。面對這股流量消失的浪潮,中小企業有限的行銷資源該投向何方?與其焦慮,不如立刻行動。

專家解方:3 步驟,讓品牌在 AI 搜尋中被看見

為此,《經理人》與將能數位行銷創辦人連啓佑合作,將多年顧問經驗與國際觀察,濃縮成一門立即可用的《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線上課。這套方法的精髓,就是從防守轉為進攻,透過 3 個核心步驟,讓你的品牌直接出現在 AI 的答案裡:

1. 建立結構化內容 (Structured Data): 讓 AI 能優先抓取並引用你的資訊。

2. 累積品牌信任度: 透過專家引述、媒體報導與穩定的內容品質,讓品牌成為 AI 眼中的可信來源。

3. 導入數據分析工具: 即時追蹤內容成效,快速調整策略,持續優化能見度。

延伸閱讀:AI 搜尋帶來 SEO 新規則!3 策略,讓品牌成為 AI 信任的資料來源

這場挑戰的關鍵,是從追求「關鍵字排名」進化到「能見度排名」的思維轉換,而這正是《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的設計初衷。

從策略到實戰,立即升級你的 AI 行銷力

涂貴婷製圖

這門課程不只拆解趨勢,更提供實戰步驟,幫助你在有限資源下高效落地:

  • 顧問級工具: 提供 11 組獨家 AI 指令,解決內容發想與優化難題。
  • 實戰框架: 設計符合 AI 檢索需求的內容結構,手把手帶你產出高能見度文章。
  • 案例實作: 透過練習,確保你能將所學應用在你的品牌上。對於希望快速補強數位行銷戰力的團隊與個人來說,這是一個兼具策略性與操作性的實戰資源。

AI 正在重寫搜尋規則,改變使用者的資訊取得習慣。對台灣品牌來說,關鍵在於能否快速調整心態,將目標從單純的網站排名,轉向成為 AI 回答中值得信任的來源。

與其害怕流量下滑,不如及早投入新一代的 SEO 與 AIO (AI Optimization) 策略,將挑戰轉化為新的成長動能。

資料來源:《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blog.google

繼續閱讀 數位轉型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