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leungchopan via shutterstock

設好幾個鬧鐘才起得來?鬧鐘長這樣的人,小心「睡眠惰性」害慘大腦

2019-04-03 網路溫度計 勞倫溼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每天早上鬧鐘響起時,你會馬上從床上跳下來,開始一整天工作的事前準備,還是會選擇按下「貪睡」功能再多睡幾分鐘呢?

相信不少人都屬於後者,就算平時沒有賴床的習慣,偶爾也會因為前一晚玩得太晚,又或者是想到昨天主管交辦的工作還沒完成,心中百般不願面對之下,忍不住按下「貪睡」功能期盼拖延一天的開始。但這看似無害的小動作,恐怕因此毀了你的一整天!

TED 上擁有破千萬人次觀看的人氣講師梅爾.羅賓斯(Mel Robbins),對此特別以 「5 秒法則」 解釋,告訴你為什麼當鬧鐘響起時「千萬別按下貪睡按鈕」,讓自己賴床多睡幾分鐘。

Mel Robbins_TED.png
TED

梅爾表示,人的睡眠機制一個周期大約是 75 分鐘至 90 分鐘,然後會再進入下一個周期,同樣也是 75 分鐘至 90 分鐘,如此反覆循環;正常的睡眠大約會有四個周期,也就是 6 小時左右,之後大腦與身體會進入一個準備清醒的狀態。在這樣的狀態清醒過來,大腦與身體都會處在一個準備開始一天工作的完美狀態。

然而,如果你在大腦準備清醒過來的階段,按下「貪睡按鈕」讓自己再多睡 5 至 10 分鐘,會發生什麼事呢?梅爾解釋,大腦會準備進入下一個睡眠周期。上面提過一個周期大約是 75 分鐘至 90 分鐘,但在 5 至 10 分鐘後,鬧鐘便再度響起,因此我們的大腦會在睡眠周期中被強制喚醒,這時我們便會陷入一種名為「睡眠惰性」的狀態,從這樣的狀態恢復過來,我們卻要花上至少 4 小時的時間。

進一步解釋為什麼「睡眠惰性」對我們不好,

梅爾表示,這會讓我們處理事情的反應速度下降,無法集中注意力在眼前的事物,甚至讓你做出錯誤決策的機率大幅提升。

想要從這樣的狀態下脫離,除了等上 4 個小時之外,另一個方法就是 「去洗一個冷水澡」

此外梅爾也提到習慣按下「貪睡按鈕」的其它負面影響,包括讓你更容易感到焦慮、更容易感到憂鬱、也更容易陷入消極的心情,因此在工作表現上容易比其他人還要來的糟糕。如果你不希望為了多睡幾分鐘,而讓自己幾乎一整天處在「睡眠惰性」昏昏沉沉的狀態,也不想一大早就來一場刺激的冷水澡,那麼當鬧鐘響起時,選擇在 5 秒鐘馬上爬起,而不是按下「貪睡按紐」多睡 5 分鐘,或許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本文出自網路溫度計,作者:勞倫溼)

繼續閱讀 自我管理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