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Google Trend

周年慶與雙 11,走到黃金交叉點!從促銷活動的熱度,看台灣「消費場景」轉移

2019-11-08 創業家兄弟總經理 廖家欣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時間回到 1993 年的南京大學……4 名同寢室的單身大學生常常都談論著「如何告別單身」這個話題,後來甚至以 1111 光棍節名號來組織活動,更逐步從南京大學發展至各地大學裡,成為一種校園趣味文化。「那一天光棍們都沒事幹,就讓他們到網上買點東西吧!」2009 年從淘寶辦公室裡的一句玩笑話開啟了這龐大的經濟效應,淘寶將 1111 光棍節打造成為年末購物節。

那一年僅 27 個品牌參與促銷活動,竟就創造 5,200 萬人民幣的銷售額,時至今日,雙 11 年年創新高,2018 年淘寶天貓雙 11 總成交額已達 2,135 億元人民幣,成為網購年度最大的盛事!

「雙 11」從一開始單純網路電商的終極促銷活動,到現在演變為兩岸三地都規模化、產業化,甚至成為「現象級」的經濟活動,其牽涉到的商業活動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網購,還包括智慧物流、行動支付、供應鏈管理、流量布局、爆品策略、智能客服機器人等眾多面向。

雙 11 熱度不斷攀升,預估 2021 年有望進入黃金交叉期

雙11vs週年慶 搜尋比較圖
Google Trends

從 Google Trends 解析,可以看到雙 11 在過去 5 年中,搜尋量顯著增長,但從去年開始,我們可以看到很大的破口是: 2018 年雙 11 搜尋量較 2017 年翻倍成長,直逼百貨公司周年慶

以這個成長之勢,預計在 2021 年就會出現黃金交叉,其很大原因要歸功於整個網路購物發展增速越來越快,以創業家兄弟旗下生活市集等平台為例,光是去年 2018 年雙 11 活動檔期,累積造訪人次突破 1000 萬,最高紀錄 1 小時內湧入超過 14 萬人進站。

如果把生活市集想成一間百貨公司的量體,以百貨公司周年慶 100 萬到 200 萬的來客量,1000 萬造訪人次相當於 10 間百貨公司。這不僅是消費型態帶來的轉變,也是電子商務和實體通路先天的商業本質很大的不同,電子商務不受限於時間空間,再加上行動支付的便利性,隨時隨地透過手機就能下單,成為近年零售業關鍵的發展之一

消費場景位移推動消費習慣的轉變

Criteo 在雙 11 前夕公布了《我們為何會購買(Why We Buy)》,提到:

「以整體亞太地區來看,近 63% 的消費者會在各品牌中選擇 CP 值最高者,另有 44% 的消費者偏好在產品選項最多的平台購物。」

除此之外,台灣消費者使用行動裝置購物的比例甚高,只要看到心動的優惠活動就會立即下單,在雙十節與光棍節中,行動裝置的銷售量分別成長了 40% 以及 41%。

這數據都說明了消費場景的快速改變,過去電子商務以綜合型平台為首,訴求商品數(SKU)越齊全越好,現今因為行動時代來臨,後進電商能夠找到行動世代的新消費法則,如生活市集以精選高 CP 值商品為核心主軸,松果購物以行動原生起家,行動端交易額占比高達 8 成,顯見後進電商平台已經完全繞過以往的標準場景,重新創造另外一個行動消費場域

從促銷戰變革到全科技戰的思考,台灣雙 11 還在高速起飛

過去看待雙 11,大家都以促銷活動去思考,回到今日,要在小螢幕的手機上競爭,則是要跟全世界各行各業的流量比拚,這已不再是場單純的促銷活動,而是商業系統的練兵大考,也是科技戰的比武大會。

這 10 年我們更是從雙 11 中看見數位經濟的崛起,透過時代的堆疊及科技的昇華,手機普及、互聯網紅利爆發、行動支付興起、多元物流完備、AI 科技的落地等一步步墊高這新時代下的消費奇蹟。

大陸電商產業整體紅利消退已進入穩定成長期的狀況,雖然每年雙 11 仍有驚人的銷售表現,但成長率已是逐步放緩;反觀台灣電商市場這幾年來雙 11 熱度越來越高,成長曲線仍在上升段,以今年來看,台灣幾大電商平台普遍都看好雙 11 表現較去年有倍數成長的可能性,都顯示了市場上對雙 11 商機的正向看待。

電子商務的成功方程式是「流量 × 轉換率 × 客單價」,當流量越來越稀缺,數位廣告越來越競爭,這時候「轉換率」就是各電商平台比拚的關鍵點!

我們甚至可以說雙 11 是最大規模的「人機協同」合作節日,雙 11 的成功不再單靠人的智慧,而是將大量運用機器學習的推進,千人千面不再是話題,而是最核心的運用,像是過去阿里巴巴工程師開發出 AI 設計師「魯班」、今年台灣重資產電商紛推 AI 智慧物流解方。

B2B2C 輕資產的電商松果購物則著重在個人化的推薦應用,讓每個消費者看到的首頁商品、廣告推播都是個人化的結果,目前首頁的「猜你喜歡」推薦專區今年交易額表現較去年同期表現成長 200%,商品頁的「你可能會喜歡」版位轉換率也大幅成長 1 倍之多。

各家電商都在其營運應用發展上擴展 AI 應用方針,力拚在年度最大流量挹注時,可以獲得最佳轉換及效率。

時代趨勢推動策略變革 新課題將有望推進新商機

從整個網路消費趨勢來看,未來每一年的雙 11 只會越來越火熱,以阿里巴巴的天貓雙 11 而言,今年提早了整整 20 天之多開跑,台灣的戰線也越拉越長,雙 11 表面上是只有一天「11 月 11 日」,也就是俗稱的「1111」,實際上,現今的雙 11 不再僅僅是一天,而是整個零售的年終的狂歡購物節。

這也為平台帶來新的課題,當戰線拉長如何維持回訪及鮮度,因此也造就了網購社群化的現象出現,透過遊戲化、波段化、異業共創話題流量等方式提高互動增進回訪逐漸成為市場新玩法,每個時代趨勢都會帶動策略方針的變化,順應趨勢發揮想像及影響力造就了今天的雙 11,其未來仍有強勁的成長潛力所在!

相關文章
商業 Business > ESG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永續競爭力,從人才數據開始!HR Max 打造企業數據驅動的治理力

2025-10-13 經理人 X 104人力銀行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台灣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核心,電子、製造業高度出口,任何國際永續規範,都會直接影響企業能否持續接單,如GRI(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SASB(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以及CBAM(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等規範,都對出口導向產業衝擊深遠。

104 人資學院數位人資產品處處長張詩音也指出,2023 年政府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啟動「2050 淨零」路徑,以及 2025 年起金管會要求實收資本額 20 億元以下的上市櫃公司須提交永續報告書,都讓 ESG 躍升為企業顯學。

然而,現實卻出現落差。多數企業願意投入資源建置碳排系統,人資數據治理上仍停留在紙本與 Excel。當永續揭露範疇不只限於碳盤查與財報,與「人」相關的指標——包括留任率、薪酬公平、多元共融等也成為揭露項目;一旦遇到上游客戶或其他利害關係人要求在短時間內提供離職率、薪酬結構等關鍵人才數據,甚至完整的通勤與差旅碳排數據,又有多少企業能辦到?

ESG治理的數據缺口

「雖然多數企業手上有員工資料,但往往散落在不同部門與系統,蒐集仰賴人工,導致計算繁瑣、錯誤率高,也難以留下完整的歷史紀錄。這些結構性問題,都讓永續報告難以落實。」

張詩音指出,當員工留任率、培訓參與度、或DEI 相關指標如性別比例、族群比例等數據逐漸成為投資人與市場的關鍵觀察指標,HR 卻缺乏工具輔助,無法即時輸出可信報表,或報告書就只能停留在表面,無法支援決策,也就無法回應利害關係人的期待。

104人力銀行
104 人資學院數位人資產品處處長張詩音
經理人

「HR需要有更即時且精準的數據,所以人資必須數據轉型,否則無法在人才永續治理上建立透明度,更難累積長期的數據資產。」她強調。

HR Max 的數據解方

為協助企業突破困境,104 人力銀行推出 HR Max 系統,結合人資管理、人才發展與永續治理三大構面,透過模組化架構涵蓋招募、出勤、薪資、排班、教育訓練等服務,協助企業降低人工作業風險,讓 HR 掌握更即時且精準的數據,快速支援 ESG 報告需求,一鍵產出人資相關永續報告。

除了系統採模組化設計,還能串接 ERP、CRM,做到「一次輸入、全面整合」,減少重工與資料落差,導入後可節省五成以上行政作業時間。

此外,HR Max 的 ESG 模組還可支援範疇三碳排查。張詩音說明:「過去企業要蒐集員工通勤或差旅資料,常得靠人工一筆一筆彙整,不僅耗時,還容易出錯。現在系統能直接整合員工差勤與交通方式,透過 Google Map API 自動計算里程與碳排放量,自動計算盤查年度內一整年的碳排量。原本需要一到兩週的碳排計算,現在最快一天就能完成!」

同時,HR Max 也提供視覺化儀表板與自訂報表功能,不僅能即時掌握人資趨勢,還能進行橫向比較,了解企業在產業中的位置。104 人資學院數位人資產品處人資發展產品部部長楊庭懿解釋:「以薪酬為例,HR Max 可結合 104 薪酬調查資料,協助企業檢視薪資結構是否具市場競爭力,進而制定更精準的招募與留才策略。」

104人力銀行
104 人資學院數位人資產品處人資發展產品部部長楊庭懿
經理人

人才永續的戰略挑戰

「回想過去 HR 系統工具要買一套光碟安裝軟體,功能大概就算薪水、管考勤,屬於很封閉的系統。」張詩音回憶,那是 HR 角色仍以後勤支援為主的年代。如今隨著數位化與 ESG 浪潮興起,行政效率已是基本盤,人資更被期待能即時掌握數據,支援營運決策,「這也代表 HR 要往更高的戰略高度走,成為組織的『永續人才顧問』!」

楊庭懿也補充,104 人資學院除了開發幫助企業永續經營的 HR Max 人資系統外,也透過顧問服務與其他專業服務,協助 HR 建立 ESG 知識與數據分析能力,讓工具與專業並行,確保永續推動能真正落地。

隨著 AI 浪潮掀起,也推動人資角色再進化。張詩音透露,104 正規劃推出「員工 AI buddy」,作為員工的第一線 HR 夥伴,能即時回應常見需求,從假勤查詢、流程操作到職涯發展建議,都能獲得初步支援;而重要議題仍由 HR 承接,確保專業判斷與人性化關懷並行。「AI 可以先行回應,讓同仁不必等待,更釋放 HR 的時間,專注於更具戰略性的議題。」

張詩音強調,人資數據轉型的核心價值在於解放生產力,讓 HR 從行政事務走向策略決策。唯有人資能在數據驅動下發揮洞察力,企業才能真正建立人才永續的韌性與信任。

立即了解104 HR Max人資系統:https://104ha.com/D8XcY

104人力銀行
104人力銀行

[本文由經理人整合行銷部與104人力銀行共同製作]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