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創新創業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Amazon Go 的消費體驗,靠台灣完成!鈺創怎麼打入亞馬遜、阿里巴巴供應鏈?

2018-09-07 數位時代 高敬原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走進店裡,從貨架上取下商品放進包包,然後率性步出商店。如此顛覆傳統的購物體驗,讓今年初開幕的亞馬遜無人商店「Amazon Go」成為焦點。

除了 Amazon Go,阿里巴巴也用鈺創的產品

這「拿了就走」神奇體驗的背後,關鍵就在天花板上 6 千個 3D 深度鏡頭,出自台灣 IC 設計公司鈺創之手。

「Amazon Go 的影片我很喜歡放。」鈺創董事長盧超群之所以難掩驕傲,是因為旗下的視覺感測系統獲得亞馬遜及阿里巴巴無人商店採用。

鈺創的 3D 深度鏡頭不同於業界的紅外線 3D 技術,採用自然光 3D 感測,透過兩顆以上的鏡頭,測出物體的 3D 深度圖(Depth Map)進行辨識運算,「這個很厲害,他把商品變成一點一點的,這個叫做『點雲』,透過鏡頭可以把物體三度空間的 XYZ 抓出來。」盧超群介紹,接著系統能快速轉換成大數據 3D 點雲資料,判斷出商品的形狀、辨別包裝上的顏色,區別外型相同但價格、口味不同的商品。

消費者從貨架上拿取商品,就會同步記錄在帳上,「厲害的是,如果把商品交給另外一個人,帳單就會跑到對方身上。」盧超群所說的這一切 AI 運算,都要靠鈺創參與的視覺辨識系統,也有物流業客戶以此判斷包裹大小來估算運費,加速雙十一等購物旺季處理效率提高。

3D 深度鏡頭運用至醫學,協助醫師做出最好的治療

不只如此,3D 深度鏡頭也能應用在醫學上,鈺創與日本筑波大學附屬醫院合作肝臟腫瘤手術,透過 3D 相機建立肝臟模型,讓醫生能夠在下刀時制定出最好的治療方案,「就像是肝臟的 GPS,3D 視覺去除不相干的影像,只看肝臟上的腫瘤跟血管。」盧超群透露,未來這項技術還要推展到腦瘤治療上。

以 Amazon Go 來說,盧超群認為「這套系統最珍貴的,是知道什麼東西被拿?什麼東西被拿又被放回去?」顧客在店鋪中的動作,全都累積成資料,可以深度掌握顧客消費習慣。盧超群興奮說:「不得了,過去我們都用眼睛看、耳朵聽、嘴巴講,未來腦中在想些什麼都能知道。」

而鈺創為 AI 應用收集大數據,正快速走在前頭。今年 1 月正式開幕的亞馬遜無人店 Amazon Go,靠著 3D 感測辨識技術,實現「商品拿了就走」的消費體驗。

(本文出自數位時代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