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創新創業
feature picture
優人神鼓提供

曾被評為秀肌肉、假仙!優人神鼓創辦人劉若瑀:沒有這個批評,就沒有後來的我們

2018-09-13 採訪‧撰文 邵蓓宣

提到「優人神鼓」,外界可能會聯想到他們充滿張力的鼓曲、展現力量的舞姿,以及樸素的舞台裝扮。但你可知道在 20 年前,他們的表演竟然曾被批評是「假仙扮戲、秀肌肉」。這次,我們採訪了優人神鼓的兩位核心人物 ── 創辦人劉若瑀、音樂總監黃誌群,分享他們經營優人神鼓的心路歷程。

「我們作品獲得最大的恩賜,就是被別人批評。」

1998 年 7 月優人神鼓的經典作品〈聽海之心〉前進法國亞維儂藝術節(Festival d'Avignon),是躍上國際的重要里程碑。但就在前一年 10 月,他們第一次在國家劇院演出這個作品的前身〈海潮音〉,隔天報紙刊登的卻是負面評價,「那篇文章說我們『假仙扮戲、秀肌肉』」,優人神鼓的創辦人暨藝術總監劉若瑀說。

一齣創作 4 年、精心排練的演出,得到這樣評價,劉若瑀心中當然不好受。但「我這個人,只要告訴我哪裡不對,就一定要找到答案。」於是,她很認真地研究文章裡的每一句話、作者講的問題,從服裝、舞蹈的編排,想知道哪裡出了問題?

最後得到結論: 團員背對觀眾打鼓,觀眾看不到演員的臉,只能看到團員的後背肌肉。而身為總監的她,排練時總是站在後台,只在乎鼓聲有沒有傳遞,竟忘了考量觀眾的感受 。「如果觀眾能看到鼓者的臉,就可以從表演者的表情,感受鼓聲的力量。」

2008年優人神鼓在兩廳院廣場演出〈聽海之心〉_優人神鼓提供.jpg
2008年優人神鼓在兩廳院廣場演出〈聽海之心〉。
優人神鼓提供

劉若瑀後來把鼓轉了一個方向,當演員跳起來打鼓時,台下觀眾能看到表演者的正面。「 就像看短跑選手比賽,透過選手們衝刺時痛苦、掙扎表情,才能體會身體和心的力量是一致的 。」這段調整後的表演去到了亞維儂,得到熱烈的迴響,知名度大增,「可以說沒有那篇文章,就沒有今天的優人神鼓。」

被評「西化的中國人」,展開屬於自己的尋根之旅

優人神鼓的成立,正是因為劉若瑀追根究柢的個性。

優人神鼓的前身是優劇團,是劉若瑀在波蘭劇場大師果耶日.果托夫斯基(Jerzy Grotowski)工作坊受訓後返台所創。一開始,她想要做的,是找尋果托夫斯基在她心裡留下的疑問。

受訓時,果托夫斯基要他們自己排練表演,素材必須是自己的祖先或傳統文化中的歌謠。在眷村長大的劉若瑀想了半天,選了陸游的〈釵頭鳳〉,以詩詞歌曲配合舞蹈,果托夫斯基卻給了這樣的評語,「你是西化的中國人」接著還跟她說,從現在開始要練習「吃飯、走路、看自己」。

「我開始想,我成為我,一定和我的過去有關。可是養成我的過程,讓我這個人看起來有點問題,這個問題叫做『西化的中國人』。」因此,她回台後創立優劇團,全台各地走透透,拜訪所有她知道的傳統文化表演者,希望能找到答案。

整整 3 年,從歌仔戲、各種廟會、跳鍾馗、道士吟唱、原住民儀式等都去觀察、去學,試著融入舞台表演,想知道屬於自己的文化在哪裡?什麼叫做「吃飯、走路、看自己」?最後,她在音樂總監黃誌群身上,找到答案。

活在當下要一念不生,但人往往活在過去、想著未來

出生於馬來西亞的黃誌群,6 歲開始學習打傳統獅鼓,18 歲時來台讀書,畢業後曾加入台北民族舞團、雲門舞集,直至台灣民謠大師陳明章知道優劇團在找傳統表演藝術工作者時,向劉若瑀推薦了他。

1993 年黃誌群答應加入劇團,在這之前先去了一趟印度,遇見了教人打坐、禪修的修行者,第一句話就對他說:打坐就是 24 小時活在當下。這對黃誌群是一個棒喝,「活在當下現在已經成為一種心靈雞湯用語,但真正的活在當下,有難度。」他形容,如果真正活在當下,看樹、看花、走路、吃飯,都跟自己在一起,感覺會很飽滿。

「我們不常活在當下,是因為我們總在想著過去,活在過去的世界;或想著未來,活在未來的世界,甚至正在煩惱當下的事,從來沒有把過去、現在、未來的事放下來,一念不生。」

他回國後把學到的事,跟劉若瑀分享。「這不就和果托夫斯基說的一樣?」

劉若瑀覺得這好像冥冥中有一種緣分,就是她在尋找的答案,於是他們決定把「打坐」加入劇團訓練中,建立先打坐再打鼓的訓練方式,正式將擊鼓、靜坐與武術,融入創作之中,為優人神鼓的表演定調

向音樂家李泰祥請教,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優人神鼓的表演曲目,主要由黃誌群創作。一開始沒有鼓譜,那時候就是他打一段,團員跟著打,打完也就編完了。但從亞維儂藝術節回來後,覺得更要在音樂上下功夫,補足表演的精準度。「因為只要團裡面有一個人打不準,那些耳朵很好的音樂家在台下一聽就知道,就是雜音。」 於是,他們找到了音樂家李泰祥,教所有團員學彈鋼琴、西洋打擊。「這就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劉若瑀說。

只是一首曲目除了曲子之外,還有舞蹈。創作好鼓曲,到了排練室演練時,會發現曲子要調整;編舞也是,在排練室想到的動作,又不一定能和鼓曲搭得上。因此,從鼓到舞的搭配,一首曲目往往要花費 3~4 年的時間才算編排完成。

不過,即便已經上台表演過的曲目,還是會再調,「總覺得還可以更好」黃誌群說。「我很愛調整。」劉若瑀舉例,像是〈聽海之心〉在國際間演出時至少就調過 7 次,直到到第 7 次去莫斯科演出,修改到只剩下 85 分鐘的版本,才終於覺得不用再改了。

修正有時候也和團員的能力有關。劉若瑀解釋,一開始放太多複雜的動作,團員會吃不消,但團員的能力也會增長,原本只能做到這樣,但演愈多次之後,也許就能做更多複雜的動作。

表演最重要的是人,不是華麗的服裝、道具

儘管兩位總監在訓練時,強調打坐、靜心,但劉若瑀說,他們從來不折騰觀眾,在鼓曲的表演中,從來不會把打坐、修行這一面「表演」觀眾看

作品〈墨具五色〉_優人神鼓提供.jpg
優人神鼓作品〈墨具五色〉。
優人神鼓提供

「活在當下這 4 個字聽起來很抽象,但透過作品傳遞時,概念很簡單,就是不要讓觀眾在看表演時,腦袋還要解釋你的表演。」

她舉例,看到舞台上兩塊木板搬過去,中間一塊突起的尖尖的,上面還塗上綠色,這就是導演叫觀眾的腦袋去想,那是一座山。

「你不能叫觀眾認同你的想像,」因為「作品該怎麼樣就是怎麼樣,不要去折騰觀眾。」但她也強調不要去刻意討好觀眾,鼓曲要務實地做,把該有的起承轉合,產生節奏張力盡力完成。

在兩位總監的心中,優人神鼓的特色,其實就是果托夫斯基的觀念,「劇場最重要的是人,不是那些華麗的東西。」雖然舞台上不可能不穿戲服、不要道具和布景,但一件作品「剛剛好,就好」。重要的是表演時,當下能在觀眾心中投下震撼、感動,這就達到他們要傳遞「活在當下」的目的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