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領導力
feature picture
TED

同事出包了,你該幫他嗎?華頓商學院教授:績效好的人,都有一種特質

2018-10-08 整理‧撰文 陳彥丞

(本文出自《經理人月刊》2018 年 9 月號,封面故事:老莊教你的 19 堂修練課

由於合作廠商突然出包,導致另一名同事負責的活動亮起紅燈,也讓他成為每天最晚離開公司的人。

你想到自己曾碰過類似的危機,可以分享解決方式,但另一方面,下個月就輪到你負責活動,擔心自己心力有限,撥不出時間和心力,究竟該不該幫助他呢?

工作場合中,要不要主動幫忙,一直都是不容易下的決定。如果只是順手幫忙倒還好,但萬一因為自己的幫忙,甚至要連帶背負責任,許多人就會選擇以自身利益為優先,而不願伸出援手。

但老子卻指出,有資源的人卻不懂得分享,就會破壞自然萬物的和諧,導致紛爭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 ——《道德經》第 77 章

《老子——為你排難解憂》解釋,按照自然界中的規律,應該是把多餘的減少,並補充不足。但人間的運作,卻是壓迫已經不足之人,供奉擁有過多的人。這樣誰還能把過多的資源,供給天下的不足?

老子會產生這樣的體悟,是感嘆當時政治與社會動盪,貧富差距愈來愈懸殊,而這並不符合自然規律的道理。

《道德經活學活用》中則進一步舉例應用在職場上,

當一個人願意把自己身上的光環、錢財或權力等,給予那些有需要的人時,可以獲得更好的人緣,也不會引起糾紛、和他人產生爭鬥。

不過,只分享自己的長處、知識給他人,不是非常吃虧嗎?華頓商學院教授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的著作《給予》當中,就把人分為 3 種類型:索取者、互利者和給予者。

他提到,

在職場金字塔頂端、表現最佳的工作者,往往都是給予者。

原因是這類型的人結交朋友時,不會期待對方能投以等值或更多的回報,而是希望能夠幫助到對方,有助於建立雙方的信任

另外,給予者通常是優秀的團隊合作者,他們把團隊利益放在自己之前,最後每個人收穫的利益也會提高,團隊成績也就跟著提升。

同時,不搶功勞、願意做大家不喜歡的事,也能避免其他人對他們的競爭心態,這時候團隊成員反而會欣賞給予者的能力,並且更加信任他們。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