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工作生活平衡
feature picture

台大驚傳 3 起學生輕生,你是潛在憂鬱族群嗎?哪些因素容易引發憂鬱症?

2020-11-16 整理‧撰文 陳書榕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上周台大驚傳 3 起學生輕生事件,「頂大生憂鬱」的議題再度引起各方關關注。事實上,青年憂鬱導致自殺的危機不只發生在最高學府,據教育部統計,今年至今有 76 名各級學校學生自殺致死事件。

自殺率高的族群往往受心理壓力所苦,憂鬱問題恐怕正威脅著台灣的下一代。究竟憂鬱症的高風險族群有什麼特性?什麼樣的環境容易導致人有憂鬱傾向呢?

憂鬱症列世界三大疾病之一,全台罹患者最高恐近 90 萬人

中興醫院聯合院區身心精神科醫師詹佳真指出,據國際研究報告結果顯示,憂鬱症罹病率達 3% 到 8%。換言之,若你所處的企業規模達 40 人,就可以推估企業中至少有一名同事飽受憂鬱症所苦。依行政院主計總處 2020 年統計,台灣目前勞動力人口計有 1100 萬人,按比例換算,罹患憂鬱症的工作者最高恐將近 90 萬人口。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憂鬱症會造成嚴重的社會經濟負擔,為 2020 年世界三大疾病之一。憂鬱症不僅關乎工作者個人的身心健康,對企業來說,有可能是損失了優秀的人才。國內社福團體董氏基金會所提供的心衛手冊中指出,憂鬱症在 21 世紀是職場疾病的主流,員工沮喪、失能,帶給企業的成本損失,遠高過關廠或罷工。

追求傑出表現的人才,往往是憂鬱症高風險族群

重視職場憂鬱症的聲浪漸起,勞委會於 2009 年也將因工作引發的精神病,納入勞保職災給付範圍,意在提醒企業主不只得保障工作者的生理健康,也要照顧他們的心理素質。

詹佳真認為,憂鬱症之所以會造成企業嚴重人力資源損失的關鍵原因在於,罹患憂鬱症的高風險族群,往往都是企業的中流砥柱,他們一旦生病,很有可能會因為不希望精神疾病影響工作表現或外在形象,進而選擇隱瞞或忽略,最終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適度的壓力可以幫助人成長;過度的壓力,恐怕會成為壓垮工作者的最後一綑稻草。而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更直言表示:「你的得力助手,就是最有可能罹患憂鬱症的那群人,」追求完美的個性,使得他們能在高度競爭的環境存活,進而表現傑出,但在高績效成就的背後,通常伴隨著情緒崩盤的危機。

葉雅馨強調,有 15% 的憂鬱症患者最後會死於自殺,這不僅是造成企業損失,更是親友無可挽回的遺憾。因此企業經營者、管理階層不可不慎,儘早對於憂鬱症有一定了解,在企業內部制度及文化上做積極預防,才能與憂鬱症和平共處。

心理諮商師:3 大誘發憂鬱症的成因

說到這裡,你可能以為憂鬱症是情緒疾病,但其實,憂鬱症不只是心理、更是生理疾病。育寧心理文化心理諮商師邱永林表示,誘發憂鬱症主要有生理、心理與社會成因:

1. 生理因素

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分泌失去平衡,如血清素(Serotonin)、腦內啡(endorphin)跟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

2. 心理因素

完美主義的個性,或是負面悲觀的思考習慣。

3. 社會因素

負面或高壓的生活事件造成心理創傷,如工作環境講究效率、失婚、失業有龐大的財務壓力、家庭失和等。

精神科醫師:4 種易生憂鬱症的職場因子

葉雅馨點出,若將社會因素縮小範圍至工作環境,可以想見在高壓、時間急迫、工時較長以及同儕競爭激烈的工作性質,就容易將工作者推向情緒懸崖。若你曾經懷疑過自己有可能是憂鬱症的隱性族群,詹佳真提供以下 4 要素,讓你初步判斷,自己是否屬於潛在憂鬱症患者的族群:

1. 主管是權威式領導者

主管每天都罵你「笨蛋」「蠢豬」嗎?他專制的作風、習慣貶抑部屬能力,讓你長期處在恐懼與焦慮當中,心情大受影響。

2. 高度競爭的工作環境

以業績計薪的工作、盈虧自負的創業家,或是同儕評比激烈的環境中,都有可能造成你的恐慌情緒。

3. 個性追求完美

你的標準近乎吹毛求疵,甚至將此視為追求卓越的動力,但你心底總是覺得自己從未完全實現目標、從未滿意過自己的表現。

4. 常覺得無法勝任目前的工作

主管才剛交辦任務到你手上,你就預先看衰自己、預告失敗。習慣自我否定,並且也認定別人也總是這樣看待你的能力。

很可惜的,台灣普遍處於一個「憂鬱」卻又不願意正面承認的社會氛圍當中。就憂鬱症防治協會統計,其就診率其實不到 3%,表示超過 87 萬名憂鬱症患者未就醫(依前述患病為 90 萬人口估計)。

低潮過了就好了?憂鬱症是腦部疾病,請勇於找醫師求助

詹佳真分析關鍵原因在於,社會大眾對於憂鬱症的理解仍舊停留在情緒疾病,認為「低潮」會過,人會「自然復原」,但事實上憂鬱症是生理更是腦部疾病,靠自己的力量難以康復,也因此,既是憂鬱症患者也是陪伴者的導演吳念真(已故大妹患有長期憂鬱症),曾用自身的經驗呼籲大眾:「當我們面對無法解決的疾病的時候,請不要相信自己,請相信專業、相信醫生,尋求專業協助。」

其次,邱永林認為,職場的不友善環境,會讓患者刻意迴避疾病。「大多數人將罹患憂鬱症,跟抗壓性不足、工作能力不佳做直接聯想,」這種想法會直接扼殺工作者面對自己得病的勇氣,企圖隱瞞病情,企業主、同事自然也不會知道他的病況如何

邱永林坦言,自己在就讀大學時就曾經被指導教授提醒,應該要去心輔室「聊聊」,當時他才驚覺課業壓力讓他有了憂鬱症傾向卻不自知,「就連有專業心輔背景的我們,都有可能患病而輕忽,何況是一般民眾,」邱永林認為,除了鼓勵患者面對疾病之外,患者之外的陪伴者,包括同事、主管跟企業經營者,都應該要為此盡一份心力。

詹佳真跟邱永林都不約而同提及陪伴者的重要性,「有很多自己不願來就醫的患者,都是靠熱心同事積極約診才來的,」 詹佳真說,若你察覺身邊有疑似生病的同事,用健康的態度提供協助與陪伴,無形中,就能為他們帶來正面的力量。

文章首圖來源 / Kristina Alexanderson via flickr, CC licensed

相關文章

中階主管必修8堂課

成功 Success > 目標管理
feature picture
陳姿伶製圖

寫下你的 2026 夢想清單:用原子習慣累積 365 天小勝利,活成自己期待的模樣

2025-11-04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羅秀如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2025 年來到尾聲。每年到這個時刻,總會冒出一句熟悉的想法:明年,我想過得更好。

但什麼叫「更好」?是更健康?收入更穩?心情更平靜?或是有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和能力?

如果沒有策略,「更好」常常只會停留在願望。今年,我們換個作法,用能執行、能追蹤、能累積的方式,踏實帶你走向 2026。

向大谷翔平學習:把大目標拆成小任務

棒球巨星大谷翔平曾用九宮格清晰規劃自己的訓練與目標,完成投打二刀流的成就,並多次榮獲 MLB MVP。同樣,台灣柔道選手楊勇緯也借助類似的目標管理方法,精準掌控技術與心態,在奧運舞台上奪得銀牌。

他們的成功不僅來自天賦,更來自具體化目標,並持續行動。

這也正是經理人「商管 LAB」推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與「理想生活實踐模版」 的核心精神:這套模版並非僅僅是一張表單,而是專為目標管理與實現設計的全方位實用工具。

它結合科學化的九宮格規劃、每日習慣追蹤與復盤日記 3 大核心功能,幫助你將腦海中的構想變成具體行動,再透過持續執行,讓每個小步驟累積成可見成果。

九宮格設計理念:從抽象到具體,畫出你的夢想藍圖

經理人

在我們的模版中,九宮格是將夢想拆解為具體行動的關鍵工具。首先,你需要在格子的中心寫下最核心的夢想,例如「2026年加薪」或「學會第二外語」。接著,將這個夢想拆解為 4 大面向:

屬於自己的計畫: 專注於提升個人技能。
與他人相關的目標: 例如促進合作或建立深厚人際關係。
具體可衡量的成就: 像是考證照、優化履歷表,讓進步變得可見。
無形但深具價值的追求: 比如改善情緒管理或建立正向心態。

經理人

為了協助你思考,我們設計了 2 種九宮格邏輯:

1.放射型思考: 適合初期發想,無需拘泥順序,將所有相關的想法填入九宮格。這種水平式的思考,能激發你的創意靈感,從而找出未曾考慮的目標或行動計畫。

2.螺旋型思考: 適合具體執行階段,從核心目標開始,順時針依次填寫各步驟,建立因果關係,使目標的拆解更有深度。

理想生活實踐模版設計了「AI 目標規劃師」ChatGPT小助手。
陳姿伶製圖

AI 規劃管理師:透過提問釐清思緒,拆解目標與步驟

如果你在規劃時卡關,我們特別設計了一個 ChatGPT 小助手「AI 規劃管理師」,頁面上設有兩個選項:「工作目標拆解」 與 「生活目標拆解」,針對不同面向提供貼心的支持。例如,點選「工作目標拆解」後,GPTs 小助手將引導你輸入以下資訊:

產業與職位: 目前在哪個產業?擔任什麼職位?
工作內容: 你的日常工作任務有哪些?
目標描述: 希望在什麼時間範圍內,達成什麼具體目標?
其他背景資訊: 目標的動機是什麼?是否已經有一些相關的資源、技能或挑戰?

根據你的回答,「AI 規劃管理師」會幫助你拆解出 8 個適合的子目標,並提供具體行動指引,讓方向與步驟更清楚。

每日習慣追蹤:累積微小成就,見證巨大改變

善用每日追蹤,輕鬆培養原子習慣.jpg
陳姿伶製圖

如果九宮格是你的目標地圖,那麼每日習慣追蹤就是實現目標的動力來源。許多人在開始目標管理時,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克服惰性。

我們的模版不僅提供了簡單易用的習慣打卡系統,還加入了一項充滿趣味與激勵的設計:根據完成率,讓你的數據以花朵的形式呈現。

每日打卡建立好習慣,朝理想生活邁進.jpg
陳姿伶製圖

你可以寫下「每天運動 20 分鐘」、「早晨冥想 5~10 分鐘」等想要培養的原子習慣。每天完成後,只需在方格內打勾,就能立即看到數據變化,得到成就感。

隨著完成率逐步提升,一朵小芽會慢慢成長,最終開展成一朵盛開的花朵,象徵你在習慣培養路上的累積與突破。這項設計不僅提升了記錄過程的趣味性,更讓數據從冷冰冰的數字,轉化為溫暖的視覺回饋。

同時,進度視覺化圖表也能幫助你清晰檢視每週、每月的習慣達成率,即使偶有波動,整體數據仍然展現你的堅持與努力。

復盤日記:每天的溫暖對話與反思

透過每日情緒、行動與反思紀錄,追蹤進步與調整方向。
經理人

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很少停下來與自己對話,在復盤日記中,除了「心情指數」、「睡眠狀態」這些反映身心健康的欄位,我們特別設計了以下提問:

值得讚美自己的 3 件事: 寫下讓你感到自豪的小事,大方的給自己一個肯定。

經歷 3 件美好的事物: 也許是一頓可口的晚餐、他人一句貼心的問候……,透過記錄,將溫暖的瞬間重新珍藏。

今天學到了什麼: 你可以把這一欄當成心願清單,像是「多花幾分鐘陪伴家人」、「面對壓力記得深呼吸」,每一個改善的想法,都是邁向更好的自己。

如果真的想不到要寫什麼,我們在模板中設計了小錦囊,只要跟著提示走,就能幫助你反思過去、挖掘生活中的動力來源,讓每一天都成為邁向夢想的墊腳石。

你的 2026,從寫下第一格開始

經理人

這份「理想生活實踐模版」不僅是一份工具,更是你實現理想生活的指南。搭配「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幫助你從目標的構想到具體實踐,讓夢想變得觸手可及。

今天就開始,寫下你的第一個九宮格,打卡你的第一個好習慣,記錄你的第一份復盤日記。讓我們共同期待,一年後,你所繪出的夢想清單,會變成最動人的故事。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