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行銷公關
feature picture

一個誠懇真心的道歉,是重建聲望的起點

2013-12-10 整理‧撰文 文及元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當企業發生重大事件時,透過媒體現場轉播或報導的記者會,可以將歉意、真心與改過的誠意,傳達給組織的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包括股東、員工、消費者、上下游協力廠商,以及工廠或企業所在地的附近居民等)。

日本長年提供企業法律諮詢服務、精通危機管理的律師中島茂指出,道歉記者會雖然只有短短的時間,卻足以當下立見企業文化與體質。然而,要開記者會「道歉」,也是有很多細節要注意,否則有時反而會弄巧成拙。

道歉要言行合一,只說事實

中島茂以記者會現場舉例,站在攝影機前的發言人(可能是企業負責人、高階主管或公關人員)的一言一行,都會被記者仔細觀察,也會被錄影,原本私底下無傷大雅的舉止發言,很容易就會遭到放大與過度解讀。

幾年前,日本一家食品廠商在發生產品原料偽裝事件後的道歉記者會中,社長一邊擦眼淚道歉,一邊露出他袖子裡價值數百萬日圓高級手表。隔天的報紙就以斗大的標題寫著:「淚光閃閃,手上也閃亮亮:戴著高級手表謝罪的社長」。

展現歉意、誠意和不再犯的決心,必須是整體,而不是片面的。完美的話語加上及時的眼淚,絕對比不上真心誠意的道歉與不再犯的決心。

道歉記者會的重點,也不在於服裝與會場布置(例如桌上有沒有鋪上桌巾遮住桌下的腳),而是真心誠意的道歉,以及找到真正的問題根源,並且針對發生原因究責,提出防止再度發生的對策。

因此,道歉記者會其實並沒有標準的手冊(manual)可言,即使口拙,只要誠實,透過媒體報導還是可以收到正面成效。

已故的日本實業家土光敏夫曾說:「只說事實,事實以外的事情不說,不能說的事情也絕對不說。一定要說些什麼的時候,絕對不能說謊。」值得企業在召開道歉記者會之前深思。

道歉不等於認罪,而是展現人性

第一時間無條件的道歉,是否就等於認罪呢?中島茂指出,美國有許多州都訂有「道歉條款」(”I am sorry” law),容許「道歉不等於認罪」(道歉是基於情感,認罪是基於事實)。

我們常說「情、理、法」,有些情況之下,「情」必須在「理、法」之前,尤其是如果有人因為企業事故而危及生命時,第一時間從心底表達哀悼,比釐清罪責更重要。畢竟顧及受害者或權益受損者的感覺,比執著於「我又沒錯,為什麼我要道歉」更重要。

「我們有遵守消防法的規定。」多年前,日本一家超市火警造成15名顧客往生的重大事件,結果社長在記者面前說出這句話。雖然社長堅持企業一切合法、守法,只是根據事實這麼說,但是畢竟已有多位顧客因此無辜犧牲,社長這番話反而弄巧成拙,造成社會觀感不佳。

儘管有些人會認為,企業即使是道歉,也只是逃避責難的一種公關手段,但是「一旦掌握事實真相,就應該讓新聞媒體知道。『無可奉告』只會讓人以為你在隱瞞事情。更重要的是,必須向媒體傳遞願意以負責任的態度面對問題,並盡可能提供所有訊息,」《聲望管理18鐵律》一書寫道。

舉例來說,某家輪胎公司的產品出現瑕疵,受到牽連的車商由於長年聘請外部公關,因此召回事件發生之後,便透過電視節目與廣告播放傳遞「你的安全與信賴,是我們最重視的兩件事」的訊息,藉此提高了企業形象。反觀輪胎商只是持續默默地召回瑕疵品,在公聽會中也只是重複著「雖然不知道瑕疵品發生問題的原因,但我們願意道歉」的曖昧態度,最終造成企業形象的惡化。

日本散文家山本夏彥在《有什麼事就上月球去:山本夏彥名言錄》(暫譯,原書名《何用あって月世界へ:山本夏彦名言集》)中提到:「並不是因為有事實才有報導,而是因為有報導才有事實。」雖然輪胎商誠實地召回瑕疵品,但沉默的道歉,如果沒有被報導,也是無用的。

因此,企業必須思考如何在危機或重大事件發生之後,思考如何有效地傳達歉意、誠意與真心,讓利害關係人都能知道,才是道歉的關鍵所在。


(資料來源:《President》2013年11月18日號;《道歉的技術:好感度提高300%、人生逆轉勝的魔法》〔暫譯,原書名《好感度が300%UPする「謝り方」》,經濟界出版〕)

延伸閱讀>>

1.如何善用社群進行危機溝通? – 以陳菊市長臉書溝通氣爆事件為例

2.【危機處理】利眾公關顧問董事長嚴曉翠 偵測、回應、檢視,3階段管理危機

3.五大原則 做好危機溝通

4.道了歉,仍挽不回信任?4步驟做到真正的道歉!


加入《經理人月刊》粉絲團,天天分享交流管理新知!

(本文摘自2013年12月號《經理人月刊》「危機處理黃金1小時」,更多內容請參閱本期《經理人月刊》。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經理人月刊》第109期 www.managertoday.com.tw)



圖片來源 / Craig Sunter - Thanx 2 Million ;-)) via Flickr, CC Licensed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邁達特的人才經營戰略!攜手「有福企」,打造個人化福利新體驗

2025-10-08 經理人X神坊資訊 有福企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離職率曾高達2成的邁達特,如何逆轉人才流動困境?運用一站式員工福利管理平台「有福企®」,透過福利數位化實踐個人化福利新體驗。

走進邁達特的辦公室,最熱鬧的不是茶水間,而是 LINE 群組裡的「福利話題」。有人分享如何用點數換到電子票券,有人則教同事在電商平台搭配福利點數折抵,精打細算換來小確幸。對人資長楊碩祐來說,這樣的畫面格外珍貴,因為在他剛接手的那幾年,如何精準投放福利資源是重要的課題之一。

當時,邁達特正面臨跟同業一樣高達2成的離職率。高薪或許能吸引人,卻不一定能留住人,如何改善流動率,已成為企業的當務之急。「薪資能解決短期問題,但要讓人留下,必須讓員工在組織裡克服挑戰、獲得成就與實現價值。」他回憶。也因此,邁達特開始思考:如何讓「福利」不再只是行政支出,更成為穩固人才的關鍵?

永續人才經營,不只是花錢

楊碩祐的第一步,是回到員工需求本身。邁達特自 2022 年起,將員工滿意度調查頻率拉高到每半年一次,以即時掌握心聲。疫情趨緩後,公司除了宣布可彈性上/下班之外,如有特殊需求也可向主管提出居家工作的申請,讓每個人保有調整空間;當時從員工滿意度調查中發現,過去被視為亮點的零食飲料吧,只排到第 10 名;前幾名則是偏向彈性化的管理,如居家辦公和彈性上下班等。

「當福利能回應真實需求,滿意度可達 8 成;若與員工期待落差過大,則可能僅有 4 成。」楊碩祐說,這讓他確信,與其把資源花在公司自認重要的福利上,不如傾聽員工真正想要什麼,把錢花在刀口上、福利給得精準,才能成為長期的人才經營策略。

邁達特
邁達特人資長楊碩祐
經理人

有福企一站整合福利,滿足員工多元彈性需求

如何讓福利走進日常?楊碩祐找到的答案是數位化。幾個月前,邁達特導入神坊資訊的「有福企®」數位平台——專為 HR 及福委打造的數位福利管理工具,讓員工能自主選擇福利,也讓行政流程大幅簡化。

「第一眼看到平台時,我就很喜歡它的 UI/UX 設計,清楚易懂又好上手。」楊碩祐回憶。以往福利公告、點數發放、特約簽約、活動管理分散在不同流程,耗費大量人力,也不易協作,如今透過有福企一站式平台即可完成。「福利是需要重複宣導的。」楊碩祐還記得,為了讓同仁理解平台價值,他特地花了一個週末做簡報,親自向全體員工示範說明。結果,導入初期就有9成以上員工完成開通登入。

為了讓員工福利更精準滿足個人化需求、提升使用彈性,邁達特將企業福利的固定預算轉換成「小樹點(生活)」(註1) ,透過平台發放數位福利點數,讓員工能依需求兌換折抵票券、宅配商品或旅遊體驗等日常生活消費。不僅能實現員工自選自用,企業也能在員工生日、福委活動、課程進修獎勵等多元時機點發送點數,創造更多與員工互動的機會。

甚至有員工自發性在 LINE 群組分享「點數使用攻略」,顯見認同度高。「現在我能兼顧員工自選福利、提供彈性,同時控制成本,這讓我更容易說服管理團隊,也能回應員工期待。」楊碩祐分享。

神坊資訊營運總監劉容先則補充,平台的核心設計之一在於「分眾」。以往分眾多應用於行銷操作,但員工同樣需要差異化經營:不同年齡層、職能或生活階段,各有不同需求。而邁達特員工結構正好呈現三個世代共融——20、30、40 歲以上各約佔三分之一,差異化經營更顯重要。有福企串連企業、HR、員工與供應商四方角色,整合了多元特約資源、EAP 員工協助與健康促進活動,再結合小樹點生態圈的廣泛通路,讓員工無論是日常娛樂、進修學習,或心理與法律諮詢,都能找到符合需求的選項。HR 不再受限於繁瑣行政流程,可更專注在策略規劃與成效評估,提升部門能見度與角色價值。

她進一步指出,平台也提供「活動」管理功能,讓 HR 及福委能以數位化方式舉辦家庭日、聚餐、健康與團建等各式員工活動,除了活動報名、問卷調查及員工簽到,也能透過平台發放點數獎勵,將繁瑣的紙本流程在線上一條龍完成,不僅讓 HR 節省時間,當活動體驗更流暢,員工參與意願也自然提升。

「HR 常常缺乏 IT 支援,有福企就是專為人資打造的數位工具,能持續優化迭代,並提供數據追蹤功能,讓決策更精準。」未來,也計畫推出會議室及按摩等服務預約功能,讓預算有限的中小企業也能輕鬆享受數位化帶來的效率與便利。

善用有福企,邁達特讓福利成為留才戰略

基於對數據與科學化人才經營的重視,邁達特進一步落實福利數位化。透過每半年一次的員工滿意度調查與同業數據比較,公司能更精準地掌握員工偏好,再搭配三十多項軟硬體福利調查,讓決策從感覺走向可驗證,進而推動政策宣傳與資源分配。

楊碩祐指出,邁達特以數位工具優化「選、用、育、留」四大流程,從求職、入職到職涯發展與日常照顧,HR 在每個環節都扮演要角,建構完善的「數位人才旅程」;其中,有福企更是「留才」關鍵,因為福利經營不再是附加價值,而是直接影響組織韌性與文化的核心環節。

「借用外部平台資源、交給專業,比起自己開發更有效率。有福企最大的價值,是幫助企業留才,並透過平台傳遞企業的正向福利文化。」楊碩祐說。甫獲 2025 年「亞洲最佳企業雇主獎」的邁達特,之所以能脫穎而出,不僅在於持續深耕人才經營,也來自善用外部資源,如導入「有福企®」後,將預算轉化為彈性點數,滿足跨世代需求,讓福利從「成本支出」提升為「策略資源」。

邁達特
邁達特屢獲雇主品牌獎項肯定,展現長期以人為本的人才經營承諾
經理人

「這些努力在當初或許不會立刻看到成效,但卻能在同業尚未改善之際,率先走快一步,為未來奠下穩固基礎。」楊碩祐分享,隨著福利策略逐步落地,邁達特的離職率逐年下降,並持續創新低,讓公司更有底氣對外傳遞雇主品牌,也展現了長期重視人才的承諾。

被母公司佳世達點名為「集團軟體先鋒」的邁達特,擁有逾 25 年經驗,代理超過 50 種全球 IT 產品。面對缺工時代,當薪酬只是基本盤,決定新世代工作者是否留任的關鍵,在於能否持續挑戰自我、獲得成就感,並與企業文化建立連結。

因此,邁達特導入「有福企®」,不只是導入一套福利平台,背後更有將福利視為留才之道的策略思維。展望未來,楊碩祐期盼有福企持續開發創新服務,陪伴企業在人資數位化的道路上持續進化。透過與時俱進的平台設計,協助企業落實以人為本的人才經營,奠定組織永續的基礎。

註1:「小樹點」點數系統,分為小樹點 (生活) 與小樹點 (信用卡) 兩種點數類型,本文所述為小樹點 (生活)

[本文由經理人整合行銷部與神坊資訊有福企共同製作]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