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freepik

明星員工太耀眼,反而是拖累?球隊教會我超強團隊的「人才組合」

2020-07-23 整理‧撰文 高士閔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惡漢」查爾斯.巴克利(Charles Barkley)是 NBA 最具統治力的大前鋒之一,曾因「背打技巧(利用臀部擠開防守者,爭取更好位置)」無人能解,逼迫聯盟增加一條「巴克利規則(不能背對或側對籃框超過 5 秒)」。

可惜的是,巴克利和「籃球之神」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生在同一個年代,導致他從未贏過 NBA 總冠軍。而每當兩人發生爭執,喬丹說不過對方,就會拿「你不懂得贏家思維」取笑他。

有一次,巴克利忍不住回嘴:「如果能跟『天下第二』的史考提.皮朋(Scottie Pippen)和『籃板王』丹尼斯.羅德曼(Dennis Rodman)當隊友,我也能拿幾個冠軍戒指。」

延伸閱讀:員工特質差超多,怎麼管?和球隊學團隊管理,再「難搞」的部屬都能共事

乍聽之下,會覺得巴克利嘴硬、說氣話。但德州大學指出,巴克利可能真的是被隊友拖累。因為一個實力落差很大的隊伍,表現最好的人將主宰一切,其他成員則會選擇服從。

這意思是,隊上唯一的明星即使講錯話,其他人也不敢反駁,最後導致「與其他隊員相比,明星的光環愈耀眼,隊伍的總體表現就愈差。」

團隊有超級明星,隊友也需優於平均

到底團隊需不需要明星員工?《怪物隊長領導學》作者山姆.沃克(Sam Walker)比較選手效能評比系統(PER)和隊伍奪冠紀錄後發現,史蒂芬.柯瑞(Stephen Curry)、俠客.歐尼爾(Shaquille O'Neal)等「史上最偉大球員(GOAT,greatest of all time)」都未帶領球隊制霸 NBA,只有喬丹帶領芝加哥公牛隊在 8 個賽季贏得 6 次冠軍。反觀 1956~1969 年的波士頓塞爾提克隊,13 個賽季拿 11 次冠軍,其中包含 8 連霸。但他們連一位 GOAT 都沒有。

究其原因,在成員程度相當的隊伍裡,每個人的意見都會被重視,促使組員積極參與討論、辯論時間更長,思考更全面。《大開眼界》中以安隆案(Enron)為例,當員工反對創辦人肯尼斯.雷伊(Kenneth Lay)的意見,只會得到「你懂什麼?」「你是白癡嗎?」等回覆,最後部屬擔心被認為是笨蛋,好壞決策都照單全收,最後導致公司破產。

因此,唯有所有成員的表現高於平均,團隊意見有平等而正向的交流,明星球員的存在對於隊伍才有益處

團隊成功的關鍵,取決於成員的「成長心態」

MVP 製造機》指出,選擇一群優秀人才很重要,後續的培育也不容忽視。現在如果再聽到球隊運用科學化分析,已經不是在講魔球(透過防守率,全壘打數、三振等數據找出有潛力的球員)找球員,而是用「強化球」(Betterball),透過數據,評估練習效果,幫助團隊變強。

第二波魔球革命》指出,球團引進科學化分析時,許多球員根本不想被「局外人」(分析師)指點,但賽揚獎投手達拉斯.凱戈(Dallas Keuchel)發現,「科學調度」能看穿打者,在第幾顆球,怎麼對付各個位置的各種球類,讓他每 9 個打席可以三振掉 7 名以上的打者,比前一季提升 80%。「既然能幫我解決打者,誰提出的建議、順不順耳重要嗎?

凱戈能這樣想,是因為他具備「成長心態」。《心態致勝》指出,心態分為兩種,一為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指把成功原因歸於聰明、天賦;另一種則是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認為成功代表的是成長,除非停止努力,否則沒有所謂的失敗可言。

微軟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在《刷新未來》提及,員工具備成長心態,才能聽進使用者的意見。因此,他在年度大會上拿出 iPhone,承認微軟的不足,接著展示手機內的 Word 等 App,解釋與 Google、Facebook 合作才能進步,最終讓微軟 7 年內市值成長 4 倍。

進攻求才法,提升團隊整體戰力

根據德州大學的研究,想要明星能發揮作用,其他成員也要優於平均。想要從組織中或企業外,找尋表現高於平均的人才,《麥肯錫季刊》(Mckinsey quarterly)給出 3 種方法:

打獵型

一般來說,球隊會根據防禦率、三振數等資訊選秀。換到商業場景,企業可從員工受訓歷史、領導經驗、負責專案,找出人才。

釣魚型

當球隊缺乏特定人才,球隊會直接交易球員。企業在挑選人才時,可以提供更大的誘因,吸引原本沒興趣的人上門。

撒網型

讓球員自己推舉領袖,更容易找出真正的領導者。企業可以設置「推薦獎金」,鼓勵員工「舉報」,發掘能力好、卻默默付出的同仁。

資料來源 /《魔球》,早安財經出版;〈Finding Hidden Leaders〉,Mckinsey quarterly;《第二波魔球革命》,大塊文化出版

繼續閱讀 團隊管理
相關文章
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GRAVITY

從GOLF MONSTERS出發,GRAVITY打造沉浸式娛樂體驗空間

2025-08-07 經理人XGOLF MONSTERS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讓經典遊戲IP《RO仙境傳說》不再只限於螢幕,GRAVITY集團選擇推出沉浸式實體空間「GOLF MONSTERS」,重新定義娛樂與生活的邊界!走進台北嶄新的沉浸式娛樂空間,一邊是鮮明可愛的《RO仙境傳說》角色牆,一邊則傳來揮桿擊球的清脆聲響,這裡是GRAVITY集團新推出的實體旗艦空間——GOLF MONSTERS。

這是一間結合高爾夫運動、親子互動與社交娛樂的沉浸式場域,更是GRAVITY從遊戲開發商蛻變為「全方位娛樂生活品牌」的重要起點。

遊戲不只是遊戲,是生活的延伸

期望為現代人打造能夠陪伴生活、傳遞歡笑的體驗,GRAVITY集團以《RO仙境傳說》為核心,全面推進IP多元化,打造虛實整合的娛樂生活宇宙。這一場從虛擬延伸到日常的轉型旅程,首發作品便是「GOLF MONSTERS」。不同於一般的IP授權展覽或是舉辦快閃活動,GRAVITY選擇以實體空間深耕經營,並從最重視的台灣市場出發,展望亞太地區。

高爾夫運動為何會成為GRAVITY集團的起手式?「觀察到歐美、日本、韓國這幾年來高爾夫球風潮明顯年輕化、家庭化,甚至成為許多人社群打卡的新時尚。我們就是觀察到這個趨勢,所以希望用更生活化的語言與玩家重新建立連結。」GRAVITY理事金珍煥笑說。

GRAVITY
GRAVITY

他還補充道,這項選擇背後深藏著一份對跨世代陪伴的理解——有許多20多年前的RO玩家,如今紛紛成家立業,與其讓遊戲停留在過往青春回憶,不如讓它走進玩家們的生活日常,陪伴孩子一同成長、玩樂,甚至成為三代共遊的娛樂媒介。

三位一體的空間設計:健康、親子、社交

與其說「GOLF MONSTERS」是一間高爾夫球運動場,不如說它是一個兼顧運動與情感交流的生活場域。整體設計訴求的是「健康娛樂、親子共玩、社交互動」,不僅吸引家庭族群,還能提供空間給企業舉辦活動、高爾夫品牌聯名與KOL實體互動的機會。金珍煥觀察,相較於其他室內高爾夫場的時段規劃及產品供應,GRAVITY的場域從白天到夜晚皆維持親子友善氛圍,無論老中青,全齡都能輕鬆參與。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設施還具備跨國虛擬連線功能,能與韓國、日本、美國等地的玩家們展開同場競技,「大家可以同步進入同一張高爾夫地圖,一起開球、比賽,彷彿就身在國際賽事的現場。」金珍煥難掩自豪地說。

而之所以選擇台灣作為集團拓點首發站,金珍煥表示:「最主要是台灣市場對《RO》的熱情與黏著度,遠高於我們韓國本土。」也因為這些年在地耕耘的豐碩成果,讓GRAVITY深信台灣是推動虛實整合娛樂的最佳據點。如今,除了插旗台北外,GRAVITY也已著手評估在高雄等地開設直營或加盟據點的可能性。展望未來,東南亞市場更是GRAVITY下一階段的重要戰略,他說:「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我們都還在評估。希望從台灣出發,打造出一個深具亞洲文化的娛樂生活品牌。」

讓RO成為生活風格的代名詞

除了實體空間的拓展,「RO仙境傳說」也正在推動IP生活化工程。GRAVITY集團也與蝦皮、MOMO等平台開展新合作,並積極洽談餐飲、旅宿、服飾等異業聯名,一步步讓RO真正走入日常用品與潮流風格之中。

GRAVITY
GRAVITY

「我們在思考,RO是不是可以變成一種生活風格?一種讓你吃飯、旅行、運動,甚至購物時都能感受到快樂的方式。」金珍煥的語氣裡滿是期待。他也進一步透露,未來集團甚至有可能規劃推出小型主題樂園或主題館,以更多元形式貼近玩家的日常,讓這個陪伴玩家20年的虛擬角色群,能以更豐富的樣貌及姿態進入你我生活的真實世界。「因為看重與玩家長久的情感連結,我們希望他們的人生下一站,也能帶著RO一起向前走。」

在快速更迭的娛樂浪潮間,GRAVITY集團選擇用「生活實踐」重新定義遊戲與娛樂的價值。從經典《RO仙境傳說》的線上世界出發,穿越二十年的時空,走入真實空間、跨進家庭生活——他們的下一場冒險,才正要展開。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