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掌握3原則,進攻未來12大熱門職缺

2016-01-07 《數位時代》編輯部 詹子嫻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新科技浪潮一波波打來,顛覆傳統,但也帶動許多新的業務需求,網路興起後,從先前的SEO/SEM行銷、社群經營人、Andorid工程師,到現今的資料科學家、金融科技(FinTech)人才的需求大增,因此不論企業或員工得有不同的思維來面對求職這件事。

「你發覺沒有,最近一兩年這個世界好像變得非常陌生,原來非常熟悉的商業模式在改變,原來有效的盈利模式開始失靈,甚至有一些我們非常熟悉的消費者,突然間變的很模糊。」這是中國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以他周遭朋友的疑問作為他演講的開頭,而導致模糊的原因就是「互聯網」。

當網路,特別是行動網路普及後,出現了各式創新的服務,像是共享經濟、零工經濟(gig economy),不僅對各行業企業營運掀起巨變,對人才的需求也有很大的變化。

早一步看見未來需求,做好職涯管理,《經理人月刊》+《數位時代》>>

以台灣104人力銀行的科技職缺來看,過去屬於量大職缺的電子業「操作/技術類人員」招募數大幅下降,但成長幅度高的則是技術門檻高的半導體設備工程師、軟體工程師、網路行銷等,符合台灣電子業衰弱、製造外移、以及網路新創業奮起的現象。

不過,職缺的消長除顯示企業發展現況,更反應了企業對於未來的布局。在高階獵才領域十多年的HRnetOne台灣區總經理秦玉瓏提出觀察,目前客戶要找的人,仍以研發、工程相關為大宗,這塊是台灣目前的核心,而且人才的口碑佳,因此大陸、新加坡公司都很喜愛來台覓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數據、金融科技、電商的人才需求在近期成長得相當快。

意藍科技董事總經理楊立偉也有類似看法,他在台大開「資料庫管理」課程已有八年,一直到2012年開始變成是很夯的課,2015年修課人數比2014年成長二到三倍,特別是很多非資訊科系的學生來修,代表學生也意識到資料經濟的重要性。他更強調,未來工業4.0、Fintech應用更多後,資料量及分析需求都會更大,這一波趨勢還會走十年以上!

因此,綜合來看,目前未來需求高度看漲的職缺圍繞在幾個趨勢,包括大數據、金融科技、物聯網,特別是這些科技工具/知識影響的層面涉及所有產業,更帶動人才需求暴增。

正因為環境的變動太快,不論是學生、新鮮人甚至是職場老鳥,面對未來難免心慌,但就像美國詩人朗費羅(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所說:「要以不憂不懼的堅決意志,投入撲朔迷離的未來。」如何為自己加值、成為明日搶手的人才,必須掌握三個原則。

原則一、戰場無國界,最需跨界整合力

現今進入跨界、跨業的競爭時代,對企業來說,找工作和找人才已不再是一個「職缺」的命題,「更看重的是一個人的靈活學習力、整合力」前美商DDI宏智國際顧問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林妍希如是說。

她進一步解釋,靈活的學習力是成為明日人才重要的人格特質和能力,能快速吸取新知、學習新技能之後,還要有能力將不同領域的知識/技能融合。

例如,現在當紅的資料科學就是融合了統計分析和不同行業領域的domain knowledge和實務經歷,因為同時具備這些能力不容易,因此薪資傲人。或是金融科技,除需要有網路創新思維,還要了解全球和當地的金融體制、法規、資訊安全,這些就是考驗人才的跨界、跨業整合力。

原則二、用大區域雷達作benchmark

秦玉瓏直言,台灣人才不能再只用「台灣」來思考,要將自己放到一個大區域如亞洲或是全球,來檢視自身的優缺點、做競爭力的比較。她指出,台灣人才的優點是執行力佳,但英文、自我行銷的表達能力有待加強,這些都是要補強的地方,如此才能跟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的人競爭。

目前網路有眾多的線上學習課程,不論是語言、網路行銷等都有免費的資料,新鮮人或職場老鳥應善用最經濟實惠的進修管道,增強多方位的能力。

圖說明

原則三、不管喜不喜歡,社群履歷不可缺

LinkedIn調查指出,有89%的求職者會利用個人的社交網絡找工作。104人力銀行公共事業部經理張雅惠也認為,「用網路社交平台找人才的HR越來越多!」以往靠履歷、短暫的面試,並不容易判斷求職者到底適不適合這份工作,因此一個人的網路軌跡對企業來說,開始變得重要。

例如「從熱愛某項活動來推估你的專注度,甚至在部落格PO的吃喝玩樂也可以看出你的美感及品味」,這些都能讓企業做為評估工作態度的指標。因此求職者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社群履歷,擴張自己社交圈的人脈,同時還要花時間經營,例如撰寫或分享對產業的觀察和見解,讓企業看到你。

(本文出自數位時代,原文請點此

早一步看見未來需求,做好職涯管理,《經理人月刊》+《數位時代》>>

@@BOOKID:126632@@

首張圖片/電影《心靈捕手》劇照

@@ACTIVITYID:501@@

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連啓佑提供

你的 SEO 策略還有效嗎?告別零點擊焦慮,3步驟導入 AIO 搶占 AI 搜尋能見度

2025-09-19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羅秀如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Google 在 5 月宣布,AI Overviews 已經在超過 200 個國家與地區、40 多種語言推出。AI 搜尋,已經全面進入主流使用場景。

AI Overviews 直接在搜尋頁頂端提供彙整式回答,對用戶方便,但對企業網站而言卻是挑戰:即便你的內容排在搜尋結果第一名,用戶也未必會點擊,因為答案已經「被看過」了。

雖然企業能透過廣告補足流量,但廣告成本不斷攀升,且無法完全彌補自然流量的缺口。面對這股流量消失的浪潮,中小企業有限的行銷資源該投向何方?與其焦慮,不如立刻行動。

專家解方:3 步驟,讓品牌在 AI 搜尋中被看見

為此,《經理人》與將能數位行銷創辦人連啓佑合作,將多年顧問經驗與國際觀察,濃縮成一門立即可用的《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線上課。這套方法的精髓,就是從防守轉為進攻,透過 3 個核心步驟,讓你的品牌直接出現在 AI 的答案裡:

1. 建立結構化內容 (Structured Data): 讓 AI 能優先抓取並引用你的資訊。

2. 累積品牌信任度: 透過專家引述、媒體報導與穩定的內容品質,讓品牌成為 AI 眼中的可信來源。

3. 導入數據分析工具: 即時追蹤內容成效,快速調整策略,持續優化能見度。

延伸閱讀:AI 搜尋帶來 SEO 新規則!3 策略,讓品牌成為 AI 信任的資料來源

這場挑戰的關鍵,是從追求「關鍵字排名」進化到「能見度排名」的思維轉換,而這正是《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的設計初衷。

從策略到實戰,立即升級你的 AI 行銷力

涂貴婷製圖

這門課程不只拆解趨勢,更提供實戰步驟,幫助你在有限資源下高效落地:

  • 顧問級工具: 提供 11 組獨家 AI 指令,解決內容發想與優化難題。
  • 實戰框架: 設計符合 AI 檢索需求的內容結構,手把手帶你產出高能見度文章。
  • 案例實作: 透過練習,確保你能將所學應用在你的品牌上。對於希望快速補強數位行銷戰力的團隊與個人來說,這是一個兼具策略性與操作性的實戰資源。

AI 正在重寫搜尋規則,改變使用者的資訊取得習慣。對台灣品牌來說,關鍵在於能否快速調整心態,將目標從單純的網站排名,轉向成為 AI 回答中值得信任的來源。

與其害怕流量下滑,不如及早投入新一代的 SEO 與 AIO (AI Optimization) 策略,將挑戰轉化為新的成長動能。

資料來源:《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blog.google

繼續閱讀 數位轉型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