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創新創業
feature picture
Anna Shvets via Pexels

疫情下 DIOR 不做香水、改賣洗手液求生!後疫情時代,企業如何保持創新動能?

2020-10-06 編譯‧整理 周頌宜

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以來,人們被迫調整工作、生活習慣,看似是危機的疫情,也激發出創新的能量。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University of Chicago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創業臨床助理教授琳賽.萊曼(Lindsey Lyman)分析疫情如何迫使企業應變,以及疫情過後,企業該如何維持創新動能。

1. 挑戰傳統觀念

時尚精品集團 LVMH 今年 4 月宣布暫停製造香水,旗下的實驗室紛紛轉為製作酒精或消毒液,如迪奧(DIOR) 的香水供應鏈改為洗手液生產線。

延伸閱讀:LV 也要做「乾洗手」!全球精品品牌如何一起拚防疫?

萊曼指出,不只危急時刻,企業應養成質疑現有產品、客戶、商業模式的習慣,以「哪些傳統觀念可能限制成長的機會?」自問,汽車共享公司 Zipcar、網路鞋店 Zappos 都因此誕生。

2. 刻意給予框架

一般認為限制會扼殺創新,事實正好相反;因疫情員工被迫遠端工作、醫生必須進行遠距問診,就是約束下的產物。美國一家醫院為了降低感染風險,實施病患分流制度,可用肉眼、問診判斷的症狀,就以視訊解決,同時減少病人至現場所耗費的成本,像是掛號時間。

萊曼建議,組織應練習在受限的狀態下提出解方。舉例來說,作為優格公司,如果全球一半的乳牛都死亡,你該如何生產優格?替代品從何而來?等問題,拓寬自己的想像。

延伸閱讀:為什麼「一人電鍋」紅了?消費者不出門,商機卻滿天飛!你抓到了嗎?

3. 槓桿外部資源

根據波士頓顧問公司(BCG,Boston Consulting Group)2018 年的報告,愈創新的公司,愈善於和學術圈、業界夥伴合作,而當產品漸趨複雜、技術革新加快,外部協作顯得更重要。

如同此次台灣政府與企業組成的「口罩國家隊」,原本需要 6 個月作業期的產線,僅花 40 天就組裝完成。集體智慧遠勝於一家公司的知識與資源,不妨試著贊助創新競賽、與研究機構建立技術關係,或是投資其他企業,聆聽異見,從中尋找創意的點子。

4. 快速測試與行動

過去,組織為降低風險,偏好使用驗證過的模型,難以跳脫框架。隨著疫情來勢洶洶,企業沒有多餘的時間思考,只能捨棄冗長的審核流程,加速政策執行。事實上,在產品或服務沒有安全疑慮、目標明確的前提下,授權熟練的員工,縮短科層審查,更能提高行動效率,也可以藉此擺脫官僚主義的陋習

資料來源/Chicago Booth Review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