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特質!定型心態、成長心態,你偏向哪種?

2021-09-03 整理‧撰文 林庭安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回想一下,你學生時期拿到的成績單如何給分?是甲乙丙丁、ABCD、百分制或級等分?無論哪種計分方式,都會明確標示及格與不及格,評斷受試者是否通過標準。

然而,美國芝加哥(Chicago)有一所高中,在學生沒通過測驗時,不會在成績單上用紅色標出「不及格」「丁」或「F」等字眼,而是給他們一個「還沒」(not yet)的評語。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卡蘿.杜維克(Carol Dweck)在 2014 年的 TED Talks 分享這段故事,至今已超過 1200 萬人次閱覽。她認為,這樣的計分方式,可以指引學生一條道路,「如果你知道自己被當,就會想:『我真沒用,一事無成。』但如果成績單寫的是『還沒過』,你就會知道自己還在學習。」

「還沒」這個字眼,不只是對那些學生有用,把它放在人生與工作中,也能發揮作用。你不是做不到,只是「還沒」做到;你不是失敗,只是「還沒」成功;你不是不會寫程式,只是「還沒」學會……。這則故事呼應了杜維克多年以來研究:你的信念,影響了你的生活方式。

成長心態 vs. 定型心態:你相信努力,還是更看重天賦?

杜維克認為人有兩種心態,一種是相信素質是無法改變的「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另外一種則是「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相信每個人初始的天賦、資質、興趣或性格可能不同,但可以透過努力和累積經驗而改變。

延伸閱讀:成功人士都很聰明?比爾.蓋茲:錯!會成功是這個原因⋯

這兩種心態都存在於人們心中,而外在環境與因素,可能會助長或加深心態。比方說,當學生收到成績單,看到數學不及格被老師圈起來,可能會產生「我數學不好」的定型心態,但如果把評分方式改為「還沒過」,就有機會讓他萌生「我只是還沒學會,有一天會學會」的成長思維。

這個簡單的思維與心態,卻可能是左右成功的關鍵心理素質。《長勝心態》指出,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沒有人有所有的答案,也沒有一位領導者能精準預測未來。能夠在這個世代持續發光發熱的人,必須是能快速學習、創新、調適與反省的人。擁有成長心態的人,會把過程(學習)置於結果(成績)之上,它讓人們願意學習、有能力因應挫敗及探索潛能,更努力達成自己重視的事情。

成長心態能改變一個人,改變一家公司

成長心態改變一家公司的例子,莫過於 2014 年薩帝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臨危受命接任微軟(Microsoft)執行長。當時微軟看起來榮光已過,時至今日,微軟站穩雲端市場,市值飆升近 6 倍,成為全球第二個市值破 2 兆的企業,僅次於蘋果(Apple)。

延伸閱讀:《財富》2019年度企業家榜首!當代最溫柔 CEO,如何讓微軟市值 4 年成長 250%?

他在 2017 年出版的《刷新未來》坦承,微軟能谷底翻身,是因為文化改造。把「無所不知」的文化翻轉成「無所不學」,也就是把「成長心態」帶進企業裡,「 如果每個人都能擁有這種態度,認為自己有能力突破限制、面對挑戰,讓自己成長,也讓公司成長。

納德拉表示,身為執行長,他每天不可避免地必須問自己:我在哪些地方執著定型心態?我在哪裡可以展現成長心態?因為他所做的每個商業決策,都會接受檢驗。

在定型心態下的決策,因為被過去的成功綁架、擔心失敗,會傾向於重複做一樣的事;由成長心態驅動的決策,就會敢嘗試新事物。

舉例來說,過往每當微軟推出新版 Windows,用戶就必須付費升級。但負責 Windows 暨裝置事業的主管做了一個新決定:在限定期間內,開放用戶免費升級,雖然此舉會少掉一些營收,但卻能讓幾億用戶受惠,也更符合他們「賦能世界上每個人、每個組織」的宗旨。

納德拉表示,文化轉型不容易,甚至痛苦不堪,因為恐懼未知、抗拒改變,是人之常情。沒有人能預測未來,但成長心態能體認「失敗為成功之母」的道理,可以幫助你朝不確定的未來靠近。

定型心態令人恐懼失敗,最終導致失敗

相反地,定型心態會限縮人或企業的可能性,一旦你相信只有某些人能出類拔萃,就不會再努力追求想要的目標。而且,他們為了要證明自己,會不願意承認或顯露自己的缺點,甚至在面對過錯時,惡意撒謊或隱瞞。

《心態致勝》指出,曾被譽為企業界模範生的安隆公司(Enron)在 2001 年宣告破產,就是因為公司塑造的文化與心態所致。

安隆喜歡招聘聰明、高學歷的人才,並給予高薪,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它創造出崇拜聰明才智的企業文化,迫使員工在做任何事時,都要「看起來」聰明與能幹。換句話說,組織助長了員工的定型心態,不願承認錯誤、自我改正,讓公司走向滅亡。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心理學教授馬丁.科溫頓(Martin Covington)發現,人們對失敗的恐懼與對自我價值的感受,有直接的關聯。他的研究指出,人們保護自我價值的其中一個方法,是相信自己有能力,並說服他人我們有能力。如果我們認定失敗代表沒有能力,傷害自我價值,就是杜維克口中的定型思維。

如果一個人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功,或者因為反覆失敗而削弱了這個念頭,那他們就會從事其他可以維護自我價值的行動。比如延續過往的成功,或是只做「一定會成功」的事,而這種思維模式削弱了動機,也降低了執行能力。

《隱性優勢》作者、哈佛商學院副教授黃樂仁研究了許多不被看重、處於劣勢的人,他們卻能將對自己不利的定見、屬性、刻板印象轉變成優勢。把阻力扭轉成助力的前提,就是培養你的成長心態,不再把限制視為障礙,你要知道,你相信什麼,就會成就什麼。

從這些暢銷書,看見成長心態

《心態致勝》講述人有兩種心態:成長心態與定型心態,前者相信人可以透過努力或其他方式獲得成長及改變;後者認為人的潛能天註定。「你的思考方式,會影響你成為怎樣的人」,這樣的概念在許多暢銷書籍裡都曾引用:

1. 《原子習慣》

《原子習慣》講述培養習慣的方法,作者強調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式,是改變「身分認同」。身分認同會創造出某種驕傲,促使你否認自己的弱點,阻止你成長,如「我是執行長,我不能做錯決策」。這就如同定型心態,愈是讓單一信念定義自己,就愈無法適應挑戰。

2. 《恆毅力》

恆毅力(grit)是心理學的一種正向特質,代表追求長期目標的熱情與毅力,就算遇到困難,也會堅持不懈朝目標前進。培養恆毅力需要認清一點:人有能力變得愈來愈好,因為永遠還有機會再嘗試一次,這樣的觀念就像是抱持成長思維的人。

3. 《刻意練習》

無論是體育界、科學界或商界,總會有一些特別突出的佼佼者,面對這樣的頂尖人士,人們往往會認為「他真有天分」。然而,作者做了許多調查與研究,發現這並非出於天賦,而是人的大腦有適應力,可以訓練、創造出之前不存在的技能,那些佼佼者只是更善於利用這點。

繼續閱讀 自我管理
相關文章

成長心態

成功 Success > 終身學習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課:一張圖,帶你完成目標與夢想!2025 新年願望不再空談

2025-03-24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林柏源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當我們踏入新的一年時,總是充滿希望與期待。許多人都會在年初為自己設立新年目標,例如要提升健康、獲得晉升、學習一門新技能、甚至開啟新事業。但實際上,我們經常會在過去的某個時刻,發現這些目標在年中或年底時,被拋在腦後。

為什麼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答案很簡單:方向和方法錯了。許多時候,我們不是缺乏上進心,而是用錯了策略,導致目標無法落地,成為「空談」。

《經理人》推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借助「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重新審視並強化我們設定目標的能力,讓大方向更明確、路徑更清晰,真正落實標管理,在新的一年達成你的願望!

延伸閱讀:寫下你的 2025 夢想清單!用原子習慣打造 365 天微小進步,一年後實現理想生活

什麼是曼陀羅思考法?九宮格思考法怎麼用?

「曼陀羅思考法」是一種幫助我們設定和細化目標的視覺化方法。這個方法最早源自佛教中的「曼陀羅圖譜」,它是一種幫助修行者專注和冥想的工具。在現代,曼陀羅被發展成一種系統化的思考框架,特別受到日本商業界、體育界的歡迎,被用來幫助人們釐清思路和制定計劃。

這種方法的基礎結構是一個 3x3 的九宮格。最中心的一格是「核心目標」,而外圍的 8 個格子,則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所需要的 8 個關鍵要素。

一流運動員都在用!揭密大谷翔平的曼陀羅

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理解這個方法,「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提到了一個真實的成功案例 —— 日本棒球選手大谷翔平。

大谷翔平是職棒大聯盟知名的「二刀流」選手,同時擔任投手和打者,成就斐然。但你知道嗎?早在他高中時期,他就已經利用「曼陀羅思考法」為自己設定目標。

new balance 大谷翔平 logo
圖片來源/Shohei Ohtani | 大谷翔平

大谷翔平的中心目標是「成為 8 大球團第一指名的新人」。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大谷翔平在九宮格的外圍填入了 8 個小目標,包括:控球、球速、變化球、體能訓練、心理素質、品德、戰術理解以及運氣等元素。他深信,這些環節的共同提升,才能讓他成為一名全方位的棒球選手。

大谷翔平的九宮格.jpg
經理人獨家開發的「理想生活實踐模版」以大谷翔平、楊勇緯的蔓陀蘿九宮格為例,搭配 AI 目標規劃師,帶領讀者撰寫自己的夢想九宮格。
經理人

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中,《經理人》總編輯齊立文,將以大谷翔平、台灣金牌柔道國手楊勇緯為例,帶你一步步深入解析一流運動員如何撰寫曼陀羅九宮格,幫助他們達成目標,做出非凡的成就。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

如何撰寫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兩種展開方式

曼陀羅思考法的精妙之處,在於它可以適應不同的思維模式,可以用兩種主要方式來進行:

放射型九宮格思考法:想到什麼寫什麼

這是一種水平發散的思考方式,適合用來設定長遠的職涯目標或人生規劃。它的原則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不設順序,從多角度來豐富你的計劃。例如,你可以從技能提升、時間管理、人脈拓展等多個面向同時思考,讓計劃的每個部分更全面。

螺旋型九宮格思考法:從單一問題點下手改善

垂直深入的思考方式,適合用來「針對一個問題進行細化」。你可以從最中間的核心目標出發,依次探討實現它的每個步驟。例如,在「準備工作面試」這個目標下,可以展開「研究公司背景」、「撰寫簡歷」、「練習面試問答」等行動細節,讓你清楚看到每一步驟之間的邏輯關聯,避免遺漏。

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帶你繪製自己的曼陀羅九宮格

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中,將帶領你繪製專屬於自己的夢想九宮格,並透過獨家開發的「理想生活實踐模版」,結合科學化的九宮格規劃、每日習慣追蹤與復盤日記三大核心功能,與 AI 目標規劃師,幫助你將腦海中的構想,變成具體的行動計畫,再透過持續執行,讓每個小步驟逐漸累積成可見的成果。

在設定九宮格時,如果發現自己的目標還是過於籠統,或是很難找到具體的執行方案,那麼我們可以借助「未來 4 象限」這個工具來幫助你。這個方法將目標區分為 4 個象限,透過這 4 個象限,我們可以從不同的層面檢視並完善目標,讓它更全面、更有意義。

  • 有形・自己:如收入、職位、健康數據等。
  • 無形・自己:如自信心、學習成就感、心理韌性等。
  • 有形・社會及他人:如公司業績提升、捐款額度等。
  • 無形・社會及他人:如帶給團隊的啟發、對家人的支持與陪伴等。
大谷翔平曼陀羅思考法4 (1)
陳姿伶製圖

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的第一部分,將透過曼陀羅思考法,帶你初步學會了如何將一個抽象的夢想,拆解成具體可行的行動計劃。設定目標的第一步就是釐清方向,而第二步則是確保這個方向能夠被細化和執行。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

接下來,「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將深入探討如何將這些目標落實到日常生活中,並透過原子習慣的科學化系統養成方式,幫你建立可持續的行動習慣,發揮好習慣的複利效應。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
經理人

跟著《經理人》的「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與獨家開發的「理想生活實踐模版」AI 筆記工具,一天進步 1%,一年強大 37 倍!成就更好的自己,真正迎來充滿改變與契機的 2025!

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林柏源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