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pexels

夢想很豐腴,現實很骨感!想當自由工作者,真的沒那麼簡單

2020-05-18 中高階獵頭、私人職涯教練 林沂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提筆這篇文章時,有人曾問過我:「Lynn,沒想到妳會對自由工作者的身份感到關注。」

確實,身為獵頭,將注意力放在那些活躍職場的職場人身上,邏輯上聽來似乎更有效率的。但在獵才工作的近幾年,我卻有很深的感觸在於:活躍於職場上的工作者逐漸變少,或者職場人對於工作的要求期待變得大不相同。這對雇主重新審視看待人才的標準,亦或是職場人面對職涯的發展意識,都是全新的思維挑戰。

而當背景環境在變化,很多我們所認知的非典型,可能才是現在的典型。那些你過去從沒想過的大膽選項,不管是切換到從沒想過的產業、換個國家做主戰場的發展等,而自由工作者的職業身份切換,也會是其中一個。

(推薦閱讀:三不五時就想離職?很多才華洋溢的人,都用同個方式毀了自己

難用舊有一套打天下!最常讓人陷入瓶頸的 5 跡象

在我與自由工作者接觸時,會伴隨觀察到幾個現象:

  • 定位模糊,沒有價值潛力提升的接案品質
  • 沒有穩定的資源圈,缺乏有力的客戶與人脈
  • 做事模式太過單一,無法有效彈性切換應對模式
  • 從接案到結案,缺乏廣泛的知識或經驗來支撐過程
  • 風險規劃與應對選項過少

這些現象都可能造成自由工作者,陷入職涯的階段瓶頸。 職涯身份的切換,可不是單純只有「我要變」,更多的是「我要怎麼變」。要怎麼變,意味著瞭解到:你將很難用舊有在公司工作或是那套生存觀點來做應對。

若是認真想要以這樣的身份做職涯經營,甚至長期發光發熱,都必須以更銳利的方式問自己:是否有將這個身份想對了?切入的成熟度與時間點是否合適?角色的重點差距(Gap)有沒有思考到?譬如心態面、技能面需要轉換的部分。來去分析這次的轉換,也等於給自己做好心理建設與預先準備。

這篇文章想來分享,有哪些點是可以輔助自己考慮,並且意識到去做調整與準備。

斜槓 vs. 自由工作者差在哪,你搞懂了嗎?

很多人會把自由工作者跟斜槓青年的概念搞混。自由工作者可能是斜槓,但斜槓未必是自由工作者。斜槓青年的概念源於,相信人可以有多元人生並反應在工作身份上。例如一個人可以是軟體工程師/攝影師/部落客,是不是每個工作都帶來收入?這倒未必,有些純粹是做開心及興趣的。

而自由工作者,這群人不依附在某公司或組織下,以個人或工作室的名義進行工作,最讓許多上班族嚮往的是,不需要固定時間進公司上班打卡,可以彈性安排工作時間及內容。 這樣的彈性空間,可以發揮自己的專長,又可以選擇合作對象及工作內容,是夢幻的工作型態。但現實真的有這麼美好嗎?

時間不一定比上班族自由,錢卻往往比領月薪還難賺

事實上,大多數的自由工作者會靠特定的專業能力維生,例如軟體開發、空間設計或文字工作者等等,工作時數不是以一週上班幾天去估算,而是接了這個案子需要花多少時間去完成,報酬是否匹配時間與價值,自己再評估是否願意投入。

自由工作者不代表比上班族自由,如果沒有做好發展規劃及定義自己在市場提供的價值,陷入生存的經濟壓力中,比起每個月固定領薪水的上班族可能更加辛苦。從外表雖然看起來更隨心所欲,卻容易忽略長遠經營與個人發展,變成不是一種職涯經營,而是一種短期生活,體驗完了後再回去公司打工就好。

(推薦閱讀:斜槓不是兼職?成功者的 3 個「斜槓思維」,為你重新定義人生

自我管理與心理韌性是生存關鍵

當再也不用在設定鬧鐘在七點起床,匆忙吃早餐擠捷運去上班。甚至你的信箱再也沒有那些日常郵件,沒有人急著找你開下一個會,聽起來好像不錯。但事實上,這邊隱含了一些挑戰:

  • 你該怎麼從無到有,建立起自己的工作流程?
  • 你該怎麼與外界保持一定聯繫,甚至仍獲得業界更新消息?
  • 低潮時,你該怎麼克服孤獨感,維持穩定、積極的節奏?

自由工作並不是想工作才工作,而是需要高度自律、時間管理能力與主動性。有效率的時間分配運用,攸關一個案子是否能準時完成,並連帶影響品質與信譽。在沒有固定的上班日後,工作跟休息的界線很模糊,沒有安排好容易陷入每天都在工作的狀態,可能會比固定工作八小時更加累人。

而心理韌性,將幫助你成為一個成功的自由工作者,甚至一些「雨天時期」。

試想看看低潮時,再也沒有同事可以讓你吐苦水,在公司工作的同學們也不一定懂你的困境,這時該怎麼維持一定的工作節奏是種考驗,甚至持續接收外界的消息,而不是自己待在咖啡館做事情。你必須在狀態不好時還能動起來,這樣才可能有進展與金錢報酬。

就像在公司工作有高低起伏,自由工作者在沒有公司招牌的保護傘下,更容易在經營初期或低潮期,對自我價值感到懷疑,別忘了切換不同方式給予自己充電與肯定。

自我管理也攸關你怎麼照顧自己、激勵自己,我認為這對自由工作者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已經是自由工作者,將會發現以前待在組織內,所期待的需求已經是大不相同,能有好好照顧自己的策略,這也是職業角色的轉變重要的一環。

並且,當你的時間彈性許多,以前在乎的放假、獎勵、陪伴家人,似乎不一定能為自己帶來充電。照顧自己的方式,可能更像是改善與提升自己,譬如:去學習與工作毫無相關的新技能、透過不同專案來擴展自己的創造力,或是與總能激勵你的人一起吃頓飯,這也能幫助你保持與外界連結,不再只是案件合作相關的那群人而已。

(本文出自獵頭的日常 Diary of a Headhunter

繼續閱讀 職涯規畫
相關文章
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連啓佑提供

你的 SEO 策略還有效嗎?告別零點擊焦慮,3步驟導入 AIO 搶占 AI 搜尋能見度

2025-09-19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羅秀如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Google 在 5 月宣布,AI Overviews 已經在超過 200 個國家與地區、40 多種語言推出。AI 搜尋,已經全面進入主流使用場景。

AI Overviews 直接在搜尋頁頂端提供彙整式回答,對用戶方便,但對企業網站而言卻是挑戰:即便你的內容排在搜尋結果第一名,用戶也未必會點擊,因為答案已經「被看過」了。

雖然企業能透過廣告補足流量,但廣告成本不斷攀升,且無法完全彌補自然流量的缺口。面對這股流量消失的浪潮,中小企業有限的行銷資源該投向何方?與其焦慮,不如立刻行動。

專家解方:3 步驟,讓品牌在 AI 搜尋中被看見

為此,《經理人》與將能數位行銷創辦人連啓佑合作,將多年顧問經驗與國際觀察,濃縮成一門立即可用的《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線上課。這套方法的精髓,就是從防守轉為進攻,透過 3 個核心步驟,讓你的品牌直接出現在 AI 的答案裡:

1. 建立結構化內容 (Structured Data): 讓 AI 能優先抓取並引用你的資訊。

2. 累積品牌信任度: 透過專家引述、媒體報導與穩定的內容品質,讓品牌成為 AI 眼中的可信來源。

3. 導入數據分析工具: 即時追蹤內容成效,快速調整策略,持續優化能見度。

延伸閱讀:AI 搜尋帶來 SEO 新規則!3 策略,讓品牌成為 AI 信任的資料來源

這場挑戰的關鍵,是從追求「關鍵字排名」進化到「能見度排名」的思維轉換,而這正是《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的設計初衷。

從策略到實戰,立即升級你的 AI 行銷力

涂貴婷製圖

這門課程不只拆解趨勢,更提供實戰步驟,幫助你在有限資源下高效落地:

  • 顧問級工具: 提供 11 組獨家 AI 指令,解決內容發想與優化難題。
  • 實戰框架: 設計符合 AI 檢索需求的內容結構,手把手帶你產出高能見度文章。
  • 案例實作: 透過練習,確保你能將所學應用在你的品牌上。對於希望快速補強數位行銷戰力的團隊與個人來說,這是一個兼具策略性與操作性的實戰資源。

AI 正在重寫搜尋規則,改變使用者的資訊取得習慣。對台灣品牌來說,關鍵在於能否快速調整心態,將目標從單純的網站排名,轉向成為 AI 回答中值得信任的來源。

與其害怕流量下滑,不如及早投入新一代的 SEO 與 AIO (AI Optimization) 策略,將挑戰轉化為新的成長動能。

資料來源:《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blog.google

繼續閱讀 數位轉型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